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當選在陝院士簡介

中國科學院(2名)

彭建兵 男,1953年4月出生。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工程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長安大學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院長,西部礦產資源與地質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和地質工程二級學科帶頭人。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工程地質、地震工程、地質災害及岩土工程。他組織開展了地裂縫和黃土災害研究,形成了國內外獨具特色的學術創新團隊,推動了黃土地質災害研究的理論發展和技術進步,為國家重大工程和城市建設解決了一系列防災減災重大技術難題。

趙國春 男,1961年8月出生。現任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兼職教授。他主要從事前寒武紀地質和超大陸演化研究,目前擔任國際主流SCI刊物Precambrian Research(《前寒武紀研究》)主編。

他主要從事前寒武紀地質學、變質岩石學、大地構造學、超大陸重建的研究。首次提出地球上廣泛分佈的20億—18億年碰撞型造山帶記錄了一次全球性碰撞事件,並導致了全球陸塊之間的相互拼合而形成一個統一的早—中元古代超大陸 (Columbia or Nuna);在華北發現兩條早元古代陸—陸碰撞造山帶,並提出華北克拉通基底是由若干微陸塊在早元古代相互拼合而成。

中國工程院(4名)

李賀軍 男,1957年12月出生。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超高溫結構複合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先進材料及成形技術“111”創新引智基地負責人,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學部委員,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

他主要從事先進碳/碳複合材料、紙基摩擦材料、納米材料和液固擠壓成形等方面的研究,發明了多種高性能碳/碳複合材料低成本可控制備新技術,創立了5種高性能塗層體系,材料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中國陸、海、空等9個型號的武器裝備提供了關鍵材料保障;曾先後獲陝西省“三五人才”、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模範教師、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三秦”學者等榮譽稱號。

張平祥 男,1965年3月出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陝西稀有金屬科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他長期致力於超導和稀有金屬材料的研究發展工作,為我國超導材料及稀有金屬材料的基礎研究、工藝技術及實用化的研究和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榮獲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陝西省優秀歸國留學人員等榮譽;先後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全國創新爭先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5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10項,發表SCI論文267篇。

張湧 男,1956年3月出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畜牧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兼任農業農村部科技委委員,陝西省學位委員會委員,陝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動物學會副理事長,《西北農業大學學報》副主編,楊凌科元克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從事哺乳動物發育生物工程理論和技術研究,研發並應用良種牛羊胚胎規模化生產技術,推動了我國牛羊胚胎工程的產業化發展,為培育牛羊新品種、搶佔制高點作出了重要貢獻;先後主持國家級、部省級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部專項基金等10多項,招收和培養博士生、碩士生20多名,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

楊樹興 男,1962年11月出生。中國兵器首席科學家,中國兵器工業第203研究所總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飛行器總體與控制,先後擔任3個型號項目的武器系統總設計師和5個型號項目的副總設計師,承擔“86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國防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其中被SCI和EI收錄6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5項,出版專著1部。 (記者 張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