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耳朵长了个“钉”,妈妈好奇“挤破”后懊悔,但已经晚了

现在很多夫妻都只生一个孩子,孩子出生后自然成为了全家人的掌中宝,大人围着小孩转,恨不得把全部的爱给孩子。做家长的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受伤了,小孩子本身免疫力、抵抗力就比较低下,偶尔生点小病其实也无妨。

宝宝耳朵长了个“钉”,妈妈好奇“挤破”后懊悔,但已经晚了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初为人母(父),宝宝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新奇,有时候就连宝宝打个哈欠,他们都好奇的不得了:这么小的孩子还会打哈欠啊。都说“好奇心害死猫”,有时候父母的好奇心,反而对孩子造成一些伤害。下面就为各位家长简单介绍一个事例。

宝宝耳朵长了个“钉”,妈妈好奇“挤破”后懊悔,但已经晚了

小欣是一个新手妈妈,宝宝已经有10个月大了。作为一个新手妈妈,自己一个人照顾孩子忙不过来,就叫来婆婆来搭把手。有一天,小欣在研究宝宝的时候,发现宝宝耳朵上长了个“钉”,小欣害怕孩子是不是长了什么不好的东西,就赶紧叫婆婆来看。婆婆看了孩子耳朵上的“钉”之后,乐开了花,跟小欣说,这是聪明眼啊,一般孩子可没有,说明咱家宝宝以后会很有福气。小欣听婆婆这么一说,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

宝宝耳朵长了个“钉”,妈妈好奇“挤破”后懊悔,但已经晚了

过了几天,小欣趁着宝宝熟睡的时候,认真地研究了宝宝的“聪明眼”,发现这个“眼”上面还有个小洞。于是小欣就好奇地挤了一下,结果挤了之后没一会,宝宝就哭着醒过来了,还不停地抓耳朵。小欣拿开孩子的手之后,发现孩子耳朵上的“钉”被她挤破了,现在又红又肿,而且还有一些不明的分泌物。小欣这个时候懊悔不已,但是为时已晚,孩子的神情越来越痛苦,小欣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

宝宝耳朵长了个“钉”,妈妈好奇“挤破”后懊悔,但已经晚了

到了医院之后,医生对孩子进行了抢救,后来孩子终于没事了。医生这时候告诉小欣,孩子耳朵上的这个“钉”并不是所谓的“聪明眼”,而是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外口,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象征。小欣听完医生的话,终于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宝宝耳朵长了个“钉”,妈妈好奇“挤破”后懊悔,但已经晚了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很多人都会有,老一辈的人称其为“仓眼”、“聪明眼”,认为这是富贵的象征,显然这是迷信的说法。先天性耳前瘘管分为单纯型、感染型和分泌型,我们常见的都是感染型耳前瘘管,如果用手去触摸、或者是受到感染,就很容易发病。很多家长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会去“挤”孩子的这个“钉”,这就会造成感染、导致发病。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耳朵局部发现红肿、并且孩子还会去抓耳朵,那就有可能是感染了。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以免造成孩子不必要的伤痛。

宝宝耳朵长了个“钉”,妈妈好奇“挤破”后懊悔,但已经晚了

孩子有先天性耳前瘘管,我们要怎么预防感染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清淡饮食,耳前瘘管受到刺激很容易引起感染,所以平时家长给孩子准备的食物,不要过于重口辛辣,一定要以清淡为主。其次就是督促孩子坚持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抵抗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概率。家长要注意的是,孩子运动出汗之后,要提醒孩子保持身体整洁,以免感染。

宝宝耳朵长了个“钉”,妈妈好奇“挤破”后懊悔,但已经晚了

再者,让孩子保持放松的心态。先天性耳前瘘管非常常见,家长和孩子都不要太过于在意。放松心态,还是有好处的。最后呢,不要用手去触摸。很多感染都是因为用手去触摸所导致的,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要去触摸,更不要去挤压耳前瘘管。

宝宝耳朵长了个“钉”,妈妈好奇“挤破”后懊悔,但已经晚了

如果你家孩子也有这个“钉”,家长们可要注意以上几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