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地圖方位是上南下北還是上北下南?出土地圖實物告訴你

引言

上了年紀的人知道,當他們過去出差或是旅遊時,總會在車站或是商店買一張當地的城市地圖以定方位。現在我們外出或是旅遊時,地圖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只不過與長輩們相比,地圖的媒介變成了軟件而已。在家裡放一幅政區圖,便有將世界囊括於一隅的感覺;在外面迷路時,打開地圖軟件,便有柳暗花明的道路;對於地理學更有"無圖不成題"之語。當然,現代地圖見多了以後,對於地圖方位,我們便想當然地以為地圖都是以北為上,那麼這是更古不變的嗎,歷史上的古地圖又是如何呢?

中國古地圖方位是上南下北還是上北下南?出土地圖實物告訴你

現在地圖類型豐富多樣,有表現自然要素的自然地圖、人口分佈的人口圖這一類的專題地圖,也有表現各個政治實體的政區圖,還有表現歷史變遷的歷史地圖。古代也是如此,有代表正統的輿地圖,有規劃墓室分佈的"兆域圖",也有民間帶有迷信色彩的風水圖,這裡我們就來先看看代表古代"王朝地理學"的輿地圖。

中國古代關於地圖的記載和傳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前。

《左傳》上就記載有夏代的《九鼎圖》。古經《周易》有"河圖"的記載,還有"洛書圖",表明中國圖書之起源。《周禮》中有17處關於圖的記載,圖又與周官中14種官職相關聯,如天官"掌邦中之版,土地之圖"。地官"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撫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設其社稷之而樹之田主",此等語句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

當然《周禮》等文獻關於《九鼎》的記載,在沒有出現實物前,我們只能暫時將其作為傳說看待。若是我們從這些文獻的寫定年代推測來看,至少在戰國時期,地圖已經成為了各國治國征伐的必備之物。此外1954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江蘇丹徒縣煙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銅器"宜侯矢簋"底內刻鑄的120字銘文有兩處也談到了地圖,即"武王、成王伐商圖"和"東國圖"。

中國古地圖方位是上南下北還是上北下南?出土地圖實物告訴你

該文記載周康王根據這兩幅地圖到了宜地,舉行納土封侯的冊命儀式。

唯四月辰在丁未,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圖,遂省東或(國)圖。王立(位)於宜,內(納)土,南鄉(向)。王令虞侯曰:'繇,侯於宜。

據學者考證,該圖成於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這些記載足以說明,中國西周時期已有土地圖、軍事圖、政區圖等多種地圖,並在戰爭、行管、交通、稅賦、工程等多方面得到應用。這些地圖顯然已經脫離了原始地圖的階段,具有了確切的科學概念。只可惜中國至今還沒有見到過這些地圖實物,有待地下考古的發現。

通過我國公認最早的地理文獻《尚書•禹貢》之中,我們可以對地圖的方位做一些大膽的猜測。

《禹貢》中首述九州,按其述及順序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那麼為何要採取這種順序來論述九州呢?在我們看來,要想對一個空間進行描述之前,則必然會先產生關於這一區域的方位思想或者實物(地圖),不然則會混亂冗雜。按照九州所對應的區域,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從冀州到雍州,則正好是一個首先沿海南下,然後折向內陸,到達四川盆地後再次北上,最後向東構成一個循環。

中國古地圖方位是上南下北還是上北下南?出土地圖實物告訴你

我們知道,現在地圖首先會列處這一區域的政治中心,例如中國地圖會先說北京、湖北地圖會說武漢一樣,那麼有沒有可能此書是燕趙之人所作呢?除了《禹貢》外,論述九州的還有《爾雅•釋地》、《周禮•職方》和《呂氏春秋•有始覽》這幾部文獻,然而這幾部書所述九州大同而小異,除了某些州名分置和改易外,無一例外均始於冀州,由此可見,以冀州為始乃是當時的統一思想。那麼為什麼會以冀州為九州之始呢?我們按照之前的假定,如果這時有地圖的話,則有可能為上南下北。因為從冀州到梁州,正好順時針形成了一個圓形的循環。此外《禹貢》後附《五服》,由近及遠分為"甸服﹑侯服﹑綏服(一曰賓服)﹑要服﹑荒服",《導水》一部也從北至南分述河流,若將這兩條與《九州》聯繫起來,

我們便可得到:古人習慣由近及遠進行敘述,那麼地圖的繪製也會先從北畫至南,這正與古人坐北朝南的視角一致。

中國古地圖方位是上南下北還是上北下南?出土地圖實物告訴你

最早出現的地圖實物當為1973年在中國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三幅地圖。

三幅地圖為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圖,均繪在帛上,故名。約為公元前168年以前作品,為中國發現最早的地圖,也是保存至今世界上最早的地圖。

中國古地圖方位是上南下北還是上北下南?出土地圖實物告訴你

西漢初期長沙國深平防區地形圖》簡稱《地形圖》,比例尺約為1∶18萬,原圖畫在長寬各96釐米的正方形絹上,包括範圍大致是東經111°~112°30′,北緯23°~26°之間,地跨今湖南、廣東兩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部分。地圖主區為漢時諸侯國長沙國的南部,中心較大城鎮為"深平",內容有山脈、河流、居民點和交通網四大基本要素。河流按流向由細到粗均勻變化,線條表示、平面圖形、流向與彎曲等與當今地圖相近;地貌採用閉合曲線表示法,山體清晰醒目,位置準確;居民點用不同等級符號;道路用虛實兩種曲線表示。是具有相當高水平的大比例尺地形圖。《駐軍圖》比例尺約為1∶8萬,長98釐米,寬78釐米,用黑、紅、青三色繪製,主區為今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的瀟水流域,方圓500公里,以紅色標明9支軍隊駐地、指揮城堡、關塞、烽燧,藍色表示水面,黑色表示居民地、山及註記,居民地還注出戶數、移民並村情況、村莊間道路和里程等。值得注意的是,此圖的方向正是上南下北,這正可說明,迨至漢代地圖還是以南為上。

中國古地圖方位是上南下北還是上北下南?出土地圖實物告訴你

結語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此後朝代便再無地圖實物出土,許多地理志書也因年代久遠而圖經散佚,直到宋代才可見《禹跡圖》和《華夷圖》兩幅石刻圖,此時地圖已經改成了與現代相同的上北下南,此後一直沿用至今。

參考資料:《禹貢》;《左傳》;《周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