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匈奴

匈奴是生活在北方草原的游牧集团,披发左衽,信萨满教,以黑龙为图腾。在北方草原上,很久以前就是游牧民族的牧场,商代时称其民为鬼方或龙方,混夷,獯鬻,周时称猃狁,春秋时又冠以戎,狄,战国时期,匈奴统一整个草原,"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开始进入华夏人的视野。

匈奴的名字是华夏人起的,原名应该叫匈,四世纪时,进入欧洲的游牧民族就自称匈人,说有上千年的历史,产生许多有名的大单于。匈奴一词是华夏人,占据文化优势给他们的称呼,就象汉朝史书中称倭人为倭奴一样。

永远的匈奴

匈奴人对汉朝人则自成为"胡”,匈奴单于给汉朝皇帝上书时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娇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匈奴人发源于阴山一带,没有自已的文字,关于其民族信息,只能在汉文典籍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司马迁时代,汉军史有许多匈奴人做军官和士兵,对匈奴人的历史和风俗,语言,容貌都非常了解。他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说,匈奴王族是夏后氏之苗裔,汤灭夏后,桀的儿子淳维领着残部逃到北方,逐水草而居,成为王族。

匈奴王子金日單后人改汉姓为金氏,丛氏。其族谱上说金氏乃东夷人太昊金天氏,后来,子孙流落到草厚。这可以间接证明司马迁的说法有一定的根据。

永远的匈奴

匈奴人在战国时期开始强大起来,趁华夏诸国争战之机,南下占领河套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开始腾起手来收复北方地区。公元前215年,派将军蒙恬率三十二万秦军北击匈奴,匈奴人北退七百多里,不敢南下牧马。

西汉初期,冒着大单于统一草原各部,控弦之士三十多万。公元前200年,平城白登山之战,是汉匈军队初次碰撞。此后,双方以"和亲”睦邻有好为外交关系。

汉武帝时代,国力非常强大,联合月氏,乌孙等西域诸国,夹击匈奴。经过河西之战,漠南之战和漠北之战,把匈奴人逐回漠北草原,分裂成匈奴五部。

永远的匈奴

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率南匈奴,鲜卑,乌桓等联军大败北匈奴,占领伊吾卢(吐番)。公元91年,北匈发生内讧,加上自然灾害,人口减半。窦宪,耿秉率联军在金微山(阿尔泰山)再一次围歼北匈奴。

北匈奴西迁中亚后,鮮卑人成为草原新的主人,草原民族在风俗,语言,服饰方面其本相同,是文化上的聪盟,留在草原上的北匈奴人有十余万户,"皆自号鲜卑。"

永远的匈奴

西晋末年,内迁的南匈奴,依附鲜卑的北匈奴开始掀起建国高潮。南匈奴贵族刘渊在离石起兵,建立前赵。匈奴别部羯人石勒,建立后赵。匈奴与月氏混血的卢水胡建立北凉。匈奴与鲜卑混血铁弗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匈奴与鲜卑混血拓跋珪建立北魏。

北匈奴中依附于鲜卑的宇文部迁到辽东,宇文觉建立的北周政权,被隋文帝隋朝取代,此后,匈奴做为一个独立民族已经不存在了,在亚洲大陆上,只留下一个宠万城遗址。

但是,匈奴人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新的民族形象,生活在世界上。汉族中的金,丛,独孤,刘,呼衍等许多姓氏都出自匈奴。公元四世纪,一支自称匈人的游牧民族出现在欧洲。他们在顿河流域击败阿兰人,趋赶东,西哥特人冲进罗马帝国。

永远的匈奴

这支匈人在大单于阿提拉率领下,扫荡欧洲,被称作上帝之鞭,建立了阿提拉帝国。匈人入欧,改变了欧洲民族分布和历史。匈奴是诞生于中国北方的伟大民族集团,是中华民族的族源之一,世界上也有许多国家把匈奴人作为祖灵的。

2014年,世界匈奴人后裔大会召开,日本,匈牙利,伊郎,蒙古人,土耳其等国代表都参加了会议,匈奴人长期活跃在欧亚大草原上,今天说阿尔泰语,乌拉尔语的民族都是其后裔,包括蒙古人,满州人,突厥人,日本人和匈牙利人等。

永远的匈奴

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是正宗的土著民族,匈奴血统最纯正。土耳其人在血统和容貌上更接近白种人,只继承了突厥人的语言和文化,同历史上的匈奴人相差悬殊。

匈牙利人是欧洲唯一把姓氏放在本人名字前边的民族,同东方人一样。匈牙利人以为,他们民歌同陕北信天游相似,有些风俗也差不多。陕北人和历史上南匈奴有千丝万缕的关糸,匈牙利人可能是匈奴人遗失在西方的游子,匈牙利人对匈奴祖灵相当认同。

永远的匈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