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機構摸底375股 中小創佔比逾七成

11月外資加碼A股的步伐提速,接受機構調研的公司有所增加,但市場卻不漲反跌。數據顯示,11月375家公司接受了機構的調研,當中143家公司被10家以上機構組團調研,均較上月同期有大幅度增加。而中小創最受歡迎,有280家公司被調研,佔機構調研的公司逾七成。

機構11月調研375公司

剛結束交易的11月,外資加碼A股的步伐提速,但市場卻不漲反跌。三季度報窗口期過後,接受機構調研的公司明顯回暖。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 11月375家公司接受機構調研。其中,143家公司被10家以上(含)機構組團調研,分別是10月255家和126家的1.47倍和1.13倍。

贛鋒鋰業(002460)、中順潔柔(002511)、華宇軟件(300271)、工業富聯(601138)、東方雨虹(002271)、普洛藥業(000739)、恆逸石化(000703)、口子窖(603589)、古鰲科技(300551)、TCL集團(000100)、精研科技(300709)、老闆電器(002508)、海康威視(002415)、辰安科技(300523)、神州高鐵(000008)這15家公司累計接受了超過50家機構的扎堆調研。

最受關注的是贛鋒鋰業。數據顯示,贛鋒鋰業在11月7日和11月13日分別迎來兩撥機構調研,前去的包括50家公募基金、31家券商、32家陽光私募、12家險資、3家海外機構以及其他71家機構在內的203家機構調研。記者注意到,在調研中,機構除了圍繞鋰礦山經營情況、價格變化等常規問題進行提問,還提到了歐洲的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是否直接對公司產生影響等問題。公司直言與德國寶馬、德國大眾都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歐洲新能源車的增長對公司勢必會帶來積極影響。

此外,中順潔柔也接受了超過百家機構的調研。據披露,中順潔柔在11月接待了兩批共計102家機構的調研。值得一提的是,調研中順潔柔的機構中,海外機構佔了79.41%(81家)。中順潔柔在調研中表示,四季度以來,原材料價格繼續小幅度下跌,暫未看到止跌反彈跡象。另一方面,公司直接與國際大型生產廠家合作,從而使得公司採購成本維持在較低水平。中順潔柔透露未來收入增長主要原因如下:1、產品覆蓋率不斷提高。2、公司產品貼合消費者需求。3、產品的滲透率提高。4、其他的品類的拓展。

而從機構調研次數來看,金風科技(002202)被機構調研最為密集,多達11次;伊之密(300415)被機構調研10次;而TCL集團(000100)、蘇寧易購(002024)、永太科技(002326)、德賽西威(002920)、鴻路鋼構(002541)、比亞迪(002594)6家公司均被機構調研6次,並排第三。此外,兔寶寶(002043)、廣聯達(002410)、塔牌集團(002233)、濰柴動力(000338)、海鷗住工(002084)、科融環境(300152)、奧佳華(002614)、北新建材(000786)、麗珠集團(000513)9家公司也接受了機構超過(含)5次調研。

調研公司逾七成為中小創

從調研機構的類型來看,券商的調研最為廣泛達到304家,即81.07%上市公司的調研活動有券商參與;基金公司以調研215家公司位列其後,參與了57.33%上市公司的調研活動;陽光私募調研152家上市公司,排名第三;以投資穩健見長的保險公司和海外機構分別對93家和96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

分析人士指出,機構調研是A股上市公司信息公開、價值挖掘的重要途徑之一,一些被調研公司股價甚至“一飛沖天”。機構調研看似是A股市場的“日常動作”,但隨著市場的發展,機構調研也在發生變化,看似的老套路其實有新玩法。特別是不同主體參與調研、首次調研覆蓋、組團調研與獨家調研等都大有門道。

對於不同的調研機構,業內人士表示,其背後的關注點各有不同。券商作為賣方機構,注重從調研中挖掘信息並加工分享給市場;而公私募機構等更注重調研帶來的投資機會和直接的交易機會;保險和保險資管在當前注重通過調研尋找組合配置的對象;海外機構一直以來都是以長線投資和價值投資見長,其調研軌跡代表著市場上長線和穩定資金的佈局思路。

近期,隨著高估值消費股吸引力的下降,中小創逐漸成為了領跑的“選手”,而這背後或與機構看好分不開。數據顯示,11月機構調研的375家公司中,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有280只,佔比達74.67%,其中創業板112家,中小板168家。業內人士指出,在新經濟、新動能的政策和產業發展需要的雙重驅動之下,景氣能夠持續向上的新經濟概念特別是績優龍頭股或成未來A股市場的投資主線。

在市場人士看來,科技股很多行業龍頭集中在中小創這邊,像新興製造業這一塊主要集中在中小板裡面,然後還有一些高科技方面的人工智能等其他的一些新興科技類的,主要在創業板裡。所以隨著科技股成為市場的投資主線,接下來中小創會持續領先於權重股,這也是從7月中旬到現在,創業板指數走得比上證指數要更強一些的主要原因。

中泰證券數據顯示,公募偏股型基金在今年第三季度對中小創的配置比例也在提升。按持倉比例來看,主板持倉比例較第二季度下降3個百分點至65.5%,主板低配比例擴大;中小板倉位提升,三季度持倉比例增加2.4個百分點至20.6%,創業板持倉比例提升0.7個百分點至13.9%。

在機構不斷加大對中小創公司調研之際,一些政策紅利也在釋放,如重組新規和再融資鬆綁都讓市場對中小創公司有了更多期待。分析人士指出,通過再融資降低負債率改善企業現金流,部分中小創企業會得到基本面大改善。這部分能成功改善的企業會得到資金青睞,得到估值與業績的戴維斯雙擊,而未能夠引入優質資產改善經營的企業可能會因為資金的分流而估值進一步下行。

市場人士表示,重組新規及再融資鬆綁是管理層對中小板、創業板及科創板等非主板市場的政策扶持,也是一個明確的政策信號。隨著外資不斷進入A股市場,價值投資理念在中國逐漸佔據主流,今年以來市場更是結構性分化行情。不少傳統的價值股連續走高,估值優勢已不明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具備良好成長性的中小創股票開始顯示出優勢。如果能夠在政策上給予一定扶持的話,成長股行情有望形成新的熱點。

11月獲超過(含)30家機構調研的公司

11月机构摸底375股 中小创占比逾七成
11月机构摸底375股 中小创占比逾七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