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元口村修路二三事

背起竹筐,騎上三輪車,閩侯縣鴻尾鄉元口村村民吳傳清哼著小調,往新修的半山水泥路駛去,5分鐘不到,就抵達了自家的橄欖園。站在半山腰,70歲的老吳望著山間的新路,使勁揉了揉眼睛,又用力踩了踩路面,確認這個想了大半輩子的修路夢真的實現了。

在元口村,半山是村民賴以生存的“靠山”,但上山的半山路十幾年一直修不起來,泥濘的黃土路讓村民吃盡了苦。“村裡的路咱們自己修。”今年初,村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召集150多戶村民自願集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靠自己的雙手修起新路。就在這個月,這條幸福路、致富路基本建成。

150多戶村民自發集資65萬元

去年,下雨致山路難行,村民眼睜睜看著豐收的李子、桃子爛在山裡。“這樣的事幾乎每年都要發生。”吳傳清雙腳患疾,他曾騎著三輪車在雨天的山路上翻過2次,“不知道下一次再翻還能不能爬起來”。

看著愁容滿面的村民,村黨支部書記吳發盛和村主幹吳大武下決心要把路修起來。錢從哪裡來?元口村以農業為生,村財收入幾乎為零。在2019年除夕,一聲集資修路提議隨著鞭炮聲傳遍家家戶戶。正月初一,一場村民代表大會召開,代表們積極響應:“我出1萬元”“我出7000元”……

“這是我的5000元,你幫我交一下。”讓吳傳清沒想到的是,困難戶王春坤上門了。70歲的老王住在村裡最破的房屋裡,靠幫人理髮賺生活費,按理說怎麼也拿不出這筆“巨資”。在吳傳清“逼問”下,老王老實交代:自己的存款有2000元,跟家境困難的養女開口要了2000元,還有1000是跟別人借的。

“你少出一點,或者我幫你出,寫你的名字!”吳傳清聽完,怎麼也不肯收老王的錢。但老王不同意,他說:“這是我的心意,借的錢我會想辦法還,沒關係!”

老王對家鄉公益事業的拳拳之心很快傳遍了村莊,越來越多村民主動加入到捐資的隊伍中。短短2天,共有150多戶村民集資65萬元左右。

10人帶頭出工又出力

有了啟動資金,勘探、設計、找施工隊等陸續展開。為節約成本,村民們自己當小工。“我先來!”村民吳傳熾帶頭,集結林青武、吳家燈、吳大平、吳大炳、吳衣成、吳中新、林實官、溫錦標、吳傳清等人,組建起免費小工隊。

從3月開始,這支10人的隊伍就帶頭整理路坯。本想著很快就能建起來,無奈4月起進入雨季,不得不暫停施工,之前的努力也都被雨水沖毀。

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村民的積極性。雨季一過,炎炎夏日就來了,這是絕佳的施工期。“近40攝氏度的高溫,大家不怕苦,有的推車、有的搬運、有的砌石,從早上6點忙到晚上7點。”吳大武告訴記者,帶頭人各個不計較得失。吳傳熾獨自上山找尋、搬運石頭,湊齊緊缺的物料,他妻子說“幹家裡的活都沒這麼積極”;溫錦標不僅自己上,還叫兒子來幫忙……據統計,10名帶頭人,每人都幾乎幹了50天以上小工。

從村民拍攝的施工照片中,記者看到,還有很多老人、婦女加入到施工隊中來,有幹活的,有送點心的。“很辛苦,但很值得。我們都願意為這條想了十幾年的路付出努力。”吳傳熾說。

企業家回村助力新發展

靠著自己的努力,今年11月,元口村半山路終於成形了。從山腳蜿蜒而上,2.2公里的水泥路就像一條傳送帶,為勤勞的村民上山帶來方便,也為山裡的農產品下山打通堵點。

昨日,一輛小車沿著新路駛上半山。原來,這是企業家吳大章來了。“我們家在山裡有一片橄欖林,之前路不好一直荒廢著,這次大家齊心把路修好了,就想看看再養護起來。”吳大章此次捐了1.7萬元,他還想再結合村民的橄欖樹、茶籽等作物,摸索一些新路子,帶村民一起致富。

心中充滿希望的同時,村民們又遇上了新的問題。“60多萬已經全部用完了,可是路的配套設施還沒做完,圍擋、排水溝、路燈等都沒有著落,我們目前還在努力。”採訪結束時,吳傳清老人向社會各界發出呼籲,如有愛心人士願意資助元口村修路,可與村委會聯繫。(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實習生 蘇怡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