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种不出东西,中国土壤没日本肥沃?原因得从100多年前说起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我国本来就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国家还设置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当然要想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光有耕地面积是不够的,保证土地的质量和土壤肥力也很重要,不过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农村的土地使用情况并不理想。

地里种不出东西,中国土壤没日本肥沃?原因得从100多年前说起

近几年来,总能听到很多农民抱怨地里越来越种不出东西来了,虽然种植技术和耕作方式比前些年进步了许多,但是很多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有所下降,在农民看来,这和我国农村的土地质量下降有关,这些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的土壤因为肥力流失严重,变得一年不如一年。相比之下,日本农村的土地却不存在这种情况,日本土壤不仅有机质含量很高,种出来的农产品质量更是没得说。那么中国的土壤为啥没有日本肥沃呢?

地里种不出东西,中国土壤没日本肥沃?原因得从100多年前说起

在土地质量方面,中国和日本之所以会有这么明显的差距,主要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在中国种过地的农民都知道,农村的很多土地不仅很少休耕,还存在过度利用的情况,前些年农民只顾着提高粮食产量,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化肥不说,还提前透支了土壤的肥力,与日本的土地利用方式大相径庭,那么日本人是如何利用土地的呢?

地里种不出东西,中国土壤没日本肥沃?原因得从100多年前说起

首先,日本对土壤的管理十分重视,早年间日本农民改良土壤主要有两种方式,包括果园生草和堆肥,与使用大量的化肥不同,日本的堆肥主要是在每年秋天进行,把落叶、秸秆和牛粪等动物粪便收集起来,经过四五个月的发酵以后变成有机肥。通过这种堆肥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还提高了土壤的活性,土地结板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其次,比起中国的秸秆还田导致的一系列土壤问题,日本对秸秆的利用也更加有效,以果园为例,在土层翻耕和移植幼苗的时候,日本农民都会用秸秆盖住幼苗的根部,之后再用一层泥土覆盖,这样不仅能对果园起到保护作用,秸秆所携带的植物养料也能够直接被幼苗根部吸收,除此之外,秸秆在和泥土混合之后变成堆肥,也能作为植物的养料,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地里种不出东西,中国土壤没日本肥沃?原因得从100多年前说起

另外,日本和中国的土地质量差距之所以会越来越大,最早的原因还得从100多年前说起,早在1893年,日本就开始对全国的土壤进行综合全面的检查,之后就一直有专家进行土壤研究工作,日本设有几十个县级农业实验站和实验室,专门收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由专家们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就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对农村土地的破坏。

地里种不出东西,中国土壤没日本肥沃?原因得从100多年前说起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日本的土壤才能一直保持肥沃,近年来,虽然堆肥的日本农户已经不多了,但是果园种草这种保持土壤肥沃的方法却传播的很广泛,在中国也有很多果农认同并且效仿起来,通过果园种草,不仅该晒了土壤条件,果品品质也有了较大的提升。看来中国的土壤肥力之所以会一年不如一年,主要还是因为土地利用方式出了错,在这方面我们日本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关于土地利用,你还有哪些看法?欢迎留言和我们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