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萬億的財富正在悄悄轉變……

150萬億的財富正在悄悄轉變……

150萬億的財富正在悄悄轉變……

這是《中國經營報》為您分享的第948篇原創文章;我們只發有態度,有乾貨的原創。

資管新規後時代,在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之後,資管監管頻路漸趨補齊,金融機構開始發揮各自優勢轉型財富管理。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開業,信託公司開始佈局財富管理中心,券商建立投顧團隊、設立財富管理部門,而獨立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也開始通過清理非標產品力圖轉型。

雖然財富管理競爭賽道“變窄”,但龐大的財富管理市場仍對金融機構充滿吸引力。根據建設銀行和波士頓聯合公佈的《中國私人銀行2019》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總量為147萬億元。2023年這一數據有望達到243萬億元。

150万亿的财富正在悄悄转变……

各方轉型之後將會形成怎樣的財富管理格局值得關注

尋找優質資產成突破口

不少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財富管理彎道超車的一個必備條件是持有優質資產。資管新規之下,“資產荒”是所有機構正在面臨的嚴峻考驗。

對於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來說,由於信託公司與基金子公司制定了壓縮通道+資金池、非標債權類產品規模的時間表,因此從金融機構拿到的代銷產品規模大幅縮水。

往常以高收益非標固收類產品為主導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如今正在開始向二級市場產品代銷發力尋求破局。一家財富管理公司產品端負責人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公司圍繞股票市場設計了很多產品,通過判斷上市公司的市場估值和內在價值差額,做權益類投資已經佔據產品很大比例。“我們談資產荒的時候目光總會集中在一級市場,但二級市場的機會一直存在。我們不應該只關注

類固收產品。如果放眼全球的時候,機會更多。作為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我們即將提供這方面的投顧諮詢服務。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很多財富管理公司向“篩選優質資產”的方向轉變。“我們會接觸很多種類的金融機構,通過不同的評價模型和篩選機制,動態遴選各類發行機構。比如對於私募基金管理人,我們有黑白名單制,白名單又分了A、B、C、D四檔。同時,明確核心投資方向、注意風險控制。過去一段時間,行業野蠻生長,導致很多資金並未流入到真正的優質資產中。所以,篩選的過程,就是讓資金真正注入優質資產中的過程。”上述負責人說。

除了深度挖掘產品與用戶匹配度之外,另外一家第三方財富管理高管告訴記者,儘管財富管理市場的空間仍然很大,但是,尋找優質資產必須匹配具有科技屬性的環節要素。在客戶營銷、投顧、投研、估值定價、風險管理、產品淨值化管理等關鍵業務環節探索應用,提升財富管理業務的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

“要滿足大眾富裕人群全方位的需求,財富管理機構需要具備幾個能力。一是投資能力,真正為客戶建立長期投資,能持續增值的方式就是

建議客戶做好資產配置。二是科技能力,客戶在意的是誰能給自己提供一個全方位不間歇的服務體系。在互聯網上全閉環的客戶服務體系,讓客戶能在線上完成投資者教育、資產配置、資產組合和信息溝通。同時,公司要有專業的遠程理財師團隊,在後端通過電話、微信APP端內的通信,全方位的方式讓客戶可以隨時觸達。”該高管如是說。

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馮加慶告訴記者,銀行、券商、信託等傳統金融機構都在朝財富管理領域延伸,激烈競爭之下,財富管理公司首當其衝是分析各自的競爭優勢在哪裡,然後再在對比中找尋優勢差異。

以勢頭迅猛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為例,儘管有其固有的優勢,比如龐大的客戶體系,以及資源優勢等,但是也有短板,比如一定程度上會制約其資產配置全面性的延伸和發展。“這時候三方對財富管理公司如果能夠明晰定位,從賣產品到管理的角色轉變,短期不會形成競爭威脅。”馮加慶表示。

進入配置資產比拼階段

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券商也將部門機構從資產管理調整為財富管理,同時,逐步加強投研能力。轉變的背後,向財富管理領域延伸的意圖很明確。與此同時,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已經先行一步,開始比拼資產配置能力。

一位財富管理公司人士分析認為,如今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正從第二個階段向第三個階段過渡,通過資產配置的服務費來實現盈利。目前國內應該在多元化金融產品的階段,從以銷售為中心向以資產配置為中心過渡。

記者注意到,一些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通過提升投研能力、提出打造開放式平臺、與行業內優質的機構進行深入合作、為客戶提供更加客觀中立的資產配置諮詢服務等一系列方式優化資產配置。

“財富管理機構存在的價值之一就是其‘絕對收益能力’。因此,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應該致力於尋找跨越市場週期的機會,打造稀缺性、多元化的資產配置組合建議。”一位財富管理業內資深人士這樣說。

不過,該人士分析,以配置資產為核心的轉變還處於初級階段。“歐美高淨值、超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比例高在25%到

30%,中國連5%都不到。面對未來,財富管理應該朝著這四個趨勢發展,一是從固收到權益類;二是從中國到全球,未來一定是QDII類或者滬港通類產品;三是由短期投機到長期投資;四是由單一產品到資產配置。”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認為,配置資產已經在高淨值及超高淨值人群中開展,其中信託和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在這方面的涉足已十分明顯。“信託公司財富人員在提供資產配置、複雜服務方案方面缺乏經驗,劣勢在於目前產品線不豐富,而且尚沒有引入外部資管產品的動力,無法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信託公司與財富管理公司各具特色和比較優勢,面對中國如此龐大的財富管理市場,短期不會形成太大沖擊,但長期來看,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可能需要更多併購活動。”

未來合作大於競爭

對於未來會形成怎樣的格局,馮加慶認為,未來可能有兩種發展趨勢,一種是“分蛋糕”,即傳統金融機構和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共同分配市場資源。第二種則是有機鏈條的分工合作關係。

“隨著監管趨嚴,對於沒有牌照的財富管理公司而言,業務勢必要朝著配置資源的角色轉換。這可能需要財富管理機構和傳統金融機構相互配合,發揮專業的‘配置角色’,更好地銜接銀行、保險、信託的資源配置從而進行合作。”

傳統金融機構和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該如何合作?

馮加慶認為,傳統金融機構在開展財富管理業務時,難免受到機制的制約,這些制約一時難以突破。那麼,這既是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的差異化競爭點,也是與其合作的突破點。

“因為未來財富管理的產品是多元化的,雙方的合作有助於形成多元化資產市場的建構。”馮加慶說,“不過也存在一定的劣勢需要彌補,因為金融機構對於自身能力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就要求三方財富管理公司能夠充分理解客戶需求,培養對各大類別資產具有全面深度理解的人才,具有為客戶提供配置資產服務能力的理財師,這樣雙方才能有機銜接。”

在談到可能存在的合作模式時,武漢科技大學董登新教授認為,“財富管理公司在提升自身專注度的同時,應該在一些細分領域深耕,比如家族財富管理,養老領域的財富管理,想不被衝擊就要搶佔新的資源。比如最近一份反映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公司合作的報告顯示,定製化、多渠道、實時化已經成為中小財富管理公司的發展趨向。同時,以高淨值人群為主的家族財富管理為例,高淨值人群除

關注大額保單、家族信託等財產保護工具的使用之外,還在關注健康問題引發的高端醫療服務等領域。這些就應該是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應該延展的領域。”

記者 石健

“2019(第十一屆)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將於2019年12月17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路29號)隆重舉行。報名請複製粘貼以下鏈接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報名鏈接:https://b.eqxiu.com/s/ltDn1Zeo?bt=yxy

150万亿的财富正在悄悄转变……

琥珀金融幫

hupojrb

中國經營報旗下垂直於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全媒體平臺。已經入駐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網貸之家,新浪財經頭條、網貸天眼、網易、騰訊等媒體平臺。致力於為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和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