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天眼投入使用這麼久了,有什麼重大發現?

段子分享mm


現在貴州的天眼還沒有什麼重大發現,不過也不是一點發現都沒有,天文觀測確實需要耐心一點,而且天文觀測本來就是是非常複雜的工作。也不是急於求成的事情。那麼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天眼的一些發現吧,首先就是脈衝星的一些發現:



天眼截止在7月19日,共發現了86顆脈衝星。那麼脈衝星是什麼呢?脈衝星是一種天體,是一種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它以每秒1000個脈衝的速度發出規律的無線電波和其他電磁輻射脈衝。脈衝星觀測可以用來證實引力輻射和黑洞的存在,並有助於解決天體物理學中的其他問題。


天眼的主要任務包括觀察脈衝星以及探索星際分子和星際通信信號,而天眼最卓越的是其快速探測的能力。天眼在2018年2月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微弱的毫秒級脈衝星,這是許多其他國家的望遠鏡無法看到的。

還有一個應用就是旅遊項目。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想笑了,反正我是笑不出來,這其實是非常嚴肅的一個成就。遊客們來這裡參觀天眼,那麼多多少少還可以學到一些知識,比如天眼怎麼製造的,脈衝星是什麼(我順帶給大家科普一下),還有天眼的觀測方法什麼的。


宇宙與科學


中國的天眼自投入使用以來都有如下重大發現:

⑴“中國天眼”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後不久,就接到了一組來自遙遠宇宙的高質量脈衝星信號。這個信號來自於1351光年以外的一顆脈衝星。銀河系的直徑有10萬光年,1300多光年相當於地球的近鄰。



▲“中國天眼”接收到脈衝星信號



▲脈衝星



▲中國天眼

這一消息驚動了霍金。霍金髮言稱,千萬不要回應!後果自負。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1963年,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歲。霍金逝世後,引發全球各界悼念。

⑵2017年,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觀測1300光年外t4328星域的伴生天體時,意外的發現了一顆十分類似地球的星球,科學家認為這將會是另外一個地球!



▲類地行星

經初步分析認為能夠較好的適宜人類生活。科學家稱這顆星球和地球的數據非常接近,是宇宙中發現的最像地球的第二星球。這顆星球的引力比地球小一點,自轉需27小時,並且離恆星的距離也和地球相當,是一顆不需要經過改造就可以直接移居的星球。



▲“超級地球”

此次探索發現該星球表面存在液態的水以及綠色植物存在的痕跡,而且該星球上的綠色植物與地球上的植物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這次宜居星球的發現,是我國在天文望遠鏡以及宇宙探索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超級地球”

⑶2017年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對外宣佈“中國天眼”發現了兩顆脈衝星,其中一顆被命名為PSR 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自轉週期為1.83秒,距離地球約1.6萬光年;另一顆被命名為PSR J1931-01(又名FP2-FAST pulsar #2),自轉週期為0.59秒,距離地球約4100光年。這是中國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脈衝星;

澳大利亞的帕可斯電波望遠鏡於2017年9月確認了這兩顆脈衝星。



▲PSR J1859-01(又名FP1-FAST pulsar #1)——2017年8月22日,“中國天眼”在南天銀道面通過漂移掃描發現的距離地球約1.6萬光年的脈衝星



▲PSR J1931-01(又名FP2-FAST pulsar #2)觀測信號視頻——2017年8月25日,“中國天眼”在南天銀道面通過漂移掃描發現的,距離地球約4100光年的脈衝星



▲快速旋轉的脈衝星

⑷2018年4月28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天眼”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並得到國際認證。新發現的脈衝星J0318+0253自轉週期5.19毫秒,根據色散估算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由FAST使用超寬帶接收機進行一小時跟蹤觀測發現,是至今發現的射電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脈衝星之一。



▲我國發現的脈衝星PSR J0318+0253

毫秒脈衝星

毫秒脈衝星(MSP:millisecond pulsar),曾經被稱為"反覆脈衝星",,是自轉週期在 1~10 毫秒範圍內的脈衝星,其每秒旋轉高達上百次,僅能在微波或X 射線的電磁波頻譜上被觀察到。通常有一顆正常的伴星,並從伴星得到物質。



▲脈衝星及其伴星

截至2018年9月12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59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有44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


延展閱讀:

國外發現的脈衝星



▲PSR J0737-3039A/B雙脈衝星系統



▲PSR J0737-3039A/B雙脈衝星系統

PSR B1259-63/LS 2883這個雙星系統由一顆脈衝星和一顆質量為3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構成,是典型的大質量恆星與脈衝星的系統,簡稱B1259。

脈衝星

脈衝星(Pulsar),又稱波霎,其典型半徑約為10千米,而質量卻與太陽相當,核心密度達到10的14次方克每立方厘米。脈衝星屬於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其自轉週期範圍一般為1.6毫秒~8.5秒,具有極其穩定的週期,尤其是毫秒脈衝星的自轉週期變化率達到10的負19次方~10的負21次方,被譽為自然界最精準的天文時鐘。



▲脈衝星與原子鐘的對比



▲脈衝星2009-PSR004



▲脈衝星

而且,由於高速自轉它會週期性地發射出脈衝信號。其自轉軸與磁極軸之間有一個夾角,兩個磁極各有一個輻射波束。當星體自轉且磁極波束掃過安裝在地面或航天器上的探測設備時,探測設備就能接收到一個脈衝信號。





▲脈衝星(Pulsar)信號輻射模型

脈衝星是在1967年首次被發現的。當時,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安東尼·休伊什(Anthony Hewish)教授的女研究生——24歲的喬絲琳·貝爾-伯內爾(Jocelyn Bell Burnell)發現狐狸星座有一顆星會發出一種週期性的電波。經過仔細分析,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未知的天體。因為這種星體不斷地發出電磁脈衝信號,就把它命名為脈衝星。



▲脈衝星

安東尼·休伊什教授本人也因脈衝星的發現而榮獲197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女博士研究生喬絲琳·貝爾-伯內爾並沒有與他一同獲獎。諾貝爾獎委員會可能壓根沒注意到貝爾女士的存在。這是諾貝爾獎歷史上一個重大的缺憾。



▲貝爾的博士生導師——安東尼·休伊什(Anthony Hewish)教授,1924年5月11日出生於英國康沃爾郡福伊鎮,是一位英國射電天文學家。與馬丁·賴爾(Martin Ryle)兩人由於“在發現脈衝星方面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共同獲得了197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在這一發現中扮演著主要角色的喬絲琳·貝爾-伯內爾(Jocelyn Bell Burnell)卻沒有獲得該有的認可。

脈衝星的命名規則

脈衝星的命名由脈衝星英文pulsar的縮寫PSR加上其赤經赤緯座標組成。其中北赤緯為“+”,南赤緯為“-”。同時,為區別距離較近的脈衝星,將赤緯的有效數字擴充到0.1°或0.01°。

如PSR B1937+21,1937是指該脈衝星位於赤經19 37 ,+21是指其位於北赤緯+21°,B意味著赤經赤緯值是歸算到曆元1950年的值。此外,J則表示赤經赤緯值是歸算到曆元2000年的值。

赤經赤緯要考慮參考曆元。以前的星表大多采用貝塞爾年年首作為曆元,記為B,國際天文聯合會規定自1984年起的星表統一採用曆元J2000.0。其中J表示儒略年。對於1993年以前的發現的脈衝星,兩種曆元均可使用。用B和J加以區分,1993年以後發現的脈衝星以曆元J2000.0命名。

尋找脈衝星的意義

脈衝星是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具有極其穩定的週期性,其穩定度優於10的負19次方,被譽為自然界最精準的天文時鐘。因此,脈衝星能夠成為人類在宇宙中航行的“燈塔”,為近地軌道、深空和星際空間飛行的航天器提供自主導航信息服務。







▲脈衝星是人類在宇宙中航行的“燈塔”

脈衝星在射電、紅外、可見光、紫外、X射線和γ射線等電磁波頻段產生信號輻射。通常把在射電頻段上輻射信號的脈衝星叫做射電脈衝星,把在X射線頻段上輻射信號的脈衝星叫做X射線脈衝星。X射線屬於高能光子,集中了脈衝星絕大部分能量,易於小型化設備探測與處理,但難於穿過地球稠密大氣層,只能在地球大氣層外空間觀測到。



▲脈衝星在射電、紅外、可見光、紫外、X射線和γ射線所對應的電磁波頻段產生信號輻射的圖像



▲X射線脈衝星能為在星際空間飛行的航天器導航

1971年,美國X射線天文衛星Uhuru 首次探測到脈衝星輻射的X射線信號。已發現和編目的脈衝星達到2000多顆,其中約有140多顆脈衝星具有良好的X射線週期輻射特性,可以作為導航候選星。



▲ X射線脈衝星導航原理(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詞條:“X射線脈衝星導航”)



▲X射線脈衝星導航系統組成(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詞條:“X射線脈衝星導航”)

脈衝星是大質量恆星演化、塌縮、超新星爆發的遺蹟,是一種具有超高溫、超高壓、超高密度、超強磁場、超強電場和超強引力場等極端物理條件的天體,脈衝星是宇宙中天然的極端物理實驗室,超強引力場為廣義相對論和引力波的檢驗提供了獨特場所。脈衝星的理論和觀測研究對推動天文、天體物理、核物理、粒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廣義相對論和引力波等領域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脈衝星發現者——喬絲琳·貝爾·伯內爾 女爵士,DBE,FRS,FRAS(英語:Dame Jocelyn Bell Burnell, 1943年7月15日-),出生名蘇珊.喬絲琳.貝爾(英語:Susan Jocelyn Bell),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出生于貝爾法斯特。當她還是研究生時,與安東尼.休伊什一起利用射電望遠鏡發現了第一顆脈衝星。1999年,貝爾收到了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頒發的司令勳章。2007年6月她被晉升為大英帝國的爵士。(攝於1967年6月)





▲喬絲琳·貝爾-伯內爾(Jocelyn Bell Burnell)——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英國天文學家



▲發現脈衝星的實驗室——卡文迪許實驗室舊址

卡文迪許實驗室(Cavendish Laboratory)是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物理實驗室。由電磁學之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於1871年創立,1874年建成實驗室。為紀念偉大的物理學家、化學家、劍橋大學校友亨利·卡文迪許,而命名為卡文迪許實驗室。成立至今,這裡共培養出29位諾貝爾獎得主,佔整個劍橋大學諾獎總數的三分之一。被許多業內人士稱為“諾貝爾獎科學獎的孵化器”。





▲卡文迪許實驗室



▲亨利·卡文迪許(Henry Cavendish,1731年10月10日——1810年2月24日),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1731年10月10日生於撒丁王國尼斯。1810年2月24日,卡文迪許在倫敦逝世,終身未婚。



▲電磁學之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經典電動力學的創始人,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1831年6月13日生於蘇格蘭愛丁堡,1879年11月5日卒於劍橋。

超級類地行星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 。科學家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英國學者確認“超級地球”存在 為首個系外宜居星球。



▲超級地球想象圖



▲“超級地球”——Gliese 832 c(格列澤 832c)與地球的對比

Gliese 832 c位於地球16.11光年以外的星系,其圍繞一顆紅矮星運轉,由於此類恆星的溫度和亮度都遠不如太陽,所以即使Gliese 832 c的公轉週期只有35.67天(暗喻距離“恆星”較近)其表面溫度也和地球相近。據科學家推測,星球表面可能有水,可能支持生命。

自1995年發現第一顆“超級地球”後,天文學家又陸續探測到270多顆,大多如木星及土星般巨大,與地球大小類似的行星較少。由於多數“超級地球”距離我們太遠,天文學家無法直接通過普通天文望遠鏡用肉眼觀察,而只能依靠無線電波或者光譜分析等探測方式“間接測算”出“超級地球”的存在。



▲“超級地球”——Gliese 163c(格列澤 163c)

Gliese 163c是天文學家2012年在紅矮星Gliese 163周圍發現的一顆宜居行星,距地球50光年。這是一顆由岩石和水體組成的行星,擁有濃厚的大氣層覆蓋,呈現出偏紅的顏色。其質量約為6.9倍地球質量,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8-2.4倍,圍繞其中央母恆星的公轉週期約為26天。

2015年7月24日0:00,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舉辦媒體電話會議宣稱,他們在天鵝座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相似指數達到0.98的類地行星開普勒-452b。這是人類在尋找“另一顆地球”道路上的里程碑式的發現。



▲“超級地球”——開普勒452b(Kepler 452b)藝術概念圖



▲開普勒452b與地球的數據對比

這個類地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繞著一顆與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運行。開普勒452b到恆星的距離,跟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相同。NASA稱,由於缺乏關鍵數據,現在不能說Kepler-452b究竟是不是“另外一個地球”,只能說它是“迄今最接近另外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霍金

霍金的主要榮譽:

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

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勳章;

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勳章;

霍普金斯獎;

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

麥克斯韋獎;

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勳章;

1978年獲世界物理學界最高獎—愛因斯坦獎章;

1988年與羅傑·彭羅斯共同獲得了的沃爾夫物理獎;

1988年,史蒂芬·威廉·霍金的書《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獲沃爾夫基金獎;

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

2009年8月12日,獲得總統自由勳章——由奧巴馬親自頒獎;

2017年4月27日,獲得2017GMIC X組委會致敬榮譽。





▲2009年8月12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為霍金頒發總統自由勳章



▲霍金(患上盧伽雷氏症前)



▲童年的霍金

百度百科詞條:“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脈衝星”貢獻者楊榮佳、“毫秒脈衝星”貢獻者楊榮佳、

“斯蒂芬·威廉·霍金”、“約瑟琳·貝爾·伯奈爾”、“卡文迪許實驗室”、“亨利·卡文迪許”、“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

“超級類地行星”、“開普勒-452b”、“X射線脈衝星導航”、“Gliese163c”、“Gliese 832 c”;

百家號:大狗說、科技隨便說、辦公室小張、Me兔來科普、無界科技、光明網;

搜狐網:知社學術圈;

其它:珠海博愛網、搜狐網、

鄭偉《X射線脈衝星導航理論與應用》。


fetion211


中國天眼投入使用快3年了,但是可惜的是,天眼並沒有發現什麼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東西,不過這也不怪天眼,畢竟天文觀測本就是一項很耗時的工作。



在天眼最初開眼的時候,它就有了發現,它的發現是脈衝星,人類從發現第一顆脈衝星到現在已經發現了上千顆脈衝星,但是這裡面大多數都屬於正常的脈衝星,可是中國天眼發現的脈衝星卻不是常見的脈衝星,而是毫秒級脈衝星,中國天眼自從開眼以來,已經發現了多顆此前人類從來沒有見過的脈衝星,截止到2018年7月12日它已經發現了43顆脈衝星。

一直以來,一說到天文望遠鏡,可能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國的哈勃望遠鏡,的確哈勃望遠鏡早已經名聲在外,中國天眼只是後來之秀,論地位還是難以超過哈勃望遠鏡的,我國航天事業雖然發展很快,但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幾乎都集中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國很早以前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謀劃建造中國的大型天文望遠鏡了。



終於在2016年,中國天眼落成啟用,到目前為止,中國天眼也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口徑達到了500米,其綜合性能是著名的阿雷西博望遠鏡的10倍。中國天眼的成功建造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尤其是在國外受到了很多的熱議,但是除了剛剛建成的那個時候,之後就很難看到關於天眼消息了。有人就因此懷疑,中國天眼不過是一箇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天眼的強大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各種天線來接收可見光以外的電磁波,然後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設備將其轉化為圖像,以此來觀測距離我們很遠的太空,由於它主要是用來接收宇宙中的電磁信號的,所以它是不能發現不能主動發射電磁波的類地行星的。不過呢,只要是宇宙中的電磁信號,它都有可能接收到,比如說外星文明發出的信號,所以說,中國天眼極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發現外星文明呢。


鏡像科普


中國天眼在去年十月十三日監測到月亮上有女人聲音,再配合天文望遠鏡,發現



別樣正義


美國n年前就把哈勃送到太空!直到現在,全世界99.9%太空知識都來源於哈勃望遠鏡!地球由於有大氣層和自轉等關係,接收點信號還是可以的,在貴州大山溝裡搞這麼個水池,真是很搞笑!也不知道誰忽悠領導拍豬腦袋拍出來的。


花果山掃地的


自中國”睜開“天眼,網絡上的假消息就滿天飛。

2016年9月25日,中國天眼(世界第二大單一口徑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式開始啟用,網絡上就開始有了關於天眼的真真假假的消息。不妨,讓我們在這裡做一個總結,明辨真偽杜絕謠言或刻意的誤導。

圖示:1994年4月,預研究及貴州選址工作啟動,到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的中國天眼,寄託著中國天文學家的雄心壯志。


射電望遠鏡的作用是接收來自宇宙的無線電波,產生這些無線電波的來源,就是所謂的宇宙射電源。宇宙射電源代表了宇宙中最極端的環境和充滿恐怖天體能量的物理過程。比如,最知名的宇宙射電源就是脈衝星,脈衝星是大質量恆星爆發後留下的高速自轉的中子星殘骸,伴隨著中子星的自轉,它產生的無線電信號週期性的掃過地球,於是得到了脈衝星這樣的名稱。



發現第二地球,有水有植物。假

2016年7月19日,有網絡消息稱,中國天眼在距地球1300光年的t4328星域發現第二地球,號稱有水有植物,可以直接移居,不需改造。聽起來就像那些拎包入住的精裝修公寓樓的廣告詞,除了距離有點遠之外。

其實 ,判斷這個消息是假的,非常容易。

因為,這個消息出來的時候,天眼那時候都還沒有正式開機工作呢。

其次,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找到外星生命真實存在的任何證據。如果,發現第二地球的消息是真的,有水有綠色植物,那麼我們可能不應該想拎包入住的問題,而是應該想想上面是不是已經有主人了。

最後,射電望遠鏡並不能用來觀察行星,正常的行星並不會是一個強烈的射電源。除非行星上有智能生命,刻意向外發射高能量無線電波。


收到外星人信號,霍金警告不要聯繫。假

天眼開機就收到一批來自宇宙深處的脈衝星信號,這本來不足為奇,因為脈衝星實在不少,並且射電望遠鏡的本職工作之一,正是接收脈衝星的信號。但這個消息在網絡上立刻被炒作成外星人信號,無非是明示或者暗示,而霍金又被網絡媒體拉出來給自己瞎寫的新聞站臺,為了流量聳人聽聞。地球人不需要怕外星人,我們需要怕的是其它地球人。


實際結果很簡單,中國天眼發現了一批候選的脈衝星,其中六顆獲得了國際認可,其中一顆脈衝星的編號為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它的自轉週期為1.83秒,距離地球大約1.6萬光年。該消息最終在2017年10月10日,由中國科學院正式宣佈。這也中國天眼至今最大的發現。

脈衝星在歷史上,的確曾經被誤會是外星人發送的信號,但很快天文學家就搞明白了,這是一種天文現象,並且很有用處,可以用來在宇宙中定位和定時。

中國天眼當前最大成就,發現毫秒脈衝星

毫秒脈衝星指的是自轉週期在1~10 毫秒範圍內的脈衝星,即每秒鐘要自轉1000~100週期的脈衝星。

圖示:毫秒脈衝星周圍環境的極端複雜性。

毫秒脈衝星的起源在天文學上依然是個迷,發現更多的毫秒脈衝星,有助於解開這個謎。

新發現的脈衝星J0318+0253的自轉週期僅僅5.19毫秒,距離地球大約4000光年。



相比起網絡上此起彼伏的各種傳聞,我們還是應該多關心關心天眼遇到的麻煩,那就是人才招聘困難。只有儀器,沒有使用儀器設備的人才,這世界第二大望遠鏡也就成了一個昂貴的擺設。


2018年10月29,據科技日報報道中國天眼在人才招聘市場遭冷落。

10萬年薪招聘FAST駐地人員遇冷,遇冷的原因很簡單,天眼的招聘門檻很高,導致想去天眼乾活掙十萬年薪的人,天眼的招聘部門看不上,而天眼看得上的人才,不願意接受10萬年薪這種價格,更不用說天眼的所在位置偏僻,工作其實相當枯燥,這是搞基礎科研的必然。


歡迎關注,給您一雙破除網絡謠言的慧眼


裸猿的故事


中國天眼於9月25日落成啟用,至今已經有近三年的時間了,是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科學家預估中國天眼將在未來20~30年在該類型中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中國天眼將會拉進人類和宇宙的距離,讓我們進一步瞭解宇宙。


中國天眼一直存在著質疑,但是卻是中國的驕傲。中國能在世界天文學領域佔領領先地位,中國天眼是個“大功臣”。我們知道中國天眼屬於射電望遠鏡,其實和地面看電視用的衛星接收鍋相似,不過中國天眼是用來接收宇宙天體的無線電波,只要發出無線電波的波源天體就可以被射電望遠鏡所探測到。

中國天眼的成就

截至2018年9月12日,中國天眼已經發現59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有44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在2019年的6月26日,《科技日報》報道了中國天眼發現了一顆囊括了以往觀測到的脈衝星的所有輻射現象的星體,編號為J1926-0652,實際上這個星體發現時間是去年九月份,只不過從發現到分析核定以及拿出報告需要很長時間。中國天眼為中國帶來了新突破,新機遇,將會推動中國科技前進一大步。

中國天眼發現外星人信號!

中國天眼可接收的無線電波波長跨度很長,可以從一毫米到一百多公里。,據說天眼試行的時候就接受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信號,這個信號居然來自1300多年的宇宙深處。專家破解這個信號發現居然是來自外星人的警告!就連霍金曾經也預言,千萬別回應後果自負!


星球上的科學


FAST天眼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注意不是光學望遠鏡,FAST觀測的是不可見的射電波(波長大於一毫米的射電波),目前來看,FAST並沒有全部投入使用,據消息稱,明年開始正式交付驗收,供全中國的科學家們使用,展開科學探測。

在FAST的調試運行階段,共計發現並確認了50多顆脈衝星,加入了世界脈衝星的大家族中去,這也是FAST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

另一方面,FAST既然作為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將對於宇宙中的中性氫展開研究,中性氫,顧名思義,就是處在基態的中性氫原子,這些中性的氫原子會發射出波長為21釐米的譜線,研究中性氫將對於研究星系結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幫助。

此外FAST還可以用於深空通訊、探測星際雲氣體分子的特徵譜線,瞭解宇宙物質的分佈,探測暗物質、暗能量,更進一步瞭解宇宙。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科學船塢


中國天眼指的是口徑500米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在1994年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在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截至到目前為止天眼已經發現了59顆脈衝星,並且已經確認44顆是新發現的脈衝星。

脈衝星是中子星的一種,因快速旋轉發射出電磁脈衝信號而得名,脈衝星就像是宇宙中的燈塔一樣。大質量恆星演化到生命後期經超新星爆炸就可以產生這種緻密的天體,電子被擠壓到原子核內和質子結合變成中子。所以整個中子星的物質組成就是中子兼併態,密度就是原子的密度。

尋找中子星並記錄下來對於以後的星際探索很重要,因為通過多箇中子星可以進行定位導航尤其是在以後飛出太陽系後。天眼現在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性能非常好,甚至可以用來探測銀河系內生物文明。




天眼的總工藝師王啟明曾表示,天眼計劃中的科學任務包括尋找地外文明,但並不是首要目標,天眼的首要目標就是尋找脈衝星。所以說重大發現前期來看就是發現脈衝星。



科學黑洞


自2016年9月投入使用以來,我國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俗稱“天眼”)最重要的發現是找到了幾十顆的脈衝星,這是一種已經死亡的恆星——中子星。由於從大質量恆星坍縮而來,緻密的中子星擁有極快的自轉角速度。並且脈衝星的磁軸和自轉軸不是重疊的,它們在自轉過程中,磁軸就有可能定期對準地球,所以我們在地球上就能接收到穩定的脈衝信號。除此之外,天眼工程暫時還未對外公佈有其他重大發現。

此前,有消息稱天眼發現了宜居的系外行星,並稱那上面還有生命。甚至還有消息稱,天眼接收到了外星文明發來的信號,霍金對此警告不要回復。但事實上,諸如此類的消息都是假的,天眼並沒有發現宜居的系外行星和外星文明。

雖然天眼的口徑達到500米,遠超口徑只有2.4米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但天眼是探測無線電波的射電望遠鏡,而非像哈勃太空望遠鏡那樣探測可見光(及其附近波段)的光學望遠鏡。無線電波的波長要比可見光長得多,人眼是無法看到的。天眼不能用於搜尋系外行星,這個任務只能交給光學望遠鏡。因此,天眼不會發現系外行星,更不可能看到那些星球上的情況。

另一方面,天眼的其中一項科學任務確實是搜尋外星文明。天文學家認為,如果外星文明存在,他們應該也會用無線電波進行通信,尤其是那些發展程度沒有比地球文明先進多少的外星文明。通過天眼接收來自宇宙中的各種無線電信號,以期能夠分辨出來其中可能由地位文明發出的信號。但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接收到疑似外星文明的信號,而霍金警告不要回復他們就更無從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