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柔寡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優柔寡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我們在生活中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決斷一件事情的時候瞻前顧後,過度的分析利弊而停滯不前,最後以至於事情變得惡化,影響了我們整體的走向與發展。

毫無疑問,缺乏主見,優柔寡斷的人,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才形成了今天這種個性、習慣,那麼有哪些原因造成了這種性格的形成呢?我們找到性格形成背後原因,才會找到改變的方法切實辦法,從而變得內心強大。

1. 受到父母的控制,學會自己做決定

國外的孩子從小就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下成長,很少受到父母的干涉,正是由於他們從小就決定自己該做的事情,所以自身的獨立意識普遍較強,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會慌亂,膽子也比較大,並且做事有主見。

相比之下,中國人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疼愛,家庭約束也比較多、所以人們從小就被教導要聽話、老實。結果,許多人從小就做事缺乏主見,習慣從父母那裡獲得建議。

對成年人來說,如果自己做事缺乏主見,就要有意識地克服這種不良習慣,嘗試著堅定信心,自己解決問題。事實上,人是隨著環境變化不斷改變的。

只要意識到自己存在著缺乏主見的不足,同時有努力改變自己,那麼就能通過日積月累的努力變得自信、有魄力,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2、內在自卑心作祟,學會重拾自己的信心

李先生已經30歲了,而且有了孩子。但是,他是一個缺乏主見的人,在工作、生活中經常受別人思想的影響和左右,對自己總是缺乏信心、其實,李先生的這種狀況與他的自卑心理有很大關係。

當年,他大學畢業後躊躇滿志志,渴望在工作中大展宏圖,但是當時艱難的求職經歷讓他受到了打擊。而當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以後,又在與同事的相處中遇到了嚴重問題,並且工作上也沒有什麼建樹。漸漸地,李先生當初的豪情沒有了,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認為自己命運不好。

如何重拾信心呢?我們首先應具有迎接失敗的心理準備;而一旦遭遇挫折,則要用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失敗,不斷提高自我應付挫折與干擾的能力。

比如降低原先脫離實際的“目標”,及時改變策略,增強社會適應力;還可以採用自我心理調適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此外,還要善於挖掘、利用自身的“資源”,做好一切準備,爭取獲得下一次成功。總之,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並努力做好下步的行動,我們就能通過成功重拾信心,在做事的時候有主見。

3.習慣對外界的依賴,學會自己思考

生活中最大的危險就是依賴別人保障自己。依賴足以抹殺一個人意欲前進的雄心和勇氣,阻止自己用自己的努力去換取成功的快樂。

依賴會讓自己日復一日地裹足不前,以致一生碌碌無為。過度依賴別人,會使自己喪失思考的能力,進而在做事的過程中缺乏主見。

有一個哲人說過:“一棵樹如果要結出果實,必須現在土壤裡紮下根。同樣,一個人首先要學會依靠自己、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捨,不等待命運的饋贈。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出成就。”

為此,我們要糾正自己以前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提高自己參與能力,多向有主見的人學習,不要所有的事情都希望別人代替自己做,這樣才能夠在遇到問題時要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努力培養自我強大的思維能力。

“優柔寡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優柔寡斷者大都具有如下性格特徵:

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體中隨大流,過分小心謹慎等等。

家庭從小管束太嚴,這種教育方式教出來的人只能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況發生變化,他們就擔心不合要求,在動機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遇事冷靜:排除外界干擾和暗示,穩定情緒,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仔細分析,亦有助於培養果斷的意志。

主動思維:“凡事予則立,不予則廢”。平時經常開動腦筋,勤學多思,是關鍵時刻有主見的前提和基礎

決定取捨:不要追求盡善盡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要不違背大原則,就可以決定取捨。

優柔寡斷是很多人都有的通病,做什麼事情都猶猶豫豫、拖拖拉拉、思前想後,就是不去實踐。結果就是什麼都沒做成,什麼都沒做好。這樣的性格真是夠可怕的。

你是否經常狠不下心來做事,對自己不夠狠,對別人也不夠狠。所以,你總是黏黏糊糊,總是不忍心去拒絕別人,總是下不了決心讓自己過的更好,總是纏綿過往不能自拔??完了,優柔寡斷的你,必須狠一次,看完這篇對你有助益的金玉良言吧。

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優柔寡斷是使不得的。優柔寡斷的人容易懷疑自己的能力,容易受負面情緒影響

“優柔寡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心理學上認為,內向是氣質指向性的一種,性格內向的人喜好安靜,時常反省自己,習慣於對自己的生活做好計劃,但也是由於這種對周圍環境的深思熟慮導致了他們帶有優柔寡斷的傾向,社會刻板印象甚至認為,內向是性格缺陷。

事實上,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內向者與外向者並無本質上的優劣之別,只是兩種性格的側重點有所區別。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下,外向者確實會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重視,這也就導致許多內向者會進行對自我的懷疑,不自信的想法也就產生了。

而這種不自信會直接導致他們在生活中難以作出決定,甚至產生焦慮和強迫症心理,這也就是內向者往往會比外向者更畏懼社交的根本原因。如果你是一個內向者,又時常對周圍事物缺乏主見和篤定的想法,請參考以下的幾點建議。

給自己明確的性格定位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優柔寡斷一定是缺點嗎?換個角度看,優柔寡斷不過是深思熟慮的升級版,萬物皆有兩面性,對事情的猶豫也代表了小心謹慎的做事習慣,雖然很難在一些領域做出成就,但優勢在穩定和長遠。

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人格動力學中提出了自我意識和潛意識的三個階段,即自我,本我,和超我。自我代表動物本能,即享樂原則,為了肉體的歡愉可以捨棄其他東西,本我代表現實對個體的影響,超我代表個體道德對自我的束縛和反省。

事實上,對某些事物的判斷心存疑惑心存不定則是超我意識的明確顯示,這些人希望通過思考和權衡找出事情的最佳結局解決方法。所以說,不要糾結於自己的優柔寡斷,大部分的優柔寡斷都是自我對事物認知不足所產生的最理智的做法,在獲得足夠閱歷和學習後都可解決。

放棄追求完美的執念

很多內向者都是完美主義者,但從另一個角度說,

“追求完美”這件事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因為當一件事做得天衣無縫,足夠完美之後也就代表著它本身再無前進的可能,存在也就毫無意義。事實上,許多內向者將對事情的期望值一開始就是100%,每當自己產生失誤或是疏忽,自己的期望值都會降低,隨之產生焦慮感和挫敗感。

我們知道,人的意志力強度是有限的,當我們每天都感受不到進步的喜悅,大腦無法產生多巴胺,我們很難長久地堅持一件事。所以說,當我們開始做一件事,我們要把這件事的預期值放低,從0%開始,這樣每天都是進步,每天都是比昨天更為成功的一天。

所以說,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無意義的追求完美世界是自我痛苦的根源,更是逼迫自己失敗的原因,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當下才能更好地進步。

以上就是時常感覺自己優柔寡斷的內向者們應該做出的改變,內向不是缺點,雖然當下大環境偏愛外向者,但內向者的細膩、穩重、認真一樣是時代所尊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