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之父的新手機,讓我們想到了小罐茶

2012年,蘋果在一代經典iPhone 4s的基礎上,推出了換代的新品iPhone 5。不知是不是因為前兩代產品實在太過成功,iPhone 5在增大屏幕尺寸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卻依然在屏幕寬度和機身造型上延續了前代的設計。換句話說,乍看之下iPhone 5就是硬生生地把iPhone 4s給“拉長”了~


 安卓之父的新手機,讓我們想到了小罐茶


如果大家還記得那個時候網絡上對iPhone 5的調侃,就應該對那些“越來越長的iPhone”的P圖還有印象。當然客觀的說,我們其實能夠理解,蘋果選擇“加長不加寬”是為了更好的握持手感,我們當然也明白,越來越長的iPhone只可能是P圖,肯定不會變成現實。

但是如果真的有人這樣做了,而且這個人還是智能手機業界真正的大佬級別人物呢?


 安卓之父的新手機,讓我們想到了小罐茶


是的,這就是人稱“Android之父”的安迪·魯賓,以及他近日剛剛公佈的新手機“Project Gem”。

這是一臺“大師作”的手機,而且的確足夠獨特

很顯然,Project Gem從外表上就非常吸睛,它有著和至今為止所有智能手機都不一樣的細長全面屏比例,整個機身似乎模仿了比較厚實的“遙控器”造型,在擁有並不算小屏幕尺寸的基礎上,看起來單手握持感極佳。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相當閃亮的漸變色機背,同時配備了高調的“火山口”攝像頭,以及疑似電源/指紋的背部按鍵。不難看出,在令人想起“拉長iPhone”的笑話之餘,Project Gem就是一款完全反傳統的,純粹為單手握持/操控而生的創新設備。


 安卓之父的新手機,讓我們想到了小罐茶


身為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的新設備必然還是運行著Android系統的產品,但他顯然吸取了此前Essential phone採用原生系統,導致陷入和其他手機正面比拼性價比的教訓。新的Project Gem完全重新設計了整個操作系統交互邏輯和界面風格,採用了更便於單手操控的卡片式主界面,甚至“魔改”了一部分原生應用(比如地圖)以使其更適合狹長的屏幕。

在千機一面的時代突然出現了這樣一款特立獨行的產品,網友們自然是瞬間炸開了鍋。在安迪·魯賓的社交賬號上,有感嘆新機創意十足的,有表示難得看到一款小屏智能手機的,有調侃安迪提前實現了“iPhone 20”的,還有已經開始詢價想買的……

然而創意外表之下,“Android之父”就一定正確嗎?

我們不可否認,Project Gem的確外觀驚豔、理念特別。但它其實也使我們產生了另外一重思考,那就是為什麼安迪·魯賓可以做出如此亮眼的設備,而在此之前其他的手機大廠卻不能呢?


 安卓之父的新手機,讓我們想到了小罐茶


是因為安迪比其他的手機品牌的設計師更有才嗎?說實在的我們並不相信。畢竟安迪·魯賓就算是Android之父,那也只不過意味著他可能對Android的底層代碼更熟悉一點,或者因為曾在谷歌工作的原因,接觸過更多廠牌的原型設備。但無論從設計團隊的規模、創意的數量上來說,如今率領著一個小團隊的安迪,都不可能與那些手機巨頭一個又一個的設計中心相提並論。

是因為安迪得到了更多的供應鏈或者代工廠支持?怎麼可能——當初的Essential phone就是因為盲目追求複雜工藝、搞不定供應鏈才把自己弄到口碑盡失的。而且安迪·魯賓就是再有錢,也不可能具備和業界大廠正面競價的實力。說得更直白一點,Project Gem所用到的看似獨特的屏幕和充滿創意的機身,對於大廠來說其實都應該毫無生產難度才是。


 安卓之父的新手機,讓我們想到了小罐茶


那麼是什麼促使了這臺纖細、獨特的手機,誕生在安迪的工作室而不是某個大廠的發佈會上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因為他是“Android之父”。

Project Gem不見得是好手機,但它至少值得我們反思

因為安迪·魯賓被公認為整個Android生態的創始者,這無形中就給他的任何產品都加上了一層光環,這層光環甚至可以扭曲消費者的意志,使得他們選擇性忽略安迪的產品在實際使用中的缺點,而將其理解為“這是獨特的設計”。比如說Project Gem現在看起來單手使用是很方便,但如果它遭遇到並沒有針對性優化的APP呢?如果用它打遊戲,那又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這其實都是它顯而易見的缺點,但卻幾乎沒有人提出來。

看透了這一點之後,其實“Project Gem”也就沒有什麼神奇的了,它只不過是一臺定製了細長屏幕和第三方UI、配備單攝,而且註定電量不會很大的小手機而已。它或許的確有易於抓握的優點,但它的實用性註定不如那些外觀看起來更加普通的手機,而且價格也很有可能高高在上。


 安卓之父的新手機,讓我們想到了小罐茶


然而在整個消費市場中,我們又何嘗不是經常遭遇如“安迪魯賓”和Project Gem這樣,看似權威、看似“為你好”,實則卻是以權威的光環強行扭曲消費者意志,使其選擇性忽視缺點的產品呢?華而不實的Project Gem,並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例子,也註定不會是最後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