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炮兵装备的多款火箭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苏联仍然大量装备着卫国战争期间的BM-13、BM-8和BM-31多管火箭炮系统,同时还大量出口。

但是这些老式的火箭炮系统射击精度普遍较低,为了保证这些火箭炮的射击精度,苏军炮兵部队不得不进一步缩短射击距离,这和战后炮兵火力覆盖距离增长的总体趋势是相违背的。因此,苏联决定开始研制新的多管火箭炮系统,以满足冷战格局下苏军炮兵部队的使用需求。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老式火箭炮已不能满足冷战时苏军炮兵的需要

冷战时期苏联研制的多款多管火箭炮系统,其重点研制方向都是在如何进一步提升火箭弹的射击精度上,而火箭弹自旋稳定技术和尾翼稳定技术则是是苏联设计师主要探索的方向

火箭弹自旋技术能够让火箭弹像身管火炮发射的炮弹那样产生高速自旋,进而提升射击精度,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就已经开始探索火箭弹自旋技术。只不过当时苏联是直接在火箭弹的弹体上钻孔,让火箭弹喷射燃气来实现自旋,最终结果就是火箭弹的精度上去了,但是射程却下降了。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M-13火箭弹是标准的尾翼稳定火箭弹

尾翼稳定技术则是通过在火箭弹的弹体上直接加装尾翼,进而让火箭弹在飞行中实现飞行状态稳定,早期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使用的M-13系列火箭弹就是尾翼稳定技术的典型代表。然而安装固定尾翼的火箭弹只能够使用滑轨发射或者架式发射,又在另一方面对火箭弹精度的进一步提升造成了影响。

而今天本文将以火箭弹自旋技术和尾翼稳定技术作为主脉络,向各位读者大致介绍下苏联在冷战期间发展的主要几款多管火箭炮系统。

BM-24多管火箭炮——使用依赖排气口进行自旋稳定的M-24火箭弹

BM-24多管火箭炮系统是苏联在冷战期间研制的第一款多管火箭炮系统,口径为240毫米,主要是为了替代卫国战争期间的300毫米口径的BM-31多管火箭炮系统。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BM-24多管火箭炮

BM-24多管火箭炮系统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使用的M-24系列240毫米火箭弹上,这款火箭弹的尾部排气口并不是和火箭弹弹体轴线平行的,而是和火箭弹弹体轴线呈一定角度倾斜布置。当火箭弹被发射出去后,弹体尾部带角度的排气口会为火箭弹提供不同角度的推力,最终让火箭弹弹体实现自旋,提升精度,这就是早期苏联火箭弹常用的倾斜式尾喷管技术

苏联是在卫国战争期间,从德国的41/42型多管火箭炮上发现这种技术的。相比苏联原来直接在火箭弹弹体上直接钻孔的做法,利用倾斜式尾喷管技术让火箭弹实现高速自旋,避免了火箭弹推进剂的浪费,让苏制火箭弹在精度和射程上第一次实现了较好的平衡。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中东地区的BM-24多管火箭炮

BM-24多管火箭炮除了苏军自己装备使用外,也被大量出口到原华约成员国和中东地区。这部分出口的BM-24多管火箭炮大部分被其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多次更换了底盘,因此如果要辨认BM-24多管火箭炮系统,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其是否实用了上下对称的12联装笼式发射架,这也是BM-24多管火箭炮最大的外形特征。

BM-14多管火箭炮——“喀秋莎”火箭炮的继任者

上文提到,240毫米口径的BM-24多管火箭炮是用来替换老式的BM-31多管火箭炮的。而BM-14多管火箭炮,则是苏军在冷战期间研制的,专门用来替换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的型号,其研制和装备时间和BM-24多管火箭炮差不多。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这款火箭弹也是无尾翼火箭弹

BM-14多管火箭炮使用的火箭弹直径是140毫米,仅比“喀秋莎”火箭炮使用的132毫米M-13火箭弹增加8毫米,因此其射程提升并不明显,在使用烟雾火箭弹时其射程最远,能够达到10.6公里。

BM-14多管火箭火箭炮配套使用的M-14系列火箭弹一共有三种,分别是M-14OF高爆火箭弹、M-14D烟雾火箭弹和M-14化学火箭弹。这三种火箭弹的最大射程也不同,M-14D烟雾火箭弹的最大射程为10.6公里,而M-14OF火箭弹和M-14化学火箭弹的射程均为9.8公里。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越南炮兵还在使用的BM-14多管火箭炮

M-14火箭弹同样采用了无尾翼设计,以方便在全封闭的定向管中发射使用,这也是BM-24多管火箭炮和BM-14多管火箭炮的一个技术差异。BM-24多管火箭炮的笼式发射架,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密闭性均不佳。而BM-14多管火箭炮的封闭式定向管,不仅密闭性更好,而且定向管中还刻有膛线,能在火箭弹发射时,为火箭弹提升更高的自旋速度。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苏军空降兵装备的RPU-14多管火箭炮

苏联陆军使用的BM-14多管火箭炮以16根定向管,上八下八的方式进行布置。而BM-14多管火箭炮在苏联空降兵中的变种型号——RPU-14多管火箭炮系统,虽然也是使用16根定向管一起布置,但是却是采用了4X4的布局,并安装在一个小型牵引式炮架上。因为机动灵活且使用方便,RPU-14多管火箭炮系统在苏联空降兵部队中服役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BM-25“风筝”多管火箭炮——装备使用液体燃料的3R7火箭弹

BM-25“风筝”多管火箭炮在苏军内部属于一款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BM-25“风筝”多管火箭炮主要承担苏军炮兵对敌人纵深目标的打击任务,其最大射程高达55公里。这个射程与当时苏军装备的近程战术火箭已经十分接近,基本上达到了苏军原本的性能要求。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BM-25“风筝”多管火箭炮

BM-25“风筝”多管火箭炮的射程能够达到这么远,一方面是因为其使用了直径达到250毫米的3R7重型火箭弹,另一方面是因为3R7重型火箭弹使用的是推力更强的液体推进剂。3R7重型火箭弹的液体推进剂是煤油和硝酸的混合物,虽然推力巨大,但是无论是存储还是使用均十分麻烦。

液体推进剂的使用繁琐相对于3R7重型火箭弹的精度问题来说,对于苏军来说还算是小问题。苏联设计师在3R7重型火箭弹上使用了火箭弹自旋稳定和尾翼稳定技术,但是还是不能够将精度控制在苏军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最终,BM-25“风筝”多管火箭炮在生产了小批量之后正式停产。

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多管火箭炮

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大的多管火箭炮,总产量超过11000辆。目前世界上仍然有数十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军队装备有该款火箭炮,这也让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成为了世界上部署范围最广的多管火箭炮。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

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在苏联冷战期间多管火箭炮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上,苏联设计师抛弃了传统的倾斜式尾喷管技术技术,全面采用了更新的折叠式尾翼来提升火箭弹的射击精度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借助离心力展开折叠弹翼的火箭弹

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的定向器上安装了40根定向管,每根定向管中均刻有膛线。当火箭弹发射时,定向管中的膛线可以让火箭弹产生一个较高的自旋速度,火箭弹可以借助自旋产生的离心力将折叠状态的尾翼弹开,然后依靠尾翼稳定让火箭弹在高速飞行中稳定飞行状态,最终提升火箭弹的精度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BM-21的变种衍生型号很多

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的衍生型号很多,主要根据其使用的不同底盘和定向管数量来区分。当然,苏联设计师也开发出了一些有特殊用途的“冰雹”多管火箭炮衍生型号,比如BM-21PD多管火箭炮,其最大射程只有5公里,但是主要部署在港口附近,对200米以内深度的敌方潜艇进行攻击。

9P140“飓风”多管火箭炮系统——苏军军级重型炮兵装备

在上世纪60年代前,苏军军级炮兵单位,如集团军与方面军使用的还是老式的BM-24重型火箭炮,射程还是精度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而此时苏联设计师对于火箭弹自旋技术和火箭弹尾翼稳定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因此决定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研制新一代的军级重型火箭炮,这就是9P140“飓风”多管火箭炮系统。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飓风”多管火箭炮

9P140“飓风”多管火箭炮系统口径为220毫米,最大射程为35公里,最小射程为10公里,正好满足苏军军级炮兵的射程要求。9P140“飓风”多管火箭炮系统和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一样,摒弃了原来的倾斜式尾喷管技术,转而使用了更先进的折叠尾翼技术,其装备的16根定向管中同样刻有膛线,基本上可以视为是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的放大版本。

TOS-1“匹诺曹”多管火箭炮——喷火坦克的继任者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无论是德军还是苏军,均有将现役坦克改装为喷火坦克的例子。而在冷战期间,为了对敌人的有生力量形成更有效的杀伤,在这种情况下,苏军将主意打到了多管火箭炮的身上。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TOS-1多管火箭炮

因为主要是以燃烧方式对敌人进行杀伤,因此这个系列的多管火箭炮射程都不是很远,早期的型号其最大射程只有3.5公里,大多数情况下是以直瞄的方式直接对目标进行射击,基本上承担了原来喷火坦克的作战任务。

TOS-1“匹诺曹”多管火箭炮使用的火箭弹装备的是云爆弹弹头,在击中目标后,通过点燃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形成持续燃烧的高温火焰,最终对敌人暴露在外的有生目标进行长时间的焚烧杀伤。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使用的是T-72主战坦克的底盘

因为TOS-1“匹诺曹”多管火箭炮需要抵近目标,并以直射的方式进行作战,因此其直接使用了T-72主战坦克的底盘,令其具备直接在一线位置和装甲部队直接进行协同冲锋的能力。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打击时的精度,TOS-1“匹诺曹”多管火箭炮还装备了激光测距仪,这也是冷战时期苏制多管火箭炮中比较少见的。

9A52“龙卷风”多管火箭炮——苏制多管火箭炮的大成之作

9A52“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系统在1987年正式进入苏联服役,是苏联在冷战期间研制并生产的最后一型多管火箭炮,是苏制多管火箭炮的大成之作。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龙卷风”多管火箭炮

9A52“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的口径为300毫米,其使用的火箭弹使用了更为成熟的火箭弹自旋稳定技术和尾翼稳定技术,在使用基本型火箭弹时,其最大射程就能够达到70公里。9A52“龙卷风”多管火箭炮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多用性,不仅有常规的破片高爆弹,还有温压弹、子母弹、集束弹和反装甲弹等特种弹药,覆盖了从人员打击到反装甲一系列的作战需求。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的精度颇为不错

除了传统的火箭弹自旋稳定技术和尾翼稳定技术外,9A52“龙卷风”多管火箭炮所使用的的火箭弹还在弹头加装了一个可以喷射气流的气体发生装置,用于进一步对火箭弹的飞行姿态进行调整。在多种技术手段的帮助下,部分9A52“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的弹药精度甚至接近早期战术导弹的射击精度。

结语

冷战期间的苏联设计师在设计多管火箭炮时,一直在精度和射程这两个火箭炮重要指标之间寻找最好的平衡点。无论是早期的倾斜式尾喷管技术还是到后来使用的气体发生装置,都是为了这一目标而研制的。


烈焰流星,从BM-24到“龙卷风”,浅谈冷战苏联多管火箭炮发展史

多管火箭炮还将在未来战争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而随着新世纪制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多管火箭炮上使用价格便宜,但是精度尚可接受的简易制导控件,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俄罗斯在“龙卷风”多管火箭炮基础上就研制出了使用简易制导控件的“龙卷风-S”多管火箭炮,并取得了不错的军售成绩。

而在未来,多管火箭炮还将在现代战争中,还将继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