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又一重磅文件多次著墨強調徵信,你對中國的信用市場瞭解嗎?

昨天,央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對2018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報告一年發佈一次,對當前經濟金融領域風險的分析、央行金融機構評級結果等“例牌菜”是外界每年關注的重點。同時,報告也會設置專題,就某一類熱點問題深入研究,今年的報告就對“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金融科技”等話題進行了專門研究。

央行又一重磅文件多次著墨強調徵信,你對中國的信用市場瞭解嗎?

眾所周知,在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程中,做好企業信用評價服務是促進金融迴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向縱深推進的重要舉措之一。做好這項工作將有力推動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化解,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經濟和企業家活力。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央行《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對這一問題也多次著墨分析,足見重視。

央行加強企業評級工作

外資徵信機構進駐中國市場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的首要戰役,是當前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專題中,報告指出,2018年以來,我國金融系統積極落實攻堅戰各項任務措施,讓攻堅戰贏得了良好開局。其中在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方面,適當擴大央行擔保品範圍,全面推廣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和央行內部(企業)評級工作。

央行又一重磅文件多次著墨強調徵信,你對中國的信用市場瞭解嗎?

報告顯示,在全國範圍內,有90家法人金融機構將經央行內部(企業)評級合格的以小微企業貸款為主的信貸資產作為合格抵押品,全年累計獲得159.7億元再貸款。相關措施發揮了引領市場預期、修復企業融資信心的作用,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總體下行。

此外報告指出,2018年以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也取得了積極成果。在信用服務方面,我國不斷放開徵信、評級、支付等領域的准入限制。允許外資機構在中國開展企業徵信業務和信用評級服務,給予外資國民待遇。金融業開放舉措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外資機構市場準入和在華展業取得明顯進展。比如美國標普公司在華設立的獨資法人信用評級機構就獲准進入中國信用評級市場。

報告顯示,總體來看,經過一年多集中整治,我國金融風險由前幾年的快速積累逐漸轉向高位緩釋,已經暴露的金融風險正得到有序處置,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但是,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際上,世界經濟增速“見頂回落”的可能性增加,全球範圍內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情緒加劇,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經濟運行週期性、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金融風險正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和演進趨勢。

對此,我們應重點做好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七方面重點工作,其中特別提到,要進一步完善金融基礎設施監管制度,著力推動《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等金融領域重點立法修法工作。

市場風險對國內銀行影響不大

怕的是信用風險

萬鏈指數注意到,為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預警體系,不斷提高金融穩定評估的前瞻性和科學性,2019年上半年,人民銀行還選取了1171家銀行開展壓力測試,評估銀行體系在“極端但可能”衝擊下的穩健性狀況。其中對資產規模在8000億元以上的30家大中型商業銀行,開展了償付能力等壓力測試。

央行又一重磅文件多次著墨強調徵信,你對中國的信用市場瞭解嗎?

在宏觀情景壓力測試中,30家參試銀行整體抗衝擊能力較強。結果顯示,信用風險是30家參試銀行的主要風險來源。在重度衝擊下,30家參試銀行全部損失的約80%來自信用風險損失,其中關鍵因素是壓力情景下貸款質量惡化,不良貸款率上升。而相比於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對30家參試銀行影響有限。

科技的神奇力量:

從幾十億條數據裡挖掘價值,自動化信用評分

另外,報告指出,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正對我國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產生深刻影響,其中也提到金融科技對我國企業融資、徵信行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報告分析,存貸款與資本籌集類領域,是國際金融科技活動最為活躍的四大領域之一。從技術維度看,各類計算機技術在存貸款、風險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運用方面,日益先進的算法能在幾十億條交易數據的基礎上解析和挖掘交易特徵和行為模式,預測後續行為,自動化決策,目前主要應用於自動化金融資產交易、自動化信用評分、金融監管領域。

央行又一重磅文件多次著墨強調徵信,你對中國的信用市場瞭解嗎?

移動設備和互聯網技術發展方面,消費者通過移動便攜設備全面享受金融服務,或是通過第三方應用程序進入金融服務界面,能促進網絡借貸及企業直接融資發展,推動普惠金融發展。

報告指出,在金融科技助力下,近年來,傳統金融機構正在不斷創新發展,比如拓展線上金融服務、開展供應鏈金融,並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加強信用管理,簡化風險管理,增加透明度等。

另外,大型科技企業也在加速佈局金融業。一是牌照獲取方面,2015年騰訊作為主發起人成立了前海微眾銀行,將“服務場所”設置在線上,打破傳統金融服務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二是優化金融服務方面,互聯網企業提供的手機支付業務,在零售支付領域佔據重要地位,一些創新機構還提供徵信等金融服務。三是業務合作方面,主要體現為科技企業為傳統金融機構打造線上運營平臺,向金融機構開放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併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線上渠道。

未來是信用的時代,每一樁交易、每一次合作可能都需要信用背書。在國家重視信用體系建設以及科技驅動的大背景下,我們明顯感覺到,金融機構、企業的信用意識正在覺醒,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未來信用評價的應用場景將更加豐富,信用服務也將成為不足為奇的商業“日常”。

央行又一重磅文件多次著墨強調徵信,你對中國的信用市場瞭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