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奥运落选赛,明知不可为的努力有什么意义?

男篮奥运落选赛,明知不可为的努力有什么意义?

奥运资格赛/落选赛抽签仪式昨晚结束,中国男女篮命运各异。女篮的奥运之路,掌握在自己手中;男篮的奥运之路,掌握在别手中。

​路与路不同。

显然,拥有更广泛球迷关注的中国男篮走上一条比女篮艰难数倍的路。

和9个月之前的男篮世界杯抽签相比,奥运落选赛显得冷清了不少。球迷鲜有关注,媒体意兴阑珊。对于一个怎么抽都是下下签的局,确实很难让人提起兴趣。

所以当最终结果出炉,中国队被分在和加拿大以及希腊一个小组,舆论对此也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反正都是死,至于怎么死,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事实上,当中国男篮无法通过家门口世界杯之利获得一张直通奥运会门票时,我们东京之行的路基本也就被堵死了。

在抽签之前,中国篮协给这次落选赛已经定了基调:锻炼队伍,着眼未来。

这位新上任的主教练杜锋承认,落选赛想要突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在民间,球迷和媒体的论调,基本也是悲观的。

所以你看,从上到下,没人寄希望于奇迹在明年发生。

既然结果是毫无希望的,我们万里迢迢的奔赴加拿大维多利亚,图什么?

明知不可能的努力,希望微到可以忽略不计,努力的意义又是什么?

男篮奥运落选赛,明知不可为的努力有什么意义?

锻炼队伍?这是一句非常空泛的目标,具体我们想锻炼队伍什么?极其乐观的来看,根据赛制中国队可以小组赛打两场,淘汰赛打一场;正常情况下我们可能只能在小组赛打两场比赛。这2-3场比赛能给中国男篮带来什么锻炼?

一支在世界杯上倒数的球队,想要赶上世界篮球发展潮流,时间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场比赛对队伍实力的改变,微乎其微。通过落选赛让球队水平质的提升,这根本不现实。

落选赛满打满算,和这些世界强队场上过招的时间也就六七个小时,这六七个小时是未来我们四年,甚至可能是九年仅有的和世界强队同场竞技的机会。

如此短暂且宝贵的时间,我们要拿来做什么才更有价值?

姚明说,世界杯给了中国篮球睁眼看世界的机会,而落选赛更是如此。睁开眼,看看世界的篮球发展和进步,然后打开我们的思想,找寻正确的前路方向。

打落选赛,更多意义可能还是在于队伍思想意识层面的改变。对于这一点杜锋也在最近一次采访中提到。

“这个落选赛大家都知道,基本上用一句话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觉得还是放眼于四年后世界杯和奥运会的梯队建设,去发掘更多的一些有能力有潜力的球员,给这些年轻球员带来他们所要的,想要的东西,能提升和帮助他们的东西,改变他们的东西。不光是技战术上的东西,也包括心理上思想上的。如果现在成立新的国家队的队伍,思想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用年轻球员去打落选赛,这是决策层的共识,年轻人出去了,看到了世界篮球的格局,心理和思想能不能也跳出去?

眼界和思想这种东西,说起来非常虚无,然而对于竞技体育来说,精神层面的先进会让技术上的付出事半功倍。

当今世界篮球格局,中国篮球已然是大幅落后,挨打就要认,疼了之后别缩头,得努力抬起来看路。

都说努力总是有回报的,这个回报可以是最直观的结果,也可以是细于微处的进步。

如果你把世界杯落选赛当做是我们未来几年最重要的国际“大赛”,这是我们仅次于奥运会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那么这个努力就变的有了意义。

男篮奥运落选赛,明知不可为的努力有什么意义?

怕就怕,从上到下,队伍的心态变了。以奥运会为目标,希望当然是渺茫的,因此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这样走过场的心态去打落选赛,可能观光意义大于成长。

既然中国男篮进军奥运会仅存理论希望,那落选赛就当是我们提前参与的“小奥运”。有这种阿Q精神至少可以为处在低谷中的中国篮球产生客观上的积极作用。

认真对待,让愿意打的人去打,让有价值的人去打,把眼光放长远,让年轻一代从思想上和国际接轨,为未来锻炼队伍。

尽管我们不知道这个未来,到底有多远。

鲁迅曾经在一封给许广平的信中说:“你们年轻人的奋斗,是以光明的必然到来为前提的;而我,却对未来不抱希望,我就是要与黑暗捣乱而已。”

中国篮球正处在黑暗之中,既然不远处的光明不能必然到来,那就先努力的在黑暗中“捣捣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