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细节解密》之 王伦背后隐藏了北宋的时代密码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本期第一百二十五回!

上一期水浒细节解密,大锤在讲述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出场或出名的历史人物群体,已经介绍到了书中被托塔天王晁盖等人火并的水泊梁山第一代头目王伦。

我们提到了书中的王伦最有可能是以此前的北宋王伦起义为模版而设定的。不过,毕竟这个书中的王伦实现了从历史上的“黄衣军士王伦”转变为“白衣秀士王伦”的转化。那么这个转化本身,其实也包含了北宋时期的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时代密码。

《水浒细节解密》之 王伦背后隐藏了北宋的时代密码

本期水浒细节解密,咱们就为王伦的故事做一个补丁,介绍一下这位落地秀才兼水泊梁山第一代CEO,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在《水浒传》中,王伦自己曾经有一段内心独白,介绍了他落草为寇的经历,他是这么说的:“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也就是说,王伦落草就是因为考举人没考上,生气了,这才聚众在水泊梁山落草为寇

其实王伦这种事情在咱们现代人眼里没什么奇怪的,因为在王伦之前的唐末,还有一个更出名的因为没有考上就造反的大头目,这就是黄巢,这位老黄几次科举不中,后来急了,咱不参加了,改去参加起义军,成为唐末黄巢起义的主演。

《水浒细节解密》之 王伦背后隐藏了北宋的时代密码

但是从历史上来说,黄巢并不是极端个例,这种考不上就去对抗甚至去造反的风气,是从唐代开始发端,到宋代更多推广开来。这其中,是经历了上百年的认知积累和历史变迁的

从隋唐确立科举制以后,到了中唐以后,科举已经成为读书人特别是贫苦读书人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途径,因此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也越来越多,牵扯的个人生活比例也越来越大,言而言之,就是科举越来越值钱了,这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认知。

在这种情况下,考上了那就是收益极大,考不上那就是损失极大。晚唐有个诗人叫许棠的,他就是很多年考不中,有一次终于中了,这把他给高兴的,按照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考上之后觉得自己身子骨都轻健了不少,简直就是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

《水浒细节解密》之 王伦背后隐藏了北宋的时代密码

既然有“考上了就改变命运”的诱惑,自然也就有“考不上就这辈子玩完”的压力,因此在唐代就出现了很多考不上的读书人走上了报复之路。随着唐朝后期地方藩镇武装割据对抗朝廷,很多失意文人前去投靠,为军阀出谋划策对抗朝廷,有了这些人铺垫,后面再出来黄巢就不奇怪了。

唐末有个叫做李振的,二十年考试不中,从此憎恨一切考上的朝臣,后来他投奔了黄巢叛将朱温,朱温控制唐朝中枢之后曾经搞过一次大杀朝臣的活动,而一直痛恨科举及第士人的李振,在里面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且李振对杀掉这些朝臣还不解气,他跟朱温说,这些科举上来的大臣平时总自称清流自命不凡,应该把他们尸体都扔进黄河的浊流之中,让他们永远都干净不了。

《水浒细节解密》之 王伦背后隐藏了北宋的时代密码

虽然说唐末黄巢是他们这些人最后的集大成者,但是之前这些人在社会中制造的各种麻烦,也确实为这些失意文人提供了灰色的职业规划,并为更极端的黄巢做了事实上的铺垫。

有了唐末及五代时期各种失意文人参加反抗甚至对抗朝廷的军事活动打底,因此到了北宋时期,这种经历了几百年积攒下来的风气,依旧保存了下来。据说西夏崛起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汉人谋臣张元等人,就是因为在北宋这边科举不中,愤而投奔敌国的。

《水浒细节解密》之 王伦背后隐藏了北宋的时代密码

所以到了北宋年间,统治者面前需要处理的,是一支积累了数百年反抗经验的落第失意文人队伍。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尽可能给这些经常考不上的人士一条出路,让他们尽量忙于读书而不是去思考如何模仿黄巢或者化身为白衣秀士王伦,北宋统治者也费了一番脑筋,最终推出了北宋的一种特殊的科举兜底制度,叫做“特奏名”,简单来说就是对多年考进士不中的那些失意人士,朝廷规定了一个年限,或者四五十岁以上的、考五六次进士不中的,对这些人可以开恩科单独录取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缓和矛盾,尽量用科举制度把有文化的人都圈拢住了,不要漏下一大批心怀不满的北宋王伦或者北宋黄巢。这可是一个很大的兜底条款,根据后世学者的统计,两宋一共收纳了五万多人的特奏名。

《水浒细节解密》之 王伦背后隐藏了北宋的时代密码

当然,这种兜底实际也造成了当时不好的学风,著名的北宋文豪苏东坡就批评过这个兜底制度。因为它本质就是安慰奖,读书人再没本事,也可以熬年头、拼考试次数就能混一个出身,这实际是破坏原有的科举制度的,而且这些人有了特奏名的出身,也要安排官职,但是这些人是比不上正途考上来的学子的,所以安排的都是一些边角料的闲职,没什么权力也没什么油水,结果就是进一步加剧了北宋本来就已经严重的冗官冗员问题。

《水浒细节解密》之 王伦背后隐藏了北宋的时代密码

而且由于特奏名只是卖名目,实际利益没那么大,因此也未见得能笼络得住所有考试失意的文人。所以我们也看到了,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的白衣秀士王伦、智多星吴用以及圣手书生萧让等人,就是特奏名制度之下,仍旧选择了落草的读书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