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港交所“首秀”,市值突破4萬億港元,躍居“港股之王”

7年前從港交所退市的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於11月26日,再次赴港上市,阿里巴巴首日股價高開6.25%,報187港元每股,盤前成交額達16.24億港元。截至收盤,阿里巴巴漲幅達6.59%,報187.6港元每股,市值高達4.01萬億港元,狠超此前港股市值之王騰訊控股,目前,騰訊控股市值約為3.27萬億港元。

今日,阿里巴巴上市第二日繼續受熱捧,截至收盤,股價漲幅達2.99%,目前阿里巴巴市值達4.13萬億元。

阿里巴巴港交所“首秀”,市值突破4萬億港元,躍居“港股之王”

據11月20日消息,阿里巴巴宣佈由國際發售和香港公開發售組成、共計發行5億股普通股的最終發售價格均為每股176港元。經香港聯交所批准後,阿里巴巴預計將於11月26日開始在聯交所主板上市交易。據悉,阿里巴巴集團通過本次全球發售募集資金總額(在扣除承銷費及發售費用前)預計約880億港元。

香港是阿里巴巴全球化業務的起點,也是阿里巴巴B2B業務2007年上市時首選的上市地。2013年阿里巴巴集團尋求赴港上市,但當時香港不能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阿里巴巴努力近一年仍被拒之門外後選擇赴美上市。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赴美上市的第一天,當時作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馬雲便對媒體表示,“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就會回來”。

得益於2018年香港對資本市場制度的積極改革,2019年阿里巴巴終於實現回到香港上市。

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招股書中,再次向外界闡述了阿里的文化。阿里身負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自身的願景為:“讓客戶相會、工作和生活在阿里巴巴,並持續發展102年。”之所以選擇102年,是因為阿里巴巴創立於1999年,102年後正好跨越三個世紀,取得少有企業能夠實現的成就。

阿里的使命與願景目標明確,使更多人參與到阿里巴巴數字經濟生態的建設中來,分享阿里巴巴的發展成果和未來。企業的長遠發展,不僅要靠業績,更需要一種精神,甚至是一種傳承。

阿里穩定,騰訊乏力

阿里巴巴和騰訊都是多元化業態的互聯網巨頭,業績是上市公司股價飆升的重要引擎,較為直觀的對比數據是公司綜合運營能力的體現。從前期招股和昨日阿里巴巴首日表現來看,投資者對阿里抱有足夠的熱情,騰訊控股昨日高開低走,也表現出部分機構投資者調轉槍頭,令騰訊股價受壓。

阿里巴巴港交所“首秀”,市值突破4萬億港元,躍居“港股之王”

兩家公司均在不久前公佈了最新業績,僅從財務數據來看,阿里巴巴無論總營收規模、淨利潤,還是增速都要快於騰訊。

阿里巴巴近日發佈的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當季營收為1190.17億元,同比增長40%;淨利潤為725.91億元,同比增長261%。對於淨利潤的高速增長,該公司解釋為本季度阿里巴巴對螞蟻金服確認了一筆一次性權益利得692億元,從而導致淨利潤暴增。

阿里巴巴最近兩個財年的營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趨勢,增速分別為58.12%和50.58%。歸屬淨利潤的同期增速為46.75%和37.12%,同樣保持良好的勢頭。

緊隨其後,“對手”騰訊也公佈了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騰訊的營收依舊保持著低速增長,但淨利潤出現下滑。今年三季度,騰訊營收為972.36億元,同比增長21%;淨利潤為203.82億元,同比下降13%。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同期相比,騰訊營收增速再放緩。去年三季度,騰訊營收為805.95億元,同比增長24%,但增速已創13個季度以來新低。

而騰訊最近兩年的經營數據顯示,營收增速由56.48%降至31.52%,增速放緩明顯。

在雲、大數據和AI時代浪潮下,作為互聯網的兩大巨頭,都快速推進數字化進程全線佈局。未來尚可知,此番在香港“會師”,必定會拉開一場曠日持久之戰。

但可以肯定的是,融資力度的加大,將加速推動阿里的可持續發展。無論是對港股還是阿里自身,都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

阿里巴巴港交所“首秀”,市值突破4萬億港元,躍居“港股之王”

阿里巴巴港交所“首秀”,市值突破4萬億港元,躍居“港股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