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連續降息,樓市、股市如何演繹?

我們就知道,如果我們要參與股票,需要股票提供比國債更高的回報率,因為我們為了投資它承擔了更多的風險。

所謂的高風險高回報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回報率的差值,就是前文提到的股權風險溢價。它反映的是投資者要求投資這類資產獲得的補償。

比如投資者希望股票的回報率是9%,而國債收益率是4%,那麼5%(9%-4%)就是股權風險溢價,就是你希望獲得的補償。

看上去股權風險溢價只是個差值,但要理解他並不容易,根據DDM模型,股權風險溢價=β* 風險評價/風險偏好。其中,風險偏好是影響風險溢價最主要的因素。

風險偏好依賴於很多因素,比如風險資產的不確定性、以及投資者厭惡風險的程度。而風險資產的不確定性,又依賴於資產本身屬性和外界宏觀因素等。

比如一個人生性保守十分厭惡風險,那麼他的風險偏好就低。再比如宏觀經濟剛剛復甦,或者國家出臺重磅改革政策,這時股票類資產的不確定性變低,人們信心恢復,風險偏好會提升。

所以,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決定股票價格的核心要素有3個,分別是:企業盈利能力、無風險收益率、風險偏好。

對股市整體來講,企業盈利和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無風險收益率和貨幣政策密切相關,風險偏好和投資者對風險的容忍程度和風險資產的不確定性有關。

需要注意的是,DDM模型的價值,不在於利用它準確計算股票價格,因為你根本無法準確計算。企業盈利是未來發生的事情,我們根本無法準確估計。無風險利率也在時刻變化,風險偏好更是個動態變量。

這個模型真正的意義,在於給投資者建立了一套完成的思考框架。提醒我們分析市場時,要抓住這幾個核心變量變化方向。

03

牛市會不會來?

有了前文的鋪墊,我們終於可以討論牛市來不來的問題。

1)企業盈利大概率觸底

當下企業盈利已經處於底部區域。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分析,分別是時間維度和社融維度。

先來看時間維度。歷史來看,企業盈利的下行週期為7到8個季度,而本輪企業盈利增速的下行週期已經9個季度,已經超過歷史平均水平,也就是說這輪企業盈利回落時間已經足夠長。

央行連續降息,樓市、股市如何演繹?

從社融增速和企業盈利的關係來看,社融增速的拐點,領先盈利增速1到2個季度。本輪社融增速的拐點,出現在今年1季度,而當下企業盈利增速低點已經超過社融增速低點2個季度。

這裡稍微解釋下社融增速和企業盈利間的關係。社融,全稱為社會融資總額,是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指標。實體經濟拿到錢以後,才會去做投資和擴大生產,進而使得經濟逐步活躍,企業盈利開始回升。所以,社融是企業盈利回升的領先指標。

央行連續降息,樓市、股市如何演繹?

不過,由於今年由於貿易摩擦等因素,企業融資意願並不強烈,社融增速經歷了年初的走強後,後勁不足。此外,10月經濟數據也不太理想。所以,本輪企業盈利能否如過去那樣出現明顯回升,需要再觀察。但企業盈利已經大概率觸底。這意味著指數深度調整概率較小。

2)無風險利率逐步下滑

如前文所述,無風險利率和央行貨幣政策密切相關。近期,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頻吹暖風。

這也使得近期代表無風險利率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緩步下行,從10月31日的3.31%下降到3.17%。

央行連續降息,樓市、股市如何演繹?

而這一系列操作,是建立在較高通脹的基礎之上。我們知道,當下非洲豬瘟依然嚴重,豬價暴漲使得CPI衝到3.8%的高位。根據券商測算,本輪通脹壓力將持續到明年一季度,二季度後才可能減輕。也就是說,理論上想看到央行貨幣寬鬆,最快要等到明年二季度後。

所以,近期的連續降息,屬於超預期事件。這解釋了為什麼近期各大指數呈現震盪上升趨勢。

3)風險偏好有望回升

前文我們提到,風險偏好是投資者承擔風險的意願,既依賴於投資者自身厭惡風險的程度,也依賴於資產本身風險水平的高低。

從目前來看,影響股市風險水平的因素有兩點,分別是貿易談判問題,以及國內改革問題。

貿易談判是這兩年市場波動的核心變量之一,近期雖仍有反覆,但股市對這一消息敏感度正逐步降低,這從消息出來後股市波動收窄可以看出。

國內改革方面,毋庸置疑,從今年年初政治局會議集體學習談金融供給側以來,資本市場改革是未來一個階段最值得關注的政策領域。

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內涵在於,一方面,在金融供給過剩,或者說給資金扶持過多的領域繼續去產能(比如房地產、國企、地方政府);另一方面,提高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金融供給質量,最終為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提供動力。

也就是說,金融供給側改革讓資金流向它該去的地方,中長期來看這對降低經濟風險有重大幫助。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中期有好處的事情,對短期就未必了。最典型的就是近期針對再融資的鬆綁,受此消息影響,11月11日指數跳空大跌。

長期來看,鬆綁再融資,有利於解決當前企業資金緊張的局面。但是,反過來想,當下市場本就低迷,選擇此時放鬆再融資,也可能會率先增加市場的股票供給,這將考驗市場的承接力。

所以,針對資本市場的改革,中長期會降低市場風險,但是短期某些政策的出臺,會對市場構成一定衝擊。

04

小結

DDM模型是一個刻畫市場的良好模型,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市場的框架。

當下,企業盈利處於低位等待反轉,無風險利率已經開始下降,短期有再融資事件衝擊影響風險偏好,市場可能維橫盤震盪格局。

但中期來看,隨著企業盈利的企穩,明年二季度後貨幣政策有望加大寬鬆,市場參與者在金融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風險偏好逐步抬升,市場有很大概率走出一波有力的行情,”牛“轉乾坤有望成為現實。

短期震盪,中期走牛,應該是對當下市場的一個概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