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一些大學教師流失也很嚴重,許多博士、教授選擇到南方的大學就業。你怎麼看?

孫啟耀英語教授


換位思考,你自己選擇工作的標準是什麼?工作環境、薪酬待遇、成長空間,主要也就是這些吧?博士、教授他們也是人,他們當然也有選擇自己認為更好的工作崗位的權利。

一個地區的整體發展情況,會從不同角度折射進入這個地區的各個行業,東北如此、南方亦如此。

一、東三省經濟狀況

全國31省區市,上半年的GDP數據已經陸續公佈,對比廣東省邁過5萬億大關,江蘇4.86萬億,山東4.18萬億(此三省總量全國領先),雲南增長9.2%、貴州增長9%、西藏增長9%(此三省增速全國領先),東北三省的現狀可以說比較尷尬。

遼寧省,GDP總量12000億,全國排名第14,增長5.8%,排名全國22;黑龍江省,GDP總量6461億,全國排名倒數第8,增長4.3%,排名全國倒數第2;吉林省,GDP總量6314億,全國排名倒數第7,增長2%,排名全國倒數第1。

以上不難看出,東三省的經濟狀況實在不容樂觀,雖然有很多大企業加碼投資(如恆大、阿里巴巴、京東、招商局等),但是短期內實現大幅度增長,並且彎道超車是難於登天的。

二、東三省的高等教育

經濟狀況不好,地方財政投入高等教育的資金就有限。繆老師帶你看看東三省頂級院校的狀況吧。吉林最牛大學——吉林大學,2018年度決算經費為97.24億元,在全國排名第10,這個排名看起來是不是還不錯?你可別忘了看增長!他的增長是6.12%。

這增長率我先不解釋,咱們再來看看遼寧省最牛的兩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和東北大學吧。大連理工大學2018年度決算經費58.87億元,排名全國26,增長10.45%,東北大學2018年度決算經費48.03%,排名全國31,增長9.74%。

三所大學的經費增長,在教育部所屬的雙一流、985工程大學中,妥妥的位於比較靠後的位置,因為增長超過10%的大學,尤其是中低檔985比比皆是。

至於東北三省的龍頭老大——哈爾濱工業大學,由於隸屬於工信部,所以資金預決算不在公開之列。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他三地辦學之後,在威海和深圳校區的生源質量都不斷上升,甚至深圳校區的錄取分數超過本部一窺端倪。

對於高校的教師來說,除了教學之外,做科研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經費緊張代表著科研投入相對少,做出科研成果的可能性就偏小,要知道出科研成果的黃金年齡可真心不長。

困擾教師的除了經費,還有體制,東北三省的高校裡面,近親繁殖的情況比較嚴重。什麼叫近親繁殖呢?就是在教師聘用過程中,對於有本校學習經驗的人才有政策傾斜,造成教師中本校校友人數佔壓倒性優勢。這既妨礙了高校的百家爭鳴,也客觀上造成了很多的派系之爭。我想,很多教師出走,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三、南方的吸引力

如果要一句話總結南方對於高校教師的吸引力,我想說:靈活的引進政策、發達的經濟現狀、開放的人文環境就是吸引力。

所謂靈活的引進政策,不僅僅是高校層面,也有地方政府層面。要知道大學引進人才的時候,很多政策福利是來源於當地政府,比如引進人才一次性給付的獎金,比如條件優良的配套住宅,比如優厚的項目資金,比如解決家屬就業和就學,比如更高的薪酬待遇等等。

所謂發達的經濟現狀,其實每天的日常生活都能感受的到。比如各行各業的繁榮情況,比如各經濟產業的多元化,比如生活的便利程度等等,這都是經濟發達的表現。

所謂開放的人文環境,就與地域相關了。相對於東北,南方很多城市的人文環境更加開放。這麼說可能不太容易讓你理解,繆老師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沒有人脈、沒有關係、沒有錢也沒有權,能不能生活的開心快樂,感受到公平?這就是人文的一種最最普通的體現。

綜上所述,經濟和文化是東北大學教師流失的主要原因,你贊同嗎?

我是繆登峰,歷盡十年考察千所大學的“大學活地圖”,期待你的點贊、轉發、評論和關注哦~!


繆老師妙筆生花


本人東北人,遼寧人一個。我13年大學畢業,是全國前十名的名牌大學。家裡讓考公務員,我當時報考瀋陽的公務員,瀋陽和南方不同,雖然也是公開招考,但是很多專業都是特招的,就是去指定院校招人。其實那些他們去招人的學校挺一般的,我們這些名牌大學畢業的反而沒什麼機會了。

然後我的高中同學,北航研究生畢業,畢業後去大連一個國企找工作,面試的時候,對方直接和他說,你不要來了,我們都是要瀋陽航空的學生。估計應該都是內定了。無奈之下,他去了深圳。

作為東北人,都希望自己的家鄉好,希望能留下來東北好好建設家鄉,但是,現實非常無奈。

現在我們高中同學裡,回東北的越來越少了。沒辦法,想回去也不能回了,在南方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現在慢慢適應了南方的生活和工作,但是還是希望家鄉好。


老於聊公考


一次高鐵上,路遇一對大學教授夫婦,他們剛剛從東北某大學辭職,去新單位報到。

原單位哪裡沒說,新單位哪裡也沒說。

女性不願意聊工作的事,男性也是很含蓄地表達了對東北工作環境的失望。

他們也是糾結了許久,到新單位考察幾次,最終在孩子上了大學之後,決定離開原單位。

沒有比較就沒有選擇。人到中年,選擇放棄穩定的生活,更需要勇氣。可是有了重視人才的環境,他們捨不得放棄實現自己價值的機會。。

“雙一流”時代,人才爭奪戰是一場迴避不了的殘酷競爭,不重視人才的高校必然面臨著嚴重的人才流失困境。

雖然教育部明確指出不鼓勵從東北地區高校引進人才,但事實上,高校合理招攬人才無可非議,教師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發展平臺也無可厚非。

優秀的人為何不選擇有更多發展機會的平臺?

一紙公文擋不住人才流動的步伐,他們愛國愛家,也愛自己。

東北地區的高校要留住人才、引進人才,只有增強自身的吸引力才是根本。依靠政策手段,或者強壓方式是留不住人的。

東北目前不具備地理優勢和經濟優勢,要想留住人才,只有努力創造學術環境優勢,用事業留人、用情感留人。

如果校方從福利待遇到學術環境,從教授的個人生活到家庭的後顧之憂,都不讓教授困擾;如果校方能夠給教授們創造一個能夠體現尊重知識分子、重視知識分子的工作環境,也許教授未必會選擇離開。

當然,教授們也得重視合同契約精神,建立按契約辦事,合理流動的環境。


媽咪老師


  • 東北地區最近十幾年人才流失情況的確是比較嚴重的,現在已經慢慢的開始波及到高校教師了。
  • 待遇。可能東北地區高校教師選擇去南方高校當老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方學校能夠開出的待遇要比東北高校高很多。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年輕人在東北高校能夠拿到一月1萬元的收入,而到南方高校已能夠拿到一月2萬元的收入,他們肯定是能心動的。
  • 跟風趨勢。有的高校老師看著自己的同事到南方高校發展的很好,所以自己也就心動了;可能再加上前同事的鼓吹,自己就更加的心動了,讓自己的前途是聯絡一下南方高校的職位,如果條件合適的話就會跳槽到南方高校。另外,東北高校教師跳槽的南方,可能也是因為受到了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現在很多東北人都去廣東廣西海南這些省份發展,這些高校教師可能也有朋友去南方發展,所以他們就跟風去了南方發展。


  • 經濟發展。最近一二十年東北的經濟發展的確是很緩慢的,東北地區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而且這些工業企業大部分屬於國企,最近一二十年因為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導致這些企業虧損比較嚴重。如果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的話,本地的財政收入也就會降低很多,這也會影響到當地政府補貼當地的高等教育發展。如果高校得到的教育經費比較少的話,那麼學校裡面老師的收入水平可能也會比較低。相對應的話,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很不錯,高校得到的政府補貼也很多,高校教師的工資待遇水平也很高。


  • 氣候。另外一個影響東北高校教師到南方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氣候。東北地區冬天的時候,氣溫能夠達到零下三四十度,而廣東、廣西、海南這些省份冬天最低氣溫只有個位數,相對來說南方是要比東北宜居的。
  • 社會人情。東北地區的人情比較複雜,辦什麼事情都需要社會關係,可能這樣的辦事模式也影響到了學校的管理,高校教師覺得自己的才能在學校裡得不到正常的發揮;東北地區高校的教師認識到了問題的癥結,覺得如果去南方高校任教的話,好好做科研說不定能夠被重用。


饕餮視聽


本人就是遼寧人,現在在北京一所大學讀博,即將畢業自己也面臨回家還是在外地的選擇,想說下自己的真實想法:

首先,待遇是一個比較大因素,南方工資水平確實要比北方好很多(北京除外),特別是對於大學老師和研究生,浙江江蘇的單位往往提供大量的科研啟動資金和安家費,相比之下北方几乎沒有。

其次,與個人發展的專業方向有關,北方多是傳統重工業加工製造業,南方多是互聯網等高科技企業。現在各大高校的熱門專業多集中在計算機通信等,必然導致畢業就業傾向南方。

最後,感覺與南北方人生活方式有關,北方多國企,家裡人都會認為公務員是最好的工作,人工作的活力相對較弱,而南方多是私企,工作的動力比較強,會導致一些充滿熱情的大學老師和研究生更傾向於去南方。

當然生活環境空氣質量也會有影響,但可能我更在意前三點


痘痘的垂死掙扎


很正常的人才流動現象,有的老師也是被“挖”走的。


一些中西部知名高校的教授、學科帶頭人因為各種原因出走學校,往東部或沿海發達地區名校或普通大學任教最近幾年非常普遍。經濟發達地區的985高校或非重點大學都會將人才引進的眼光瞄準中西部的好大學,尤其是東北、西北的985、211高校,然後挖人。


這種現象被戲稱為“孔雀東南飛”。


以地處西北的蘭州大學為例,改革開放以來流失的人才,可以再辦一所蘭州大學。主動走或被挖走的老師中很多都是學科帶頭人、院士、準院士,蘭州大學的某些學科出現了塌方和斷層。但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和辦學條件的改善,蘭州大學人才流失的現象的得到了遏制。


東北、西北地區高校人才流失嚴重的原因:


1.經濟發展的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沿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起來,把中西部地區,尤其是東北和西北地區遠遠的拋在後面,經濟差距逐漸拉大。經濟發展一滯後,基礎設施、環境衛生、醫療健康、教育水平就會和東部地區產生差距。而且地方政府難以在資金方面大力支持當地高校的發展。


一方面,經濟發展的落後,生活條件、質量和東部地區差距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的大學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有效支持,發展受限。


辦學經費就是一個例子,同樣是985高校,卻不同命。蘭州大學2019年的教育經費卻不到浙江大學的四分之一。辦學經費,都沒有經濟發展水平更好城市,武漢、成都的211高校武漢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多。地方政府支持的不足,是重要的原因。

“倉裡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面對這樣的狀況,很多西部、東北地區高校的老師為了自身事業和家庭,就會選擇出走,到物質條件更好的東部、沿海高校任職。


2.高校發展的搶人大戰。

師資力量是衡量高校實力最重要的一個標尺,也是培養人才,提高辦學質量的關鍵。師資隊伍強,學科科研實力就上去了,就能培養更多為優秀的人才,學校的知名度、社會認可度就更高。

所以,人才競爭是高校競爭的根本。


中國有2000多所高校,985高校就是39所,211高校有100多所,各個學校,尤其是綜合性大學,開設的專業都大同小異,你有的專業,我也有。然而,由於辦學屬性、歷史原因,師資力量分佈卻不是均衡的。


即使是211高校,也有著其他985高校所沒有的優勢專業學科及雄厚的師資力量。比如,雲南大學的民族學,就比中山大學的民族學學科實力強。

即使是清華北大,也有自己的弱勢學科。比如,清華北大的醫學和農學學科就比較薄弱。在教育部公佈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排不上號。


為了發展自己的弱勢學科,東部、沿海高校財大氣粗,不惜花重金從中西部高校挖高層次人才,包括院士、長江學者、傑青、資深教授。


即使是學科實力相差不大的兩所高校,如果其中一所高校經費充足,那麼他們也會從其他高校挖走人才,來壯大自己的學科實力。


人都是往高處走,大學老師也一樣。他們也希望能到條件更好的地方生活,在科研條件、資源更好的高校潛心研究,也希望能給家人和後代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面對別的高校開出更好的條件,大學教授也是人,他們也會心動。


東部高校挖人大戰可休矣


教育部長曾表示,“東部各高校,請對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他疾呼:“挖走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

教育部已發文要求,堅持正確導向,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並明確提出,“不鼓勵東部高校從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引進人才”。


神奇小鯉魚


會扭轉的,就像剛改開時,中國最聰明的年輕人都千方百計出國,很多人出去了,但沒見他們有啥成就,前些年還能回來參加同學會,講講西方的發達先進,環境好之類,現在很多人都不敢參加國內的同學會了,因為混的比當年不如自己的同學差的多,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以東北的各種資源稟賦,是中國具有最先實現現代化的潛力的地區之一。前些年南方發展的快就一定會延續嗎?吐楊吐森破!經濟發展自己不去平衡,必然會有一股力量出現去達成平衡,比如,貿易戰出現,一旦惡化,然後出口受阻,外資撤離,巨量的代工廠停工,南方工業還剩下啥?工業萎縮,那一畝三分地能吃飽飯嗎?人餓死了有一百套房子有意義嗎?當年宋朝比契丹金朝蒙古富裕多了,怎麼被壓著打?後金和清朝比明朝落後吧?最後誰是誰的奴隸?

一時的富裕不是永遠的,富裕也不是決定一切的。

東北必將崛起,歷史的天空有個聲音在迴盪,失東北必失天下!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歷史的邏輯一定會起作用,儘管可能換個方式途徑。


大東北龍


人才流動是正常現象。

這幾年東北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出現向南方大規模流動的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作為曾經的高校教師,我的很多朋友都到南方了。

對這個問題有著最直接的感觸。

大致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3個方面:

1、待遇差別太大了

有人可能說近幾年東北經濟不景氣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放到別的行業,這的確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但是,對於高校教師來說,

東北經濟不景氣不是根本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幾年南方的高校瘋狂引進教師,

給出的條件誘惑力太強了。

舉幾個我瞭解的例子吧。

(1)廣東省、浙江省等沿海城市的待遇:

博士、副教授一次性引進費用大概30萬—70萬不等。

提供中轉住房,科研啟動金,給購房補貼、除了工資還有津貼。

(2)西南貴州、雲南、重慶和四川等省份的待遇:

東南沿海引進人才的待遇高可以理解,

但是西南省份這兩年也在瘋狂引進高校師資。

攀枝花學院引進博士的費用是60萬。

大家想一下,從東北到南方,換個單位就到手幾十萬。

這個誘惑大不大?

2、工作環境的原因

東北機制、體制僵化,

在高校也是一樣的,官僚主義盛行。

南方在這方面要好很多。

大家同樣有能力,

在東北不靠關係,可能很難出頭。

但是,在南方,尤其是珠三角和長三角關係的影響就淡化很多。

3、氣候的原因

雖然東北冬天有暖氣,

但是一個冬天的戶外運動太少。

年齡大了,氣候寒冷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

所以東北人冬天還是願意到南方過冬,

於是三亞變成了黑龍江省三亞市。

東北有不少博士、教授到南方工作,

也會考慮氣候的原因。


雷哥觀教育


各行各業都有這種現象,付出同樣多的努力,取得一樣的成績,如果一個單位給你5000元/月,另一個單位給你50000元/月,你選擇哪個?!

所以我們還是要講實際,一味談不食人間煙火是不對的!


平淡是真oymlq


這種現象確實存在,許多博士、教授、包括一些高校的學生都願意選擇南方就業。概括起來就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南方經濟的發達,豐厚條件的吸引。

最近幾年,南方特別重視人才的吸引,有的落戶,有的用分房,有的年薪幾十萬來吸引,還有的可以安排家屬工作,科技人才引進補貼等等搶人手段。這樣優厚的待遇之下,自然吸引更多的人才。最典型的就是前一階段,深圳的招聘有錢、有閒、有尊嚴,怎能不吸引人眼球?



二、自然環境的差異

一些高材生,北方的可以適應南方,但是南方很少能適應北方冰天雪地的寒冷,特別是些年紀大的父母,都希望去南方溫暖的地方可以跟著去養老,卻很少有父母希望上冰天雪地的地方,未來很不適應,容易生病等等。這種南北方氣候的差異,也導致了一部分人去南方。

三、對教育對人才的重視態度

最近幾年,我們看南方對人才的搶奪如火如荼,想盡了一切辦法,用盡了一切手段挖人才,因為執政者知道搶人才就是搶未來經濟的發展。

但是北方觀念落後,招聘的時候仍然採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雖然有一些考試是相對來說還是公平,但是有一些事情還是需要走關係,找後門,對人才也沒有做到十分的重視。重關係、輕能力這都影響了人才的選擇。

我們從高校的雙選、招聘可以看到,南方的學校往往十月份,九月初就開始了招聘,而北方的一些用人企業單位在第二年過了年之後才開始動作。這樣的搶人速度大大落後,也決定了一些人才的流失。



四、事業發展的前景

南方重視真才實學,所以一個人真有本事就可以任其翱翔發揮,真的可以在事業發展過程當中,有一個美好的前景。但是北方仍然採用了舊的升遷模式,甚至裙帶關係,這些大大傷害了一些有才華,想做事情的人。這種落後腐朽的用人機制,導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

五、南方良好的配套生存環境

南方經濟發達,也導致了一系列的配套生存環境發達,比如說高超的醫療條件,教育條件,還有一些資源的整合,都比北方先進。這就導致了很多家長為孩子著想,也要盡力的去南方,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給老人更好的醫療。


作為北方人,真的希望家鄉能夠進一步的完善改進,能夠吸引大批量的人才留下,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做貢獻。也希望我們的教育環境、用人理念能夠大大的改善。把真正的人才留住,把北方的經濟提升上來。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