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為什麼會生病?中醫歸納出13種原因,這些你都知道嗎?

六淫致病

六淫中的“六”指的是風、火、寒、暑、溼、燥等六種氣候變化,“淫”指的是太過,所謂過猶不及,當六種氣候變化太過時,則成為侵犯人體的外邪,損害人體健康。

人體為什麼會生病?中醫歸納出13種原因,這些你都知道嗎?

(1)風:《索問?骨空論》中講到,“風者,百病之始也。”風屬陽,其性升發、向上、向外、動搖不定,因此,它一方面容易侵犯人體的頭部、皮膚等較高、表面的位置,另一方面由於其動搖不定,風病的發病部位往往也不確定。

風病主要包括兩種:自然界的風邪侵入人體導致的病症和肝風內動導致的疾病。自然界風邪主要侵犯人的體表和肺,常見的病症有發熱、惡風、咳嗽、鼻塞、中風、破傷風、風疼等,此類病症多發於春天,但其他季節也可發生。肝風內動主要包括血虛、熱極生風,肝陽化風等種類。

(2)火:火病往往是由兩種因素引起的,一種是溫熱邪氣入侵人體,另一種為其他五邪進入人體化為火。火的特性為熱極、炎上,可以灼傷脈絡、消耗津液,因此,火證往往會出現渾身發熱、煩躁、尿赤、吐血、口渴、大便乾燥等病症。火證主要分為實火和虛火兩種,實火的症狀表現有渾身發熱、便秘、口渴、面色發紅、目赤、舌頭髮紅、心情煩躁、尿血、便血等;虛火的症狀表現有面色潮紅、心煩、失眠、口乾舌燥、尿短而赤、乾咳、舌苔較少等。

(3)寒:寒屬陰,具有收縮牽引、凝結阻滯等特點,容易傷陽、收縮毛竅,因此,寒病患者往往會出現四肢發冷、怕冷、嘔吐、渾身疼痛、腹痛等病症。寒包括外寒、內寒兩種,外寒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寒氣侵犯人體,外寒病主要有寒傷脾胃和寒邪侵表兩種,寒傷脾胃主要是由食用生冷食物引起的,患者可出現嘔吐、噁心、腹揮、腹部疼痛等病症;寒邪侵表患者可出現咳嗽、渾身疼痛、關節疼痛等病症。內寒指的是人體的抵禦能力減弱,陽氣衰弱,內寒病主要有上焦陽虛、中焦虛寒、下焦虛冷三種類型。

(4)暑:暑屬陽,為陽邪,具有炎熱、攜溼、升散等特點,因此,暑病患者往往會出現高熱、口乾舌燥、多汗、心煩、小便短而赤、大便稀薄等病症。按照暑病的輕重,可以把暑病分為傷暑、中暑兩種。

傷暑病症較輕,是由暑熱引起的,主要病症有渾身發熱、口乾舌燥、疲倦、多汗等;中暑主要是由在高溫、烈日環境中活動引起的,也有輕重之分,嚴重的可引起昏厥、冷汗、脈大、脈虛等病症。另外,由於暑易攜溼,人們還容易患暑溼病,主要症狀有四肢無力、大便稀薄、小便發黃、食慾不振、噁心、胸悶等。暑病主要發於夏季。

(5)溼:溼屬陰,具有重獨、粘滯等特點,它能損耗脾的陽氣、抑制氣機運行,常見的溼病病症主要有四肢沉重、頭部昏沉、大便粘滯、小便不暢、皮膚髮腫、腹脹、胸悶等。溼分為外溼和內溼,如果居住環境過於潮溼、長期進行水中作業、淋雨都容易引起外溼致病,常見的外溼病主要有表溼和溼痺兩種,表溼指的是外溼侵表,可出現發熱、口不渴、胸悶、舌笞苔白、脈濡、脈緩等病症;溼痺可出現肢節疼痛、沉重,肌肉發麻等病症。內溼指的是脾臟的運化功能出現紊亂,導致水谷津液聚集滯留,內溼病主要包括溼滯上焦、溼阻中焦、溼注下焦三種。

(6)燥:燥具有乾燥的特點,很容易導致人體缺乏津液,還容易傷肺,因此,燥病患者易出現皮膚乾燥、口乾舌燥、舌苔較少、乾咳、無汗、便秘等病症。燥分為外燥和內燥兩類,外燥主要是由外界燥邪侵入人體引起的。

外燥分為溫燥和涼燥兩種。溫燥多發生於初秋,主要症狀表現為發熱、頭痛、乾咳、口渴、心煩等,涼燥多發生在秋末,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皮膚乾燥、咳嗽少痰等;內燥主要是由於體內津液過少、精血虧損引起的,主要病症有皮膚乾燥、便秘、身體消瘦、毛髮乾燥等。

人體為什麼會生病?中醫歸納出13種原因,這些你都知道嗎?

七情致病

七情是人們的七種情緒狀態,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類天生就是情感性的動物,遇到髙興的事情喜、遇到悲傷的事情悲,乃人生常態,不足為怪。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如果七情波動太大,則容易導致人體的正常機理出現異常,例如氣血失和、臟腑異常、經絡失調等,嚴重的還能導致疾病,應該注意調攝七情,保持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

(1)喜:喜與心相聯繫,喜包括正常的喜和暴喜兩種情形。正常狀況下的喜有利於氣緩,有益於氣血運行通暢、陰陽協調,使得人們精神愉快、身體放鬆;如果喜過度,則可能對心造成損傷,使得心氣換散,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

(2)怒:怒與肝相聯繫,如果經常發怒,導致肝氣持續處於上行狀態,肝氣上逆,同時血液隨氣逆上,造成肝鬱不疏,從而對肝臟造成損害。易怒的人往往會有頭痛、面紅耳赤、嘔血、眼花、渾身乏力等症狀。

(3)悲、憂:憂與肺相聯繫,悲憂往往會引起肺氣損耗、精神不濟、上焦不通、熱氣壅盛,困擾心神,導致氣血失調,既傷肺又耗氣。

(4)驚、恐:恐與腎相聯繫,輕度驚會導致氣滯、心神不安,過度驚則會導致氣亂,心神沒有歸宿,無法安定,使得氣血失和、經絡失調;恐則損傷腎,引起腎氣下陷,腎氣不固,容易導致遺精、大小便失禁等病症。

(5)思:思與脾相聯繫,如果思無節制,則會損傷脾,使得氣體滯留、經絡失調,很容易導致失眠、智力下降、頭昏腦漲、健忘、大便稀薄等不良狀況的出現。

人體為什麼會生病?中醫歸納出13種原因,這些你都知道嗎?

從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發現過憂會傷肺、大怒會傷肝、驚恐會傷腎、過喜會傷心、過度思慮會傷脾,不利身體健康。因此,應該及時糾正七情過度,以減少對人體的損害。除了保持平和的心態之外,我們可以根據五行相剋的原理,以七情牽制七情,也具有一定的療效。例如,適度的怒可抑制思,適度的思可抑制恐,適度的恐可抑制過喜,適度的喜可抑制憂,適度的憂可抑制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