「十堰」茅箭:创新发展促跨越“两区一心”绘新图

「十堰」茅箭:创新发展促跨越“两区一心”绘新图

美丽乡村城市后花园

50年追梦,50年奋进,茅箭经济大幅跃升,城乡面貌脱胎换骨,对外开放波澜壮阔,人民生活大幅改善,书写了“城郊小镇”嬗变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生动传奇。

50年创新,50年“箭”行,《茅箭志》里“战”功赫赫:全市首次建设“工业梯田”发展地方工业的实践模式、全市首家民营工业园、全市首个现代化超市、全市第一家上市企业、全市第一家集中上楼安置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一路高唱凯歌。

奋斗铸就辉煌,实干铸就伟业。进入新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深度对接全市“一心两翼三高地”区域和产业布局,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实际行动为十堰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的新目标构筑核心支撑、贡献力量。

亮点一:经济

跃升全市经济发展核心新地位

“茅箭”一名,据《茅箭志》记载来源于境内“茅箭堂村”村名。据传,古时茅箭堂村有一尖形土梁伸向河湾,其形如箭,上面长满茅草,故名“茅箭”。1984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潮,十堰市迎来工业崛起的春天,位于城市之东的茅箭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撤社建区,背负着发展的使命孕育而生。

回眸建市50年来茅箭区的发展历程,正如箭草之坚韧、之势气,30余载“锐意进取只争朝夕”矢志不渝、“箭”步如飞。30余载,在数十万茅箭儿女继承与发扬拓荒牛精神的坚守与奋斗下,这片积贫积弱的土地上蜕变新生,成功演绎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华丽转身。

上世纪80年代,建区之初的茅箭区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辖区内除了少数的二汽(现为东风公司)专业厂外,工商业几乎为零,198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仅有343万元,至199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也只有5.3亿元,经济基础先天羸弱。

「十堰」茅箭:创新发展促跨越“两区一心”绘新图

城区新貌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甘落后的茅箭儿女为了补短板、强筋骨,奋发图强,抢抓民营经济发展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历届茅箭区委区政府的团结带领下,聚焦破解区域经济发展难题的重任,全区先后探索出了符合区域实际发展情况的“一体两翼加旅游”“三二一”“三区”“东部新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发展思路,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根本、以产业为支撑、以城乡为统筹、潜心推进东部工业园区、南部生态旅游区和中部商贸服务区建设,全力加快“两区一中心”建设,全区建立起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主导、以商贸服务业为支柱、以城郊特色农业(旅游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区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越。

经过30余载的艰苦奋斗,曾经商贸产业发展单一,实力排名在末位徘徊的茅箭,逐渐成长为工商旅多业并举且实力迈进全市第一方阵的高质量发展强区。

一组组鲜明的数据,记录着茅箭区“箭”步如飞的脚步:

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9亿元、302亿元、325亿元、218亿元、11.8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51倍、82倍、30倍、288倍、26倍,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自2008年全市实施县域经济目标综合考核以来,茅箭就多次进入前三,稳居“第一方阵”,十堰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核心力量、核心板块地位凸显。

「十堰」茅箭:创新发展促跨越“两区一心”绘新图

凝心聚力——“我和我的祖国”快闪


亮点二:产业

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高质量产业是高质量发展之基。建市50年来,茅箭区经济综合实力快速跃升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来自该区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61%,较2009年上升1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38.4:61.2。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表明茅箭区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大大增强,更表明其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迁,经济发展向着高质量可持续水平不断迈进。

追溯茅箭区加速前行的足迹,创新发展一直是其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工业尤是。2003年,茅箭区将工业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面对土地资源制约的挑战,创新性地实施了低丘缓坡综合治理,依山就势,建设“工业梯田”,开辟了一片科学整理山地、节约集约用地以及推动科学发展的新天地,建成十堰首个工业梯田式的工业园——普林工业园。以此为开头,万向通达工业园、东风商用车重卡新工厂、亿元工业园、胡家工业园等园区相继建成,一个个工业园区的拔地而起,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东城工业新区跃然成型。茅箭区自2010年以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每年被纳入湖北省成长型产业集群。

要发展更要青山绿水。2014年,站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发展的新路口,茅箭区再次抢抓先机,守正创新,提出“二次创业转型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动工业走上“提质增效、升级发展”之路。立足地方资源秉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持续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新动能,现代物流、工程设计、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顺势而生,电子商务、楼宇经济、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全面发展。

「十堰」茅箭:创新发展促跨越“两区一心”绘新图

工业强劲——普林工业园区

30多年来不懈攀高的产业追求,铸就了这片热土的硬实力。数据显示:2018年,全区整车制造企业达到6家,年整车生产能力达到20万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545家,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辆,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新材料生产企业达到10多家,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2亿元,培育出了5枚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2家,全区形成了汽车主导突出、新装备新材料产品特色鲜明、企业内生增长动力强劲的现代工业制造体系。

一业独大不成局。全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再提升,全区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5亿元,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名副其实的消费中心。生态旅游产业同步振兴发展,全区年接待游客10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5亿元。新业态新产业新经济活力迸发。

亮点三:城建

绘出现代文明绿色发展新气象

城市建设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集中体现。如今穿行在茅箭城区,但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交通纵横交错,镶嵌其中的城市游园、绿道像一颗颗绿色明珠,彰显生态之美……建市50年来,尤其是建区以来,茅箭区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功能得到了明显提高,城市化步伐更是势如破竹,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韵味日渐铺展成全区人民幸福的生活画卷。

茅箭处于城区之东,是十堰开放的窗口和内引外联的通衢,区域城市功能品质的水平关乎城市整体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茅箭区委区政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立足区域优势,保持与十堰城市发展步伐一致,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从“生态立区”到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等为内容的“两区两中心”,到建设实力、魅力、活力、幸福、人文“五个茅箭”,再到打造以“生态文明先行区”为重点的“两区一中心”发展目标的先后提出与执行,为今天的茅箭美景引领了建设的方向。

「十堰」茅箭:创新发展促跨越“两区一心”绘新图

碧水蓝天——马家河综合治理示范段

在城市建设中,近年来,为了将茅箭打造成让群众适宜居住、让更多人适宜创业的乐土,全区致力于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布局,深入对接十堰城区“东扩、北拓、西优”城市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东部新城区发展战略,先后全力服务、建成了武当山机场、火车站北广场、机场大道、和谐大道、林荫大道、北环路、北京路、天津路、重庆路等重大市政交通设施,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40万人,茅箭成为城区“三百”发展战略,即百平方公里面积、百万人口、百万量级汽车产能的核心支撑。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为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功能,全区还大力实施百二河水生态资源配置工程、三邦巷棚户区改造等每年一批重大棚户区改造和商业综合体建设,现代气息浓郁、功能配套完善、市民15分钟生活圈基本形成的现代城市格局正在加速建成。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永续发展。在生态文明创建上,茅箭区还大力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泗河及支沟水生态治理、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管理,深入推进城市街头游园、绿道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城市颜值的同时,大大提升城市内涵。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5%,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75天,达标率83%。一座绿意盎然、生态宜居、文明向善的文明城市正向市民扑面而来。

「十堰」茅箭:创新发展促跨越“两区一心”绘新图

风景如画——秦巴生态植物园


亮点四:融合

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一面是华灯璀璨的工商经济,一面是贫穷落后的传统农业。建区后,长期存在于茅箭区主城区与南部山区落后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始终未能破解,不仅拉大了二者的差距,也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进度。

城乡深度融合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阶段。为了破除这一痛点难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托茅箭的南部山区较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该区按照全域旅游、全域景区的理念,全面推进南部山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休闲旅游业。

茅箭区坚持立足南部山区良好生态资源优势,按照“景村共建、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的总体原则,茅箭区高起点高标准改造提升了乡村水、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深入实施了“六边三化三美”工程,马赛路、茅塔路、大川路、大坪路等道路沿线的20多个村庄焕然一新,初步建成集农业生产、农村景观、农耕体验于一体的茶叶、猕猴桃、金银花、食用菌等休闲农业基地10000余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到产业基地休闲观光、放松身心。

「十堰」茅箭:创新发展促跨越“两区一心”绘新图

城市地标——人民商场

坚持特色兴农,大兴产业富民之举。自2010年来,全区提出了“多村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巩固发展茶叶产业,积极发展猕猴桃产业,稳步发展中药材和干(鲜)果产业,规范发展生态养殖业,构建形成了具有城郊特色的绿色效益农业生产体系。其中,南部山区累计兴建茶叶、猕猴桃、蓝莓等特色产业基地5720亩,特色产业为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注入了动力。

推进农旅融合,打造富农新引擎。茅箭区坚持“以旅促农”战略,把农居作为景观来打造,把农村当景区来建设,把农产品当作旅游产品来开发,从而打开了南部山区深度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局面。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展东沟、营子等旅游民俗村落16个,民宿和农家乐达到133家,观光休闲景区景点10多家,完善游园广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出台《茅箭区关于加快南部山区现代民宿业发展的暂行意见》,打造东沟桃源人家、浪溪特色民居、大川环秀山庄、营子旧时光农家旅馆等一批体验感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宿示范户,推进东沟、廖家、浪溪、五步河、营子、马家河等特色民宿村庄建设。2018年全区实现旅游收入145亿元,其中,农村人均收入11493元。南部山区真正实现了农村变景区、景区即花园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史性跨越。

「十堰」茅箭:创新发展促跨越“两区一心”绘新图

幸福生活——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亮点五:民生

奔向实现全面小康梦想新生活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茅箭区抒写民生答卷的行动纲领!建市50年来,茅箭区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肯定。

脱贫攻坚大战告捷。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该区举全区之力,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以“户户走到、扶贫车间、安幼养老、强基固本”四项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今年4月29日,茅箭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十堰」茅箭:创新发展促跨越“两区一心”绘新图

脱贫攻坚——康家村的养蜂产业

人民生活不断提升。2013-2018年,茅箭区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2142元、5859元,增加到34200元、11200元,年均分别增长9.1%和13.8%,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收入比不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5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安居乐业氛围浓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家庭消费品不断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推向深入,监测显示“十二五”末全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75%,农村居民居住、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占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提升至14.9%、6.1%和5.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1%。

科教文卫长足进步。教育均衡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全区各级各类学校20所,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幼儿园76所。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升学率为98.4%,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该区还累计投入4亿多元,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基本实现辖区中小学校校舍基础设施再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优质发展。

「十堰」茅箭:创新发展促跨越“两区一心”绘新图

民生福祉——全市首个集中上楼安置小区

五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昨日之茅箭披荆斩棘,锐意进取,闯出一片新天地;今日之茅箭更将以敢于争先的魄力、敢谋新篇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组稿:中共茅箭区委宣传部 茅箭区融媒体中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13807280110,报料电话:0719-8110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