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羅斯戰役:唐朝與阿拉伯帝國的力量對比,以及戰爭帶來的影響

怛羅斯之戰,一直是網友們津津樂道的歷史話題。強強的巔峰較量總是精彩的,而當時唐朝與阿拉伯帝國恰好分別代表了東西方王者。

恆羅斯戰役:唐朝與阿拉伯帝國的力量對比,以及戰爭帶來的影響

都知道恆羅斯戰役結局是以唐朝軍隊失敗告終。在此之前兩國其實還有過兩次交手:一次發生在開元三年(7 15年),一次發生在開元五年(717年)。這兩次事件還與吐蕃有關。都是唐朝對阿、吐聯軍,第一次以阿拉伯帝國為主,第二次以吐蕃為主,都是大食與吐蕃主動進攻。第一次是大食想排擠唐朝在中亞的勢力。第二次就是史記的所謂“渡瀘之戰”。

這兩次戰爭,大食 雖然吃了敗仗,卻未受到重創。對於大食,第一次戰爭其目的是為了謀取唐的屬國,而第二次戰爭其目的就更進了一步,是為了侵奪唐朝本土了。因此,唐、吐蕃、大食三種勢力在中亞一帶的角逐天寶年間漸趨嚴重,,終於釀成了一場大規模的武裝衝突。這就是怛羅斯戰役。

恆羅斯戰役:唐朝與阿拉伯帝國的力量對比,以及戰爭帶來的影響


此戰的禍根是高仙芝對中亞石國的背信棄義。高仙芝以不尊禮儀為由大舉進犯石國,石國瞬間崩潰請降,高仙芝答應和好,之後卻依舊血洗石國都城,甚至俘虜國王,國王之後亦被斬首。同時石國掠奪財物,石國人也被大量販賣為奴。而唐朝廷也是一錯就錯,還為此戰封高仙芝為右羽林大將軍,使其達到了人生巔峰。石國王子幸運逃到阿拉伯,痛哭流涕,請求後者支援。阿拉伯帝國為了自己在中亞的利益,主動集結大軍趕赴石國。正人生得意的高仙芝,毫不猶豫率領本部精銳應敵。

世界兩大軍事強國的正面衝交鋒,由此展開。

恆羅斯戰役:唐朝與阿拉伯帝國的力量對比,以及戰爭帶來的影響

戰爭是以唐朝軍隊失敗告終。對於失敗的原因,或者是不是兩國實力的對比的結果,史學家們看法並不一致。

從歷史推論看,兩國在各自地盤內表現確實都是十分強大,分別找不到對手。唐朝連續打敗強大的東西突厥,繼而消滅吐谷渾,和高句麗。環顧四周,也就吐蕃跟大食有膽量與之相抗。

而大食囯也非等閒之輩,先後擊敗西亞兩個超級大國,東羅馬與波斯。這兩個帝國與東西突厥相比,實力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這樣對比,是不分上下的。

恆羅斯戰役:唐朝與阿拉伯帝國的力量對比,以及戰爭帶來的影響


那麼就只能看參戰軍隊數量的對比。

查閱《資治通鑑》,裡面記載說:“仙芝聞之,將蕃、漢三萬眾擊大食”

又在另一本官修史籍《舊唐書》發現說“仙芝領兵二萬深入胡地,與大食戰,仙芝大敗”。還有《新唐書》也採用了這種個說法。可以說,這三處史料,基本一致認為唐朝軍隊在2-3萬之間。

另外唐代書本也有記載。一本是《通典》,唐代史學家杜佑所作。另一本是《唐歷》,也是唐代官方史學家柳芳所著。

《唐歷》裡記載的是:“蕃、漢六萬眾,皆沒。”,而《通典》裡說:“高仙芝伐石國,於怛邏斯川七萬眾盡沒”。二者所供數字是6-7萬之間,但是說到了裡面包含了西域番囯的軍隊,很多學者都舉出唐朝在西域駐守的軍隊在總共不過2萬4000人,以此反駁杜佑。宗上所述,高仙芝最多隻能帶2萬人遠征。另外可能有4到5萬西域軍。

關於這點,可以用與怛羅斯之戰同期的南詔之戰來佐證,南詔之戰唐軍損失慘重,記載也是非常的詳細,明確記錄唐軍總數為8萬,其中額兵只有3萬,其餘5皆萬為夷族部隊。因此,戰爭徵用少數民族軍隊是唐軍的慣例,所以杜佑所說的唐軍7萬人是完全有可能的。

西方史料有唐兵十萬俘虜兩萬之說,也有道理,畢竟對方到底多少軍隊參戰,自己只能猜測。至於俘虜兩萬應該不假,但是未必都是唐軍。

恆羅斯戰役:唐朝與阿拉伯帝國的力量對比,以及戰爭帶來的影響


唐軍的數目基本弄明白了,那麼阿拉伯軍隊人數多少呢?對此一直沒有發現原始史料,但是國際史學界母親比較一致的推測是10萬左右,因為大食當時全國軍隊人數也就15萬左右,駐守羅珊東部只有4到5萬。但是由於高仙芝經常凌虐西域小國,所以有很多國家都轉投大食,這些西域國家可以為大食提供大量的軍隊。

這樣看來,在軍隊人數方面,唐朝軍隊稍處於劣勢。

再看兩國的戰鬥力,幾乎不分仲伯,都有非常精銳的騎兵與強悍的重步兵。唐朝國力正處於鼎盛時期,馬匹非常充足,很多軍隊全員騎兵,每名騎兵都配備2至3匹戰馬,甚至步兵也配有馬匹。能連續擊潰遊牧大國突厥10萬騎兵,足以說明了唐朝騎兵的強大。唐朝軍隊的步兵長矛手與弓箭舉世皆知,在與西突厥以及與高句麗的戰鬥中,唐朝軍隊的長矛手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恆羅斯戰役:唐朝與阿拉伯帝國的力量對比,以及戰爭帶來的影響

同樣大食軍隊本身是重步兵與弓箭手起家,自然不弱,打敗東羅馬與薩珊帝國,顯示了他們的實力。騎兵在前期稍微少點,但是在打敗薩珊之後,迅速增加。但是阿拉伯軍隊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駱駝多,這對於遠征軍隊補給作用非常大,大大彌補了騎兵不足的缺陷。

所以戰鬥力方面,兩國幾乎相當。

軍隊的數量與戰鬥力旗鼓相當的情況下,那麼戰爭的勝與敗,就在於戰場的偶然因素和指揮官的軍事才能。

至於戰爭的具體過程,史料少有記錄,查閱中外各種史書資料,一般都只提到了一個事實,就是唐朝軍隊失敗的瞬間是由於唐朝附屬國軍隊葛羅祿的臨陣倒戈,使高仙芝被前後夾擊,只帶著幾千人逃回都護府。這樣看來,就算唐朝軍隊的失敗不全是葛羅祿倒戈引起,至少也是壓垮唐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至於葛羅祿倒戈原委,也找不到史料。但是一般就是兩種猜測,一是,戰場走勢使葛羅祿選擇了倒戈,或者葛羅祿見到大食人多,覺得唐朝軍隊有失敗危險。二是,高仙芝一向對待西域小國不尊重甚至是凌虐,這次戰役就是他凌虐小國石國,石國轉投大食,才請求大食出兵保護,高仙芝可謂失去了民心。總的來說,葛羅祿的倒戈是致命的。所以,唐朝軍隊的失敗,看似有點偶然,但是又是一種必然,一個失去民心的統治者很難指望人民為他效命。所以這個鍋高仙芝是背定了,自己種下的苦果最後還是自己吃了。

恆羅斯戰役:唐朝與阿拉伯帝國的力量對比,以及戰爭帶來的影響

巔峰之戰後,一下子歸於平靜。阿拉伯帝國依舊去與東羅馬激戰了,並沒有繼續東進,西域還在唐朝管轄之下,唐朝也沒有心思去報復,緊接著的安史之亂,甚至使唐朝對西域都無暇顧及。所以,從表面上看,這場令萬世矚目的大戰,好像在人類歷史上無足輕重。其實不然,這是阿拉伯文化進入西域的開始。伊斯蘭教從此開始浸入西域,經歷宋元,西域的佛教政權一個個倒下,伊斯蘭政權漸漸興起。換句話說,就是漢文化被收縮,伊斯蘭文化得以擴展,影響其實蠻大的。

恆羅斯戰役:唐朝與阿拉伯帝國的力量對比,以及戰爭帶來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