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青年“社交絕症”:費盡全身力氣,就不跟你聯繫

當代青年“社交絕症”:費盡全身力氣,就不跟你聯繫

當代生活裡,社交恐懼,寸步難行。

想要逼瘋一個“社恐”,只需要三句話——

“請自我介紹一下”

“一起走啊”

“電話聊”

當代青年“社交絕症”:費盡全身力氣,就不跟你聯繫

作為社恐,在每天的生活當中都會處在各種尷尬的時刻,甚至“崩潰”的邊緣。

比如,如果在電梯裡遇到熟人,社恐會尷尬到手腳無處安放。

十幾秒的電梯運營時間,對社恐來說度秒如年,一旦有人打破寂靜,堪稱對社恐的致命一擊。

當代青年“社交絕症”:費盡全身力氣,就不跟你聯繫

再比如,參加不熟悉的飯局:

“晚上的聚會,你一定要來哈!”

聽到這句話,掛掉電話後社交過敏反應會立刻發作。

當代青年“社交絕症”:費盡全身力氣,就不跟你聯繫

更不要說在同事、客戶面前公開演說,那基本等同於“公開處刑”。

噩夢,噩夢。

如果你能感同身受,那麼你可能患上了一種“當代絕症”——

社 恐

在出門即是人人人人人的社會里,社恐是一種特殊的存在。

他們不擅長與人交流,在社交場合常常感到異於常人的焦慮和恐懼。

當代青年“社交絕症”:費盡全身力氣,就不跟你聯繫

那麼,究竟什麼是社交恐怖?不社交到底是不是病呢?

你有社交恐怖嗎?

要知道,輕度不善社交或不喜社交併不是精神障礙。

根據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中指出,診斷社交恐怖需要符合以下各條標準:

1.害怕在小團體重被人注視,通常導致迴避社交場合;

2.在恐懼場景中出現臉紅、發抖、噁心、尿急、尿頻的症狀;

3.症狀必須是焦慮的原發表現,而不是繼發於妄想或強迫症狀等其他症狀;

4.焦慮必須侷限於或主要發生在特定的社交情境;

5.對恐怖情境的迴避必須是突出症狀。

社交恐怖通常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被批評被否定。

症狀嚴重者可發展到驚恐發作,社會功能受到損害,不能正常生活、學習、工作,

甚至可引起完全的社會隔離。

當代青年“社交絕症”:費盡全身力氣,就不跟你聯繫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社交恐怖“盯上” 年輕人?

為什麼會患上社交恐怖?

根據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理查德·格里的《關於全美國恐懼症共病率製作的調查報告》顯示,在美國

社交恐懼終生患病率為13.3%,多在17~30歲期間發病。

當代青年“社交絕症”:費盡全身力氣,就不跟你聯繫

1. 生物學因素

研究顯示約50%社交恐怖患者出現恐怖症狀時,血漿腎上腺素水平急劇升高。社交恐怖患者有內源性胺類系統功能調節不良,認為可能與其情緒反應有關,並且特定的恐怖症(其中包括社交恐怖)具有高度家族聚集性,

31%的患者一級親屬中有同樣的問題。

2. 成長環境

社交恐怖的發病,存在一定社會心理因素,來自家族的影響包括遺傳和後天習得,例如,有家族精神病史、家庭關係不和諧、父母婚姻衝突、父母過度保護或過度忽視,甚至遺棄、被虐待、多次搬家或換學校、學習成績差,上述因素對個體性格造成一定影響。

通常社交恐怖的人群具備自卑、害羞的心理,對自我的不肯定,既往缺失與人交往的成功經驗,都可能會在社交過程中表現出焦慮情緒,尤其年輕人對外界的反應比較敏感,很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擔心被輕視、排斥,尤其是來自異性的否定,這都是誘發社交恐怖的原因。

3. 心理學因素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社交恐怖是童年俄底浦斯情結(心理學用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未解決的衝突的結果,是

自我防禦的一種表現

當代青年“社交絕症”:費盡全身力氣,就不跟你聯繫

如何應對社交恐怖?

1.樹立自信心和降低對自我的要求都對緩解症狀有一定幫助。

2.要從內心接納自我,無論是優秀還是缺憾,都屬於自己,嘗試去挑戰畏懼的事情,帶著焦慮努力與人交往,久而久之會積累成功的經驗,進而讓人更加自信。

3.日常生活中,儘可能的去自我調適,通過運動、放鬆訓練、培養興趣愛好,這對緩解緊張都有一定作用。

4.重建認知,要相信周圍的人不會因為你表現得緊張而看不起你。

如果社交焦慮很難緩解,那麼我們就要考慮是否已經到了疾病的程度,一旦社交恐怖存在一定神經生化的改變,單純的自我調整可能不夠,這時需要精神科醫生和心理醫生的介入。

通常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例如,抗抑鬱藥物和抗焦慮藥物的使用,精神分析和認知行為治療等。

當代青年“社交絕症”:費盡全身力氣,就不跟你聯繫

社交恐怖是一種可以治癒的心理疾病,早診斷和治療有利於預後,正視疾病,正視自我,理解和接納症狀,對他人包容,更對自己寬容。

人只要活著,總會遇見焦慮。

敞開心扉去感知,才會看到一個更可愛的世界。

當代青年“社交絕症”:費盡全身力氣,就不跟你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