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2%的大學生存在“拖延症”,如何迎來真正的“時間自由”?

近日,#女大學生幫治拖延症一天5塊#話題衝上熱搜,閱讀量高達2.6億。評論區,很多網友都表示:“需要有人監督自己的學習”“這樣貼心的同學自己也想要”......


97.12%的大學生存在“拖延症”,如何迎來真正的“時間自由”?


可以看到,當代社會,很多大學生都存在著拖延症的問題。《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結果就曾指出,97.12%的學生認為自己有或偶爾有“拖延症”。

表面上看,拖延症並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特別大的影響。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前期看似玩得很開心,等到了deadline,就會被越來越緊迫的任務期限逼得喘不過氣來。

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圈兒的大學畢業論文明明2月份就可以開始寫了,卻一直拖到了5月底。結果是拍畢業照的時候,舍友都在那輕輕鬆鬆地合影留念,我卻頂著兩個大大的熊貓眼,露著虛弱的微笑,時刻惦記著自己的半成品論文,太痛苦了!拖延症更像是麥粒腫一樣的小病,雖不致命,卻讓你時刻疼癢。

97.12%的大學生存在“拖延症”,如何迎來真正的“時間自由”?


不過,拖延症並不是因為我們不能意識到任務的緊迫性,相反,很多時候,我們明明清楚地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卻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有意識的拖延......

比如,每逢考試,圈兒的好友A同學很早就開始唸叨著要早點複習專業課,然而,等到考試的前一天晚上12點了,她還在一邊慢悠悠地玩手機,一邊安慰自己,“再玩一會兒,就一下下,拖一會又能怎麼樣呢,明天的考試總會過去的。”

97.12%的大學生存在“拖延症”,如何迎來真正的“時間自由”?


這句話聽著是沒錯,但是正如盧思浩在《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中寫道的那般,“拖延和等待是世界上最容易壓垮一個人鬥志的東西。”

試想一下,第一個任務的deadline是週五,你在週四的晚上完成了,由此認為“反正最後一刻都能做完,等到最後一天做完不就好了嗎?”

在這樣的心理暗示下,這個任務拖一會,那個任務拖一會,當某一天,好幾個任務的deadline撞在一起,不能快速有效地解決的時候,就會讓人產生自我懷疑甚至於崩潰的心理。

97.12%的大學生存在“拖延症”,如何迎來真正的“時間自由”?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同學想問,拖延症可能會產生如此嚴重的心理問題,是不是意味著存在拖延症就需要及時就醫呢?

其實不是的,大多數時候,絕大多數人的拖延症都是選擇性發作的。小夥伴們仔細回想下,面對想要的衣服包包、想吃的零食、想追的劇和愛豆、想打的遊戲時,即使在忙的情況下,也要擠出時間去做。

而當面對著一本枯燥乏味的專業書,一項毫無頭緒的任務時,我們才變成了那個令自己厭惡卻沒有辦法改變什麼的拖延症患者。某種程度上講,我們拖延這項任務,不是因為我們不想立刻開始,而是因為我們內心深處對任務的認知是:“這項任務我不喜歡,不想完成”,從而產生牴觸情緒,不願繼續下去。

97.12%的大學生存在“拖延症”,如何迎來真正的“時間自由”?


如何避免拖延症,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圈兒從自己多年的拖延經歷出發,給拖延症晚期的小夥伴們三點建議

一是:轉變態度,調整“不喜歡”為“喜歡”。

戰勝拖延症的第一步是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並想法設法地創造自己對於未知的任務的興趣點。

比如,不想複習一門專業課的時候,和暗戀的對象約定:“我複習完了,幫你複習”,一想到早點複習完,能獲得和暗戀對象相處的機會,是不是頓時特別感興趣。當我們喜歡上了這項任務,對待任務的積極性自然就上來了。

二是:理好框架,分解任務逐步降低難度。

擺正心態後,面對毫無頭緒的事情,在無法快速實現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對任務進行全面的把控,並通過分解任務降低難度,從而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感,以此激勵著自己圓滿完成任務。

比如,圈兒每次寫稿子的時候,都會先確定好大致框架,再具體劃分那個時間段完成哪個小部分,通過複雜任務簡單化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

三是:放下手機,認認真真地著手去做。

很多時候,即使我們已經分解好了小目標,卻敵不過手機的誘惑,在不知不覺中就荒廢了大半的時光,毀掉了自己的學習計劃和自信心。

如果是上學的小夥伴,可以嘗試著複習的時候把手機放在宿舍。在沒有手機干擾的情況下,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這時候,學習效率特別高,圈兒當年高考就是這麼過來的。

卡耐基曾說過:“不再拖延,不再忽視,因為我不可能重新來過。”最後的最後,祝願大家都能在重要的事情上擺脫拖延症提高效率,迎來真正的“時間自由”。

文內圖片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