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連心橋,打通斷頭路,保證溫暖到家,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說辦就辦

架起連心橋,打通斷頭路,保證溫暖到家,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說辦就辦

本期關注

聚焦群眾最急最憂最怨的現實問題,聚焦著力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的實招硬招。架起“連心橋”、打通“斷頭路”、保證溫暖到家,“向群眾彙報”專欄,今天繼續帶您瞭解本市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路舉措和進展成效。

鄉鎮吹哨、部門報到、馬上就辦、真抓實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靜海區各部門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使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以快速有效地解決,讓群眾真正感受到了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

修繕“危橋” 架起“連心橋”

“今年夏天雨水多,橋建成的年頭長了,經不住雨水連續浸泡,部分橋面已經出現開裂下陷,老橋成了危橋,大夥兒走在上面戰戰兢兢的。”靜海區西翟莊鎮矯家莊村村民劉玉奎告訴記者,現在橋修好了,穩穩當當的,老人孩子走在橋上可踏實了。

架起連心橋,打通斷頭路,保證溫暖到家,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說辦就辦

老百姓所說的這座矯家莊橋建於2005年,是周邊三個村居民農業生產、學生上學的必經之路。關係到人民群眾安全的大事,一刻都不能耽擱。西翟莊鎮負責人立即到現場查看,老橋儼然成為危橋,存在巨大安全隱患。隨即,西翟莊鎮立即採取了應急措施並吹響了“集合哨”,靜海區水務局當天“報到”,經過嚴格地現場勘查後立即制定了修繕方案。

今年9月中旬雨季過後,橋樑修繕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在危橋修繕過程中,區水務局的負責人多次到施工現場查進度,安排專人盯質量、深入周邊村聽意見,瞄準“為民服務解難題”具體目標,堅持把“改”字貫穿始終,實實在在解決老百姓生產生活難題。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座新橋建成投入使用,靜海區用實際行動架起黨和群眾間的“連心橋”。

打通“斷頭路” 回老家的路近了

回老家的直線距離不遠,但就是因為路不通,趙雁每次回去都要開車繞行30多公里,耗時將近一個小時。11月初,連接天津市靜海區王口鎮靜臺路與河北省文安縣灘裡鎮灘里路的這條道路正式打通了。

架起連心橋,打通斷頭路,保證溫暖到家,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說辦就辦

“現在回家太方便了,兩三公里的路七八分鐘就到了。”趙雁告訴記者,“老家灘裡鎮,就在一年多前,河北省把路修到邊界處,自己就盼著這邊兒也能趕快把路‘接上頭’。”

靜海區王口鎮北茁頭村與河北省文安縣灘裡鎮相鄰,兩地的婚姻關係密切,且經商互有往來,可以說交往密切,但這條連接兩地的路卻成了大家出行的一道阻礙。記者瞭解到,北茁頭村與河北省交接的道路原來就是一條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所以附近的村民都寧願開車繞一些也不願從這裡走,出行非常不方便。

為了徹底解決老百姓的出行問題,今年10月份,靜海區和王口鎮聯合籌措了近500萬元的資金,決心打通這2.1公里的“斷頭路”。說幹就幹,根據現場勘查,這次的道路修整方案不僅打通了斷頭路,更是把原先需要修繕的柏油路也一併納入了工程中,總計修繕建設3.65公里。

“王口鎮今年確定為靜海區的‘口子鎮’,成為對接雄安新區和京津冀的一個窗口,我們更要把這條路修好,不僅為了老百姓出行,也是為了將來更好地為雄安新區建設服務。”王口鎮負責人說。

群眾的溫暖就是我們肩頭的責任!河東區結合“暖氣夠不夠熱?保證溫暖到家!”專題檢視工作,將供熱工作作為首要民生任務來抓,多措並舉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為了“家裡能再暖和一點就好了”

“以前冬天暖氣摸著也熱乎。但是作為老年人來說,我們還是感覺不夠暖和。要是暖氣能再熱點就好了。”家住河東區互助西里的張兆武年過七旬,和老伴兒倆人住一套兩居室。他曾經測過家裡的溫度,冬天家裡室溫倒是也能達標,但是衣服也不能少穿。老人就盼望家裡能再暖和一點就好了。

瞭解到這一情況之後,互助西里所屬供熱單位——國豐供熱中心中山門供熱站立即著手對該地區進行供熱提升改造,對管網進行沖洗,並提升熱源,使社區供熱溫度明顯提升。

“現在確實更暖和啦!”張大爺高興地對上門測溫的供熱站工作人員說。經過檢測,張大爺家的室內溫度為23.5度。老人說:“這個溫度正好,穿個秋衣秋褲再加個睡衣就行,太好了!”

今年,天津市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開展了“暖氣夠不夠熱?保證溫暖到家!”專題檢視工作。河東區結合該項工作,把“暖氣夠不夠熱、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供熱工作優劣的唯一標準,制定了專項工作方案,聯合轄區內12個街道辦事處供熱單位,開展了地毯式入戶走訪,並建立臺賬,做到無死角、全覆蓋。

記者從河東區城管委獲悉,為確保供熱效果,提升工作質量,該委進一步完善了工作機制,要求每日彙總供熱服務熱線和供熱服務平臺數據,建立“雙立即”專報機制,對反映問題較集中的供熱單位要立即檢查鍋爐房出水溫度,對反映問題較集中的小區要立即入戶調查,幫助供熱單位找出癥結。

此外,工作人員每日3次對各供熱單位的供熱溫度進行數據記錄,對溫度較低的供熱站立即督促提升出水溫度,同時根據天氣變化隨時調整供熱溫度,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供熱服務。

在建立全區供熱問題臺賬的同時,河東區城管委還對居民反映的供熱問題進行了分類彙總:對存在供熱溫度問題的,要求在有施工條件的情況下,一週內解決;存在費用糾紛類問題,要本著積極協商的態度化解矛盾;存在管網老化問題的,將及時制定管網改造計劃並上報相關部門。通過分設時限、集中處置、分類解決的方式,河東區進一步提高供熱問題處置率,確保百姓供熱問題及時解決。

津雲新聞記者 趙穎妍 段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