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敢拒絕朱元璋入朝為官的楊維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1026期)

朱元璋初建大明之後,帝國正處於百廢待興的情況。然朱元璋心裡非常清楚,推翻元朝、群雄爭霸之時,拼的是武力,這時候主要靠能統兵作戰的將領,所謂馬上打天下。但是江山打下來之後,進入治理帝國的時候,這時候靠武將那一套就不行了,治理帝國需要的是政治人才,所謂馬下治天下!

但是朱元璋政權的建立,並不是能得所有人心的,比如那些忠於元朝的舊臣,再比如那些瞧不上朱元璋政權的士人,他們對於朱明政權是反對的。然朱元璋作為帝國的主人,他要拿出一副姿態,來化解這種矛盾,朱元璋的招撫效果還是不錯的,確實有一大批士人、地主階層歸附了朱元璋。但也有一些人,始終對朱元璋保持拒絕態度——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位——朱元璋強召此人做官,他說:你再強逼,我就跳海!朱元璋只好趕緊放他走。

此人是誰?朱元璋徵召他,既然他不肯服從,那為何不殺了他呢?本回分解。

膽敢拒絕朱元璋入朝為官的楊維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人叫楊維楨,生於公元1296年。有關其出生還很傳奇,史載其母李氏生楊維楨的時候,做了一個非常奇特的夢,夢見在月亮上,有許多金錢掉入一個金色的杯子之中。

自古貴人降生,其母多有做異夢之記載,比如那些帝王,基本個個身上都有類同的傳說。照此來看,楊維楨之母所做之夢,也絕對是吉兆,那麼楊維楨也該是非富即貴才對,但實際上,楊維楨的命運要稍微複雜一些。

讀書是古代最常見的出路,但是多數讀書人,都是正常讀書,不過楊維楨的讀書之路,卻頗為傳奇。在他到了讀書年紀的時候,他的父親楊宏在鐵巖山陡峭的半山上修建了一座閣樓,閣樓外圍栽種了幾百棵紅梅,在閣樓中藏了上萬冊書籍。

做完這一切後,楊宏讓楊維楨和哥哥楊維翰從梯子爬上去,接著他使人抽去梯子。這梯子一抽,可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一抽五年之久。在這漫長的五年裡,楊維楨和楊維翰再也沒有下來過一次。

在五年裡,楊維楨和楊維翰吃的食物,是藉助工具傳送上去,即史書所載的轆皿傳食。既然下不來,楊維楨和楊維翰除了吃飯休息,全部精力都只能用來刻苦讀書。如此教育之法,筆者認為比“頭懸梁錐刺股”更有效果!

從以後的成果來看,楊宏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兩個孩子,皆成大才。楊維翰是元末極其著名的畫家和教育家,繪畫方面尤其擅長畫竹子,最有名的代表作是《蘭花竹石三秀圖》,與宋克、王紱、夏昶並稱明竹四大家。

楊維楨的成就要比其兄楊維翰更為突出,在詩詞、書畫等多方面都成就斐然。此外,楊維楨在仕途上,也走得更遠。

公元1327年,苦讀多年的楊維楨通過科考,高中進士。元朝廷安排楊維楨到天台縣做了縣尹,31歲的楊維楨初入仕途,懷抱一腔愛民的熱忱,要為當地老百姓辦實事。為此,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會、嚴查,整頓當地官員的作風問題,結果查出許多有問題的官吏。

但是,當地的貪官汙吏與各方都有著極其複雜的利益聯繫,所以,動一發而牽一身。楊維楨懲戒了當地有問題的官吏,但是卻觸動了其它官員的奶酪。故此,楊維楨的天台縣縣尹沒做多久,就被當地的惡勢力通過各種手段誣告到上面,被罷黜了。

但楊維楨好歹也是朝廷的進士,徹底罷免,未免影響不好,因此,不讓他做縣尹,而讓他去做了一個更小的官,錢清鹽場司令。嚴格來說,這個官已經不是元帝國的官員系統的官職了,而降為吏的級別了。儘管如此,位卑至此,楊維楨仍然懷抱為民辦事的初衷,在他的努力申請之下,鹽稅被減輕,但他也為此付出了代價,那就是在十年之內失去了升職的資格。

此後,楊維楨又參與過遼金宋的史書編寫工作,再之後,被朝廷任命為江西儒學提舉,但是此時的元朝廷已經日薄西山,各地起義並起,所以楊維楨也沒有前往去接任此官職,而是浪跡江湖。

在浙江一帶的時候,這裡的老大張士誠早已聽聞楊維楨的大名,便派人去請,但是請了很多次,都沒有請到楊維楨。張士誠知道楊維楨名氣大,能夠請到他,就相當於請到了一股勢力為其助威。於是,讓自己的弟弟張士德親自登門去請,但是張士德自然沒有請到,不過張士德還帶了張士誠的另一層意思,請不到就請教一些東西。結果楊維楨就以元之立場,對張士誠勢力進行了一番分析之後,贈其八個字:

“不有內變,必有外禍。”

最後,果然在群雄逐鹿中,被朱元璋擊敗,被俘自殺,沒有得到善終。

楊維楨,其後不再入仕途,晚年隱居松江,主要從事詩歌、書法、繪畫等藝術創作。因其才華橫溢,文風古怪,書風另類,被時人送了很多封號,比如“文妖”、“一代詩宗”、“鐵崖體”、“元末江南詩壇泰斗”、“元末三高士”等。尤其其書法作品,頗具一格,一幅七言小詩拍賣數百萬之高價。

膽敢拒絕朱元璋入朝為官的楊維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後來朱元璋建立明帝國之後,需要各路名士的助威,一方面是增加聲望,一方面是集聚人才。朱元璋久聞楊維楨的大名,特派翰林詹同拿著蓋了皇帝大印的聘書,親自登門去請。結果,楊維楨拒絕出山,婉言謝絕了明朝廷的美意。

可是朝廷豈能放過?沒辦法,楊維楨為了躲避朝廷的獵頭人員,就逃往老家去,但追兵的腿跟他一樣快,他剛到老家,追兵就趕到了。不過楊維楨果然聰慧過人,他故意把兵丁手中的字唸錯,兵丁以為楊維楨是個不識字的老翁,乃放其自去。

如此,楊維楨就能消停了嗎?沒有,到了洪武三年,朝廷的有司傳話楊維楨,派人催逼,楊維楨無奈,只好來到京城南京,見到了明帝國的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說:“朕愛惜人才,希望愛卿能為國效力。”

楊維楨的回答毫不客氣,他說:

“陛下竭吾所能,不強吾所不能則可,否則有蹈海死耳。”

翻譯過來的意思,大致就是,皇帝別再逼我,若再強逼我的話,我只有跳海自殺了。

膽敢拒絕朱元璋入朝為官的楊維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朱元璋見楊維楨如此決絕,竟然也不敢動怒。倘若換一個人,老朱一怒,恐怕腦袋不保。但楊維楨盛名在外,天下皆知,殺之不僅僅是一個楊維楨的事,而是震動天下讀書人的心。帝國初定,朱元璋深知人心之重要,穩定的重要,所以他忍住沒敢對楊維楨怎麼樣了,最後任由楊維楨在京城呆了百餘日後自行離去。

楊維楨離開那天,宋濂(朱元璋對宋濂評價極高,稱其是“開國文臣之首”)專門寫了首送別詩,其中有兩句是:

“不受君王五色詔,白衣宣至白衣還。”

公元1370年,楊維楨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人生,享年74歲!

參考資料:《明史》《黃仁生·楊維禎與元末明初文學思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