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助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table> “最强大脑”助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暨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会场。李玲 摄

/<table>

11月27日至29日,“最强大脑”云集东莞,东莞市政府联合广东院士联合会,举办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暨第五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下称“院士峰会”),来自全球各地的50多名院士聚集在东莞,为东莞的发展战略问诊把脉,助力高质量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表示,东莞创新发展大大得益于院地合作,在广东院士联合会牵引带动下,越来越多院士专家关注东莞,为东莞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本届院士峰会规模更大、更聚焦产业、更接地气,东莞热切期盼得到更多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

从今年起,广东院士高峰年会将连续3年在东莞举办,有了众多院士参与加持,在全国经济强市的竞技场中,东莞将更有能力、有底气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朝着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目标迈进,争取早日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创新优势受院士青睐

院士峰会开在了东莞发展的关键阶段。

近期,东莞与中科院达成共建松山湖科学城的意向,把松山湖科学城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在更早前,去年11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在松山湖揭牌成立,这标志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预示着实验室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这是东莞正在做的事情。东莞提出朝着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目标,如今正向目标努力迈进,争取早日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梁维东在这场会议中指出,东莞将为广大院士在东莞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加强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提供新的更大机遇。

近年来,东莞科技领域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科创版图雏形初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揭牌,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东莞和中科院签署南方光源共建协议……这些重大科学装置和平台受到一大批院士青睐并进驻东莞,推动东莞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观察到,无论从科技创新还是经济发展,东莞都进步非常快,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坦言,中国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发挥着高端资源的“磁力效应”,吸引不少高端人才在东莞集聚,新的技术和企业随之而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建设更有望带动一批相关产业发展。

“东莞有很好的底子做制造,改革开放以后,东莞的制造能力和配套能力在全世界出名了。如今的东莞,正从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升级,发展潜力无限。”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第三脑研究院创始人兼CEO陈世卿说。

随着一大批创新平台的落地,一股创新力量正在不断地生长,成为引领东莞创新发展的强力引擎,如今的东莞,正肩负着从制造大市向国家创新型城市迈进的重大使命。

院士带来多个科研项目

瞿金平最近在广州、东莞两地来回奔波,正谋划着把团队落户在东莞,为东莞的转型升级作贡献。

“近年东莞致力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经历了阵痛后,现在优势凸显,高度劳动密集型、高消耗企业腾退出来了。”瞿金平说,“有了空间,新的资源和要素就会进来,我们也计划来东莞发展。”

深耕智能制造领域多年的瞿金平看中东莞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和产业配套能力,适合更多产学研成果落地。“近年来,东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猛,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在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瞿金平说。

一组数据能充分展示“东莞智造”的发展成果: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92亿元,同比增长7.2%。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分别为53.7%、41.5%。其中先进制造业增速达10.9%。

但同时,在瞿金平看来,东莞智能制造发展也面临一些束缚,要通过建立产业体系,让新材料产业与装备制造产业尤其是东莞的支柱产业联手,才有可能使制造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我们的团队落户后,可以帮助东莞的企业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还可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瞿金平说。

作为研发世界第一台128个刀片式超级计算机的科学家、院士陈世卿此次带新技术、新理念、新项目来到东莞。“我们希望在东莞实现科研成果转化。”陈世卿说:“面临产业升级的东莞要保持制造业优势,需将传统制造业转型为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要利用脑科学指挥智能制造,用科学提升智能制造,引领东莞往前走。”

“本次峰会,我带来智能制造与3D打印的新研究成果,希望能在东莞实现落地转化。”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说,东莞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面临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东莞更加需要通过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院地合作将成为趋势

一个院士带来的是一个团队,背后更是一系列的技术支撑。那么,院士与东莞将碰出什么火花?

东城正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就是瞿金平院士团队的合作企业之一。“2010年,企业正谋划攻克包装技术瓶颈,囿于购买国外的设备成本太高,而当时国内的设备还不够精细,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技术攻关遇到阻碍。”企业相关负责人林城说。

瞿金平了解具体情况后,决定与东城正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带领团队来到东莞进行设备研发和测试,不仅攻克技术课题,还将研发成果产业化。“改进后的设备不仅满足了客户需求,减少了生产成本,还为我们公司的产品推广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林城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院士创新团队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合作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企业技术瓶颈,有效助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也是越来越多企业迫切地与院士“牵手联姻”的原因。

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齐全的产业配套,东莞吸引着越来越多院士专家的科研项目、院士工作站落地,院地合作将成为发展趋势。

成立于2018年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目前,材料实验室创新样板工厂已累计吸引17个产业化团队、8名两院院士。

如今的东莞,“院士矩阵”越来越庞大:已经建成5批共29个院士工作站,为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专项提供智力支撑;基于院士专家的一大批优质项目实现落地转化;依托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吸引陈和生、王恩哥、汪卫华等一大批院士专家来莞创新创业……

为了让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加顺畅,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投入,让院士专家团队和项目能更好地在莞落地,东莞还将构建与中国科学院等大院、大所常态化合作机制,争取设立“中科院—东莞院地合作专项”。

AⅡ01-02版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陈启亮 叶永茵 刘远忠 见习记者 薛屏 黄浩博

统筹:戴双城

策划:黄少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