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商人董竹君扩建锦江饭店,杜月笙为何主动向她提供帮助?

董竹君,出身穷苦人家, 13岁被卖到青楼当歌女, 15岁逃出牢笼,嫁给了曾为四川省副都督的夏之时; 29岁提出离婚,放弃大家族的富裕生活;35岁,她白手起家,创办了享誉海内外的上海锦江饭店。

传奇商人董竹君扩建锦江饭店,杜月笙为何主动向她提供帮助?

董竹君

锦江饭店的前身是董竹君创办的锦江川菜馆。锦江川菜馆开业后生意节节攀升,简直好到爆棚的程度。就连上海滩青、红帮的头面人物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人,都是这里的常客。南京及上海军政要人也经常在此设宴。锦江川菜馆在满座的时候,就连杜月笙也得拿号排队!

传奇商人董竹君扩建锦江饭店,杜月笙为何主动向她提供帮助?

董竹君在锦江川菜馆门口

有一次,杜月笙等得实在不耐烦了,就让招待员捎话给董竹君,让她赶紧扩充店面,房间不够,就用他的名义,跟房东孙梅堂打商量。能够扩大店面,董竹君也是求之不得,而房东孙梅堂,误以为杜老板是董竹君的靠山,只好忍痛,将锦江川菜馆左右几栋房子的房客,免付欠租,再贴出一大笔搬迁费,让他们把房子腾出来租给董竹君。

租到房子后,董竹君决定再向后弄发展,使锦江的布局更加曲折雅致。不过,要与后弄房子连接,必须在弄内两对面的房子顶上,横搭一座天桥,可这在当时,却属于违章建筑。董竹君非常机智,她先斩后奏建起了天桥,然后才去请杜月笙帮忙。

传奇商人董竹君扩建锦江饭店,杜月笙为何主动向她提供帮助?

杜月笙

在杜月笙的支持下,法工部开临时董事会,发给了董竹君临时特许营业执照。锦江的这座天桥,是上海自开埠以来,除了永安公司天桥以外,第一座超出工部局允许范围的建筑。

通过租房扩充营业和“天桥”的搭建成功,社会上纷纷议论,董竹君成了人们心目中有靠山,“神通广大”的女人,锦江的名气,也越发如日中天。从此,锦江川菜馆扩充为能容纳三百人左右的餐厅。

传奇商人董竹君扩建锦江饭店,杜月笙为何主动向她提供帮助?

董竹君不仅生意越做越大,为人也是侠肝义胆,赚钱之余,她还不遗余力地帮助有志之士,并且不求回报。据说,当年郭沫若困居上海期间,也一直由锦江照料饮食,他对董竹君是充满了感激。为此,他还特意写诗表达感激之情,诗是这样写的:患难一饭值千金,而今四海正陆沉。今有英雄起巾帼,娜拉行踪素所钦。

在锦江川菜馆,每层楼都设有一部公用电话,但唯有二楼最里边的一个包间,却设有一部专用电话。这个房间和其它房间隔离,显得格外雅静,就连菜价都比别的房间高。这个雅间究竟是接待什么客人的呢?

传奇商人董竹君扩建锦江饭店,杜月笙为何主动向她提供帮助?

董竹君

这个隐秘的雅间,是董竹君特地为中共上海地下党的同志们准备的,以方便地下党秘密聚会。除此之外,许多进步人士在锦江川菜馆都能享受到特别的待遇,那就是免单。夏衍就在他的《懒寻旧梦录》中提到,当年,他们在锦江川菜馆吃饭、开会,大家都是只签字不用付钱的。

锦江餐馆的生意越做越大,董竹君又有了新的思考,她想,地下党员之间的联络,总不能只在吃饭的时候见面,因此,董竹君决定开办一个茶室,为共产党员、左派人士提供一个舒适恰当的联络地点,也为上海的文人雅士,上流阶层,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喝茶、谈心之所。

传奇商人董竹君扩建锦江饭店,杜月笙为何主动向她提供帮助?

董竹君在锦江茶室门口

1936年1月28日,在董竹君36岁生日那天,锦江茶室正式开业。锦江茶室在上午和下午卖茶点,在中午和晚上卖饭菜。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董竹君一面集中精力经营锦江两店,一面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她在上海丽都花园内开设“暑期锦江餐厅”,将盈利所得全部捐赠给抗战事业。

传奇商人董竹君扩建锦江饭店,杜月笙为何主动向她提供帮助?

那么,董竹君是如何将这些店面整合开办成著名的锦江饭店的呢?请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明天继续为您解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