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瓷筆筒---筆筒是人們熟知的“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外幾十種文房用具中的一種,有人把它稱為“文房第五寶”。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據史料記載,筆筒最早出現於漢代,到明清時期,筆筒不僅是文人案頭常見和必備的文房用具,又因其式樣繁多,其精美程度飽藏了中華文明內聚的藝術和文化內涵,因而使其在文房用具大世界裡有“小氣大雅”的美譽。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筆筒有陶製、竹製、木製等等,而最多的則是瓷質筆筒。特別是明清時期民窯燒造的瓷筆筒,這個時期有大量的瓷筆筒傳世,不僅有一定的量,其精美程度也是前代和後代少有的,可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語比喻。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在瓷筆筒上用陶瓷釉料進行繪畫創作,陶瓷材質經過高溫窯變所產生的藝術效果,這種渾然天成的意境是隻可意會而不可用語言所能表達的。中國古代畫論中謝赫提出的“六法”。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首先是“氣韻生動”,這就表明要通過物像的形式美表達出蘊藏在作品內無形的意蘊美感。在所有藝術形式中,凡是優秀的作品都具有這種的藝術特徵,使人們能夠在對作品的欣賞中獲取別樣的審美享受,韻味綿綿無窮盡。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釉裡三色山水紋筆筒,清康熙

明末清初民窯瓷筆筒裝飾繪畫性意蘊美的意蘊美同樣如此,民窯畫工在創作瓷筆筒時,把畫面的內涵融合在陶瓷繪畫的釉色和表現的內容中,陶瓷釉料的表現力極強,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意蘊美凝聚的陶瓷繪畫作品能帶給人們無窮的遐想,值得回味。

明末清初民窯瓷筆筒的裝飾繪畫性

民窯瓷筆筒素有“小器大雅”的美稱,它的裝飾繪畫基本上運用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等等。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而明末清初民窯瓷筆筒中青花、五彩、粉彩的繪畫大多借鑑了中國繪畫的技法,運用中國畫中寫意、工筆、以工兼寫等繪畫技法,使畫面細膩中兼有奔放、粗狂中兼有工整,用線簡約而具有韻律感節,表現出虛實相得益彰、自然韻動的意境美感。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在民窯瓷筆筒裝飾繪畫的筆到意到、意在筆先的表現方法中,恰如其分地運用飛白、留白、虛實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瞭民窯瓷筆筒繪畫是參考及借鑑當時中國繪畫的技法等。

青花瓷筆筒

寫意性

民窯瓷筆筒青花瓷器是瓷繪藝術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瑰寶。民窯青花瓷器繪畫藝術形式的發展是源遠流長,而寫意性是從明代晚期開始的,陶瓷繪畫藝術中對國畫藝術形式的借鑑,體現出明清時期陶瓷繪畫藝術與中國傳統寫意繪畫藝術形式間有著許多不解之緣。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由於市場需求,民窯工匠具有善於學習和善於把握社會風尚喜好的應變能力,所以他們在瓷繪過程中吸收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形式中的寫意表現形式.而民窯生產的商品性、快捷性、批量性要求又使得民窯工匠不得不加快繪瓷速度以滿足社會的大量需求。

故事性

繪畫與文學都是藝術的表現形式,只不過一個是用語言和文字來書寫,一個是用線條和色彩來演繹,它們之間有許多相同之處,他們都是用簡潔的方式來濃縮生活中的故事性,來表達作者對社會、對文化、對生活的理解。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明末清初民窯瓷筆筒裝飾--青花裝飾繪畫中的故事性,它們大多來自古代文學中的故事情節,記錄和描述生活中的人物和景色。首先,古代文學和詩歌為瓷筆筒裝飾繪畫提供了較為廣泛的素材,詩歌、文學與繪畫一直用故事記載著歷史的變遷,記錄著生活的酸甜苦辣。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詩歌、文學儘可能地用文字描述每一個故事細節,而瓷筆筒繪畫則是用點、線、面繪畫元素將故事形象描述的淋漓盡致,留給人們更為直觀的視覺空間,使人們從中撲捉到故事情節的內涵。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青花釉裡紅“聖主得賢臣頌”文筆筒,清康熙

其次,瓷筆筒繪畫作品中的故事性有時也能引發文學創作者的靈感,根據繪畫內容改寫成詩詞,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類是題畫詩。我國古代題畫詩深刻而多方位地反映了不同藝術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相互融通的藝術規律。題畫詩也體現了文學與繪畫互相融合的另外一種意境,即文學家或藝術家所追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

工筆性

主客合一的形態即成為瓷筆筒青花繪畫中工筆性造型的典型特徵。瓷筆筒青花繪畫中工筆性的造型,不但工整嚴謹,而且所描繪的形態既尊重客觀的相對真實性,又強調主觀意志。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它利用線作為造型的基本骨架,不僅巧妙地解決了藝術創造與客觀物象形態的對立關係,而且利用線的變化使工筆性的造型具有了很強的藝術可賞性,並在此基礎上使工筆畫的造型具有了兩種基本形態: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其一、瓷筆筒繪畫的工筆性使描繪對象造型的外在形態與客觀對象相對接近,強調形成在相對寫實的基礎上傳情達意,力求塑造出的描繪對象形態與客觀對象、繪畫者心境達到情感合一。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利用嚴謹工整的造型,相對客觀地表現描繪對象形貌,於典雅中自然地表達出精神意蘊,使客觀與主觀、外在美與內在美融合為一,成為不可分割的藝術整體。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其二、為強調主觀的形悟,以描抒靈性為主旨,對描繪對象造型進行大膽誇張、概括、提煉,形隨意至,以神寫形。形的外在表象雖然與客觀對象的外型相去較遠,但卻於稚拙、天真中表達出一種造型的特有韻致。

五彩的繪畫性


五彩也稱為硬彩、古彩。是根據所要繪畫的對象顏色用紅、黃、綠、藍、紫等多種彩料繪畫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在放到爐中加熱到700-800度燒製而成,屬釉上彩繪系列。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五彩僅有少數幾種顏色,相對於粉彩來說五彩在繪畫著色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這使五彩在繪畫色彩的表達上有很多的侷限性。康熙時期五彩發明了新的籃彩和黑彩,使民窯瓷筆筒的五彩繪畫的色彩更加豐富,運用更加講究,色彩組合也更加協調統一。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第一,用藍彩代替了青花,顏色變得更加濃豔,畫面色彩更加鮮豔,所呈現出來的色調也更協調,使得五彩繪畫顏色更美。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第二,黑彩也很有特點,呈現出猶如黑漆並帶有光澤,在五彩中用黑彩勾勒輪廓,還用其進行局部裝飾,使得畫面色彩對比更加強烈,裝飾效果又意蘊。

粉彩的繪畫性

粉彩就是在燒製好白釉的瓷胎上用珠明料勾勒物像的形態,用鍋底灰拭擦,吸掉珠明料留下的油料,在勾好線的形態內填上乳濁的粉彩顏料,再經過低溫烤花爐燒製而成。它經過700-800度的烤制,粉彩料與瓷器釉面相融合,料面光潔圓暈,柔和細膩,色彩暈色自然。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粉彩瓷繪是我國傳統陶瓷裝飾釉上彩繪中的一個品種,它潔白圓韻、清淡秀雅的藝術表現力和繪畫工藝上的嚴謹要求,一直以來受到學術界、考古界和收藏界的熱捧和研究,是中國陶瓷繪畫的一枝奇葩。粉彩一詞最早出現於清光緒《陶雅》一書中:“康窯御製飯碗,有淡紅作粉色者。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清末時人陳瀏在《陶雅》中盛讚粉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嬌奪目,工緻殊常”。粉彩的勾線類似國畫,講究濃淡虛實,有韻律感。乳濁的水料很難控制它的厚薄和均勻,料厚容易開裂,料薄沒有覆蓋力,因而繪畫工藝的複雜和燒成工藝的嚴格,使它成為陶瓷彩繪的奇葩。

文房第五寶 | 明清“小氣大雅”瓷筆筒


民窯瓷筆筒裝飾繪畫性的意蘊美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是包含在作品中的,人們只有通過對其藝術形態的感知,用心體味那種無形的韻味。

===============================

這是中國千年不斷傳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傳的智慧,

更是書寫在血液裡的祖先密碼。

您且留步來聆聽這生活的脈搏,

關注我們,一同感受陶瓷藝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