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的‘封邦建國’怎麼搞?華夏貴族剛去蠻夷之地就立足了?

小引子:

鑑於這個問題有些複雜,我們需要逆推一下!

周王室的領土從很小變到很大,因為什麼?答案:分封制。

分封制怎樣運作?答案:把華夏貴族派遣到對應的蠻夷之地,讓華夏貴族來統領地方。

蠻夷之地有人麼?答案:有人,有很多的人。

好了,問題漸漸浮出水面:封邦建國的前提是華夏貴族派遣到地方之後,必須有足夠的能力短時間立足對不對?如果不能立足的話,很可能被蠻夷趕跑甚至喪命於此。那麼問題來了:華夏貴族怎麼能在短時間內穩住全盤呢?華夏貴族是如何進行領土擴充的呢?


周平王一紙文書,拉開帷幕

周平王,出生年月不詳,死亡於公元718年,姬姓(這一點很重要)。

周王室的‘封邦建國’怎麼搞?華夏貴族剛去蠻夷之地就立足了?

歷史上,周平王很不起眼,但是針對周平王的言論絕對不少。其中一條,描述了周平王的尷尬現狀。

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並弱

這句話,出自《史記·周本紀》。作為一個大背景模板,我們知曉了周文王時代周天子實力走向了下坡路。如果用彈簧理論來看的話,周天子實力衰弱,必然有與之對等的實力開始走上坡路。準確來說,有五大勢力開始崛起,分別為:西戎、齊國、楚國、晉國以及即將登場的秦國

內部強大尚且不是問題,此時的齊、楚、晉三國正在暗中較勁,誰也沒工夫搭理周天子。但是外部的西戎對周天子很感興趣。西戎率軍來了,而且不是搶搶就走,似乎有長久駐紮的跡象。

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這句話是不是有些雲山霧罩?我們需要分開來講。

首先,這句話的對象有兩個,分別為周平王和秦襄公。周平王說,秦襄公聽。

周平王:只要你能把西戎驅逐,你就可以擁有西戎的領地。

秦襄公……

周王室的‘封邦建國’怎麼搞?華夏貴族剛去蠻夷之地就立足了?

秦襄公根本沒聽完,擼起袖子開搞。三下五除二,把西戎趕跑了,順理成章的擁有了自己的領土。秦王對於土地,有著出奇的眷戀,從周天子執政開始,秦王就衝著這個方向努力。現如今,機會擺在面前,能抓就必須抓住。

還記得上文說過的一分為二麼?這句話還沒說完,前面還有一句。

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

好了,這兩句話聯繫起來就是:西戎佔領的土地交給你了,你把他們趕跑,那個土地就是你的了。這是一張空頭支票,但是秦襄公很開心。為什麼呢?因為所有諸侯都有一張口頭支票,秦襄公所缺的,就是這玩意。

夏君夷民登上歷史舞臺

周平王一句話,秦襄王樂半天,而且屁顛屁顛把西戎趕跑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麼?不,恰恰相反,複雜,複雜得很。

這涉及到一個問題,是整個周王朝最典型的問題:

夏君夷民

什麼叫夏君夷民呢?

我們把夏當做華夏貴族,夷當做各地蠻夷,按照這樣的順序解讀一下:華夏貴族當王,統治這一片地區的蠻夷百姓。什麼意思呢?華夏貴族去某個地方當王,並不是單純的當王,而是在當王的同時,需要把當地的蠻夷變成百姓。

周王室的‘封邦建國’怎麼搞?華夏貴族剛去蠻夷之地就立足了?

為什麼呢?

因為華夏貴族人數太少了。

於是,一個矛盾線出現了,似乎還處於無解的狀態:華夏貴族人少,卻需要統領人數多的地方百姓。怎麼統領呢?

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看看這個倒黴的秦襄公。歷史記載,長達百年的艱苦磨鍊之後,秦人終於適應了邊陲之地,大刀闊斧的改革起來。這個時候的秦人,正在奮六世之餘烈,磨刀霍霍,隨時準備問鼎華夏。

太伯奔吳,展現先進生產力

太伯,出生於公元前1285年正月初九,死亡於公元前1194年三月初三。歷史哲學告訴我們,但凡年代越久遠,出生日期月明朗的人物,往往就是大人物。

太伯,吳國第一位國王。

接下來我們需要詳細講講:太伯是怎樣當上吳王的。

周王室的‘封邦建國’怎麼搞?華夏貴族剛去蠻夷之地就立足了?

周太王的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仲雍奉命前往吳國,並且在此處紮營。那麼他們率領多少人去呢?答案:僅僅兩個人。當然,鑑於歷史朝代太過於久遠,不排除可以虛幻的情景。但好在,這些都不重要。

太伯和仲雍兩個人到了吳國之後,啥也沒幹,僅僅是展示先進的生產力。比如:怎樣種莊稼,種什麼莊稼,怎樣飼養動物等等。

當太伯拿出這一手之後,吳國將近千人開始附庸太伯,並且唯命是從。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夏君夷民的分封制度,都是這樣演變而來的。周天子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只需要指定幾人帶著先進生產力前往某地,就可以擁有當地的掌控權。

太伯奔吳的啟發

太伯奔吳是一件小事,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甚至在史書上也只有那麼寥寥幾筆,但是真實歷史衍變上卻要複雜得多。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問題:文明VS野蠻

周王室的‘封邦建國’怎麼搞?華夏貴族剛去蠻夷之地就立足了?

周天子是文明的,蠻夷是野蠻的,所以野蠻的那一方一直希望通過侵佔的手段來索取必要的生活所需。這部分野蠻人儘管生活條件艱苦,也沒什麼種植經驗,但是身強力壯,而且作戰勇敢。時不時地就會率領部隊前來劫掠一番,周天子也沒招。

但是,歷史再一次證明:文明終究會戰勝野蠻,因為文明的柔弱之力看起來很不堪,但勝在持久和借力打力。

太伯奔吳的對立面

我們似乎一直在說太伯奔吳怎樣怎樣,但真實的歷史情況下,太伯奔吳僅僅佔據了絕大多數,而這個絕大多數指的是:野蠻之人並沒有絕對控制的地方。但一旦擁有蠻夷之人絕對意義控制的領土又該怎麼辦呢?這個時候秦王給我們打了一個樣板。

秦襄公在往上倒一代是著名的秦莊公,而秦莊公一共生下了三個兒子。我們在此講的就是:秦莊公的大兒子世父。

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度,理論上來說世父應該當下一輪的秦王對不對?但是並沒有,秦襄公當的下一輪秦王。為什麼呢?因為世父說了這樣一句話:

西戎殺我祖父,必報仇

世父說完這句話之後,簡單交代幾句,就率領著軍隊和西戎拼的熱火朝天。而在接下來的若干年裡面,世父一直都在和西戎打來打去,雙方之間誰也沒怎麼著誰。

周王室的‘封邦建國’怎麼搞?華夏貴族剛去蠻夷之地就立足了?

在公元前777年的時候,秦襄公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西戎的國王當做妻子。儘管這一舉動,遭到了當時朝中臣子們的紛紛反對,但是秦襄公依然頂住了壓力,這樣做了。歷史再一次證明,絕大多數人反對的不一定是錯誤的,因為在不久之後,這一次聯姻將會給自己帶來一個生龍活虎的哥哥。

公元前776年的時候,西戎包圍了一處不知名的地方,在包圍之後俘虜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世父。而在一年多之後通過秦襄公的多方面努力,終於把自己的哥哥贖了回來。

大家有沒有發現,同樣的都是周王室的天下,同樣的都是對待蠻夷之人,有的人非常輕鬆非常簡單,帶去先進的武器、先進的生產力就能夠收攏大片民心,並且眨眼就當了王。

周王室的‘封邦建國’怎麼搞?華夏貴族剛去蠻夷之地就立足了?

但與之對應的還有另一部分人,這部分人拼盡了自己半生的力氣,用盡了諸多年華,花費了將近百年的時間才平定這一片土地,才讓這一片土地的子民臣服於自己。於是我們不得不結得出一個結論:最開始我們所說的封邦建國或許沒有咱們想象的那樣有威懾力,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被分封的人除了擁有智慧之外,還需要擁有一點點手段。

相比較而言,秦王所擁有的手段可能更多一些,主要是因為:秦王的領地非常特殊,而且秦王和西戎相互之間的爭鬥已經達到了將近百年。冤家易解不易結不假,只不過當這個扣已經變成死結的時候,想要再解開也是非常困難的。

封邦建國的核心

我們發現封邦建國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也沒有那樣麻煩,更多的時候是需要兩方面的力量共同輔佐,一方面是武力,一方面是智慧

當智慧達到極限,就可以少使用武力,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先進生產力、所擁有的特殊技能讓某些區域直接臣服於自己。但是當技術不達標或者雙方之間的恩怨太過於龐大時,只能通過武力旁敲側擊,只能通過武力佔領土地。

那麼夏君夷民的重要性是什麼?

周王室的‘封邦建國’怎麼搞?華夏貴族剛去蠻夷之地就立足了?

我們拿出版圖來查看一下週天子剛剛建立的時候所擁有的土地就會發現:只有一點點,這一點點小到什麼地步呢,似乎也就是一塊極小的區域。而這一小塊區域,恐怕連楚國巔峰時期的1/10都達不到。

但是短短的幾十年之後,周天子所能夠控制的土地擴充了數十倍,土地的擴充必然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除了周天子的軍力強盛之外,更多的是民族的交融,更多的是先進文化的不斷散播。

而在先進文化散播的前提之下,夏君夷民的封邦建國制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周天子也正是通過把自己領土內的華夏貴族,按次序、按強弱、大小等級分別派往不同的區域來擴充自己的領土範圍。封邦建國的核心,往往也就是周天子統領天下的核心。

我們再一次回顧周天子從弱小到強大的演變過程,是不是別有一番滋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