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優化養老服務 社區“享老”的“德州樣本”

全方位優化養老服務 社區“享老”的“德州樣本”

近日,本報老讀者楊大爺寄來一封信,寫於他七十歲生日之際,感慨生活日新月異之餘,他還向記者說起一件心事:“雖然年紀大了,但我與老伴兒身體硬朗,不想讓子女掛心,計劃找個適合我們的養老方式。”

如何滿足不同老年人的個性化養老需求?其實,德州已在這個問題上提供了豐富的答題樣本。近幾年,我市積極創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新品牌,明年1月1日起將施行《德州市養老服務條例》,進一步實現由單一的託底保障型養老向全方位社會化養老的轉變。

個性化服務

“享老”比養老更重要

採訪對象:92歲董文秀老人

“董大爺,立冬後要多休息,把5點40分的晨操改到9點集體鍛鍊吧。”德州市老年人頤養服務中心護工小劉細心地提醒92歲的董文秀老人。

董文秀老人告訴記者,這裡基礎設施幾乎都有無障礙設計,各樓層均有電梯,房間寬敞明亮,設有獨立衛生間,傢俱一應俱全,房間配備緊急呼叫系統,24小時智能化監控及醫護值班,還設置了慈善文化書畫院、圖書室、各種康復設備及健身器材。

採訪對象:80歲陳玉華老人

80歲的陳玉華喜歡清靜,養老院根據她的生活習慣,安排了獨立、大落窗房間。如今,她在窗臺種了十多盆花卉,書桌上陳列了厚厚一摞書籍,還找到了幾位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愜意的晚年生活讓她十分舒心。

■畫外音

董大爺最大的訴求就是健康、自由,不希望被統一管理,而在這裡,他們既可以根據自己習慣安排個人時間,還有專業護工提醒他們如何調整到更健康的生活模式,他稱現在的生活為“享老”。

人性化、細節化服務,讓居住在此的老年人感受到溫馨與尊重。

養中有醫

失能老人養老有保障

採訪對象:護工趙麗華

柴市街頤養中心共有十多位失能老人,佔總人數的五分之一。對於如何照顧失能老人,護工趙麗華多次參加養老管理服務人員培訓。首先要了解老人的身體情況、患病史,哪類病情需要何種急救措施。然後,要24小時巡查老人是否有身體異樣,特別是針對無法行動、言語的老人,更是要適時查看被褥、呼叫器.一旦老人出現身體不適,要第一時間去社區診所請醫生。

採訪對象:89歲楊秀珍老人

89歲的楊秀珍老人在柴市街頤養中心居住了5年,她患有老年痴呆,失去自理能力,一般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都無法滿足她的需求。看中這裡,是因為“養中有醫”的便捷,護工經過專業化訓練,附近有社區診所,24小時監護,定期身體檢查、治療,一家人對養老院的照顧十分滿意。

■畫外音

老人們的健康與快樂,是每一位護

工最大的心願。接下來,養老院還將進一步加設醫療設備、康復設備,讓老人們享受到更多醫養服務。

多措並舉激活養老市場

【服務方面】

為進一步提高我市養老院建設質量和管理服務水平, 2017年4月從起,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為期4年的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

各縣市區對照影響養老服務質量的運營管理、生活服務、健康服務、社會工作服務、安全管理等五個方面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大檢查、大整治,推進養老服務質量轉變。

【福利方面】

完善老年人福利政策,60-79週歲、80-89週歲、90-99週歲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別補助80元、100元、200元;在此基礎上,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能力等級為2-3級,以及智力、精神和肢體重度殘疾的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增發80元。

【人才方面】

在市級財政支持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全市連續5年舉辦了養老管理服務人員系列培訓班。為加強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依託本市職業院校,培養既有醫學護理知識,又有養老管理服務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新規實施規範養老服務

2018年8月,我市在全省範圍內先行一步,啟動了養老立法工作,起草形成了《德州市養老服務條例》。該條例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規劃建設方面】

城市新建住宅區應當根據規劃要求和建設標準,以每百戶不低於2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並與住宅建設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醫養結合方面】

1.支持二級以上綜合醫療衛生機構開設老年病科,重點向康復、護理和養老服務延伸。

2.引導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發展成為收治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醫養結合機構。

【扶持政策方面】

1.對自主創辦養老服務企業(含民辦非企業)的,可以享受小額擔保貸款扶持、一次性創業補貼,招用困難就業人員的可以申請享受崗位和社保補貼。

2.市、縣(市、區)政府設立養老服務發展專項資金。

3.市、縣級地方留存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百分之五十以上應當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並逐步提高投入比例。

來源 德州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