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紀委監委: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委高度重視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強力推動專項整治工作。市紀委監委按照市委部署要求,牽頭、會同21個市直單位,對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進行集中整治,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各部門各鎮街認真履行專項整治主體責任,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上下聯動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昨日,市紀委監委會同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水務局等部門,集中公佈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第三批成果。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健全我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推進政務服務規範化、標準化、集約化建設和互聯互通。以市民服務中心的建成運行為契機,強化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功能,加快20多個子系統的優化和完善,開通電子證照185種,簽發126種,簽發總量達2193萬張,國家、省劃定的高頻證照已全部開通。建成市電子印章加簽平臺,完成對接省統一認證平臺“粵信籤”身份識別微信小程序,發佈“莞政籤”微信小程序,提供“刷臉簽名”服務。推進統一認證系統工作,已有37個系統完成接入。統一數據共享,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已歸集101個部門2654類信息資源19.62億條數據,建立了法人公用基礎數據庫、人口公用基礎數據庫、政務服務數據庫、公共信用數據庫等各類專題信息庫。

市市場監管局深化涉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提升開辦企業便利度。印發《關於持續提升開辦企業便利度的若干意見》,將開辦企業全流程,包括企業設立登記、刻制公章、申領發票三個環節壓縮在3個工作日以內完成。會同稅務、公安、人行、人社等部門,全面整合企業開辦相關業務,進一步精簡企業開辦流程,運用人臉識別、電子營業執照的身份認證及電子簽名技術,聯合商業銀行率先成功研發“銀政通”企業開辦全流程智能服務一體機。通過在銀行網點放置“銀政通”一體機,群眾可以一站式自助辦理營業執照、申領稅務發票、辦理公章刻制、銀行開戶和社保登記等全流程,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最快半小時內。目前,“銀政通”一體機已在“中農工建”等8家銀行的122個網點部署應用,覆蓋全市所有鎮街,累計辦理業務9017宗。

市醫保局全力打擊和查處醫療保險欺詐騙保行為,重點整治醫療保障基金監管不力問題。制定《東莞市醫療保障局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方案》《東莞市醫療保障局欺詐騙保案件查處和移送工作操作指引》《東莞市醫療保障局東莞市財政局關於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行為舉報獎勵實施細則》等文件,理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兩法銜接”機制,開展“打擊欺詐騙保、維護基金安全”集中宣傳月活動,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打擊欺詐騙保的行動中來。2019年截至10月底,共查處騙保案件8宗,追回基金5.33萬元,其中3宗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市水務局深化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重點糾正河湖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突出問題。2019年,我市納入省“四亂”問題清單的整治任務共503宗,已全部整改銷號。同時,將“清四亂”工作範圍擴大到全市669條河涌(1146段河段),並建立河湖巡查專職隊伍,每週一次深入各鎮瞭解河道“清四亂”進展情況、實地察勘、查閱有關資料,與東莞電視臺“今日莞事”欄目合作建立河湖治理曝光臺,對暗訪發現的河涌嚴重問題進行曝光,督促各方切實解決河湖存在的“髒、亂、差”問題。截至11月底,核定銷號河段數1011段,佔河段總數的88%,河湖面貌得到改善。完成全市182個砂場清理整治,結合市內幫扶工作重新規劃設置29個經營性砂場,優先安置在欠發達村,拍賣收入由鎮、村自行支配,目前已完成拍賣16個砂場,每年為相關鎮、村增加收入超過2億元。

相關新聞

市紀委監委組織基層村(社區)書記旁聽庭審

打通警示教育“最後一公里”

“這次庭審,活生生的例子在面前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促進我們更加規範地運用好手中的權力,為群眾辦好事實事,不讓權力受到腐蝕。”東莞一名村黨工委書記在旁聽本市大嶺山鎮水朗村原黨工委書記黎某涉嫌受賄一案庭審警示教育後如是說。

近日,黎某一案在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市紀委監委聯合市中級人民法院組織100多名村(社區)書記旁聽,讓他們親歷同為村(社區)基層領導幹部因濫用手中權力、收受賄賂,受到應有處罰的庭審過程。“零距離”的現場教學給村(社區)書記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震撼,也敲響了拒腐防變的警鐘。

旁聽庭審結束後,市紀委監委督促各鎮(街)迅速組織村(社區)幹部開展討論,撰寫學習心得,推動黨員幹部對初心和使命的深度思考,以案促教銘記初心,強化宗旨意識,自覺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於為人民謀利益,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

市紀委監委希望通過發揮旁聽庭審警示教育作用,注重用好身邊“活教材”,堅持把警示教育向基層拓展延伸,打通警示教育“最後一公里”。因為基層幹部直接面對群眾,與群眾聯繫最為密切,一言一行直接關係到黨和政府的形象。

全市共有590多個村(社區)。據介紹,打通警示教育“最後一公里”,增強了基層黨員幹部對初心和使命的認識,將主動接受監督以及積極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自覺行動。例如,大嶺山鎮各村(社區)開展了以案促改,規範和完善民主決策制度,健全村“兩委”班子聯席會議及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切實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和監事會作用,嚴格執行村務和財務公開制度,主動將村“兩委”工作置於廣大黨員和群眾的監督之下。

記者 王子璽 通訊員 莞紀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