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典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經營門道

一個典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經營門道

蟈族老年養護院成立於2010年,由族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屬於民辦性質的養老院,與族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體的,日常行政事務由辦公室統一負責,而養護院另設一名院長,負責養護院的日常管理事務。

作為一個資深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蟈族老年養護院從成立至今已經走過10年曆程,見證了中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今天,我們剖析該老年養護院的經營內核,以資借鑑。

項目詳情

蟈族老年養護院位於D市主城區,靠近公園,周邊環境優美,交通便利。養護院採取“樓上養老、樓下醫療”的模式。一樓是族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約有2000㎡,基礎設施齊全,設有全科診療室、康復室、檢驗室、曰間病房、輸液廳、中西藥房,面向社區居民,是定點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樓上三層是養護院,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有115張床位,設有病房、護士站、辦公室、老年活動室等。

一個典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經營門道

養護院生活環境良好,醫療設備齊全。

養護院有床位115張,單人間、雙人間、多人間,老人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每個房間都都有獨立衛生間,配有液晶電視、電話,床頭還安裝了呼叫系統,設施設備與醫院病房一樣,老人需要服務時可以直接呼叫,護理人員就會趕到。

為豐富老人的生活,養護院還設有老人活動室、棋牌室、閱覽室、多功能廳等。養護院整體的裝修風格溫馨,為老年人提供了舒適的居住環境。

一樓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專業的醫療設備,X光機、彩超、12導聯心電圖機、半自動生化分析伩、血流變檢測儀、尿十一項檢測儀等先進儀器。樓上養護院的老年人在需要檢查時,這些設備可以直接送到樓上,老人在床上就可以完成基本的常規檢查。養護中心還與D市中心醫院建立了轉診制度,為養護院的老人開通就診的綠色通道,對於病情嚴重老人,會及時送到D市中心醫院接受救治。

蟈族老年養護院主要接收8類人群。

(1)神經系統(如腦卒中、腦外傷後、神經元病等)致殘,大部分或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病情穩定不需要搶救的老年人;

(2)植物狀態老年人;

(3)癱瘓無手術指徵的臥床老年人;

(4)手術後病情穩定,需要特殊護理的老年人;

(5)患有各種老年病、慢性病,但是大部分或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或是伴有壓瘡或氣管切開者,需要住院護理的老年人;

(6)臨終關懷患者,瀕臨死亡的晚期病人;

(7)生活上能自理,但患有慢性疾病,需要提供應急醫療安全服務的老年人;

(8)家屬需要短期託管的老年人。

蟈族老年養護院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實行分級護理,分為四個等級進行護理。蟈族老年養護院入住對象95%以上為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處於臥床或半臥床的狀態。

特級護理的老年人氣管切開,身上通著鼻管和尿管,意識不清,飲食功能喪失,要鼻飼,還需要為他們做吸痰、氣管等護理。一級護理的老人佔大多數,意識還清晰,癱瘓在床,飲食需要護工來喂,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二級護理的老人屬於半自理狀態,不能行走或者要藉助柺杖,吃飯、穿衣功能完好。三級護理的老人完全可以自理,身體基本健康,有的患有老年人慢性疾病。

一個典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經營門道

蟈族老年養護院擁有規範的管理制度。

針對老人入院前、入院後製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全方位為老人服務。養護院對入院老人做了如下規定:

(1)該養護院接收的老年人男性年齡在60週歲以上,女性年齡在55週歲以上;

(2)入院前要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體檢,並將體檢報告和病歷交給院方;

(3)養護院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進行等級評估,明確服務的內容;

(4)與家屬簽訂入院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5)入院老人要繳納3000元的備用金,用於老人入院期間的檢查、治療和用藥費用。老人需自備換洗的衣物,可有一個月的觀察期,老人如有不適,可離開養護院。

入院後,為能夠為老人提供良好的服務,養護院還有一系列的服務規章程序,如《老人作息制度》、《養員生活護理級別及洗澡安排》、《護理員每週工作計劃》、《安全管理應急預案》、《一週食譜》等管理措施,為老人的日常起居和生活安全提供管理和保障。

根據老年人的自理程度,將其分為特級護理和一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每個樓層都貼有養員的名單,有房間號、自理程度、護理級別及具體的服務安排等具體信息,方便工作人員及家屬查看。

養老機構的收費問題也是老人考慮入住的重要因素。蟈族老年養護院實現了“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在收費方面也是有所增加,與普通的養老院相比,收費還是相對較高的。蟈族老年養護院對入住繳費情況做了明確的劃分,具體如下表所示:

一個典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經營門道

養護院根據老年人護理級別和入住的房型,採取不同的收費標準。生活三級的三人間每個月的費用在3000元左右,根據護理級別的提升,收費有所增加,最高在4000元左右。若需要特殊護理的老年人,還要額外增加護理費和醫療器材費,比如吸痰護理、氣管切開護理、壓瘡護理等。

另外,D市政府還根據老年人身體狀況的不同,給予每位入住的老人每月一定的補貼。其中不能自理老人每月補貼400元,半自理和自理的老年人每月補助200元。蟈族老年養護院在2016年已納入醫保範圍,入住養護院的老年人,將按照醫保住院病人的診療項目和收費標準進行收費和報銷。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入住老人及家庭的經濟負擔。

一個典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經營門道

人力資源與服務狀況

“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水平與其所擁有的護理人員的數量有很大的關係。筆者對蟈族老年養護院醫護人員情況做了調查,基本情況如下表:

一個典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經營門道

筆者調查發現,蟈族老年養護院有醫生15名,護士21名,護工10人。醫生資歷高,主任醫師5名、副主任醫師6名、醫師4名,大部分主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都是D市各大醫院退休的,從醫多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除此之外,養護院還配備藥劑師、財務專員等,分管養護院的收費和藥品管理。

蟈族老年養護院有護士21名,護士的平均年齡在28歲,大部分都是衛生院校畢業的學生,專業素養高。每天會有醫生護士來查房,為需要的老人做身體檢查。護士要為臥床的老人提供日常護理服務,掌握製氧機、霧化器、吸痰器、鼻管、尿管等專業的護理技術,護士站24小時都有護士值班,隨時為老人服務。

在老人用藥方面,養護院嚴格管理,所有藥品由護士保管,每位老人一個藥盒,老人的用藥都是由護士直接送到床前,提醒老人按時服用藥物或協助喂藥,另外,嚴格檢查藥品的質量,妥善保管藥品,確保老人的用藥安全。

蟈族老年養護院有護工10名,平均每個護工照顧9名老人,與醫生和護士比起來,平均負責的人數最低,但是護工的工作量是最大的。護工每天要對老人的日常生活進行照護,尤其是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每天喂水餵飯,擦洗身體,翻身按摩、大小便護理等,平均每個護工負責的不能自理老人有7個左右,工作量大,每天需要逐個照護。護工的平均年齡在45歲左右,大多數都是務工人員,素質偏低。蟈族老年養護院醫生、護士、護工相互配合,形成“醫-養-護”一體的專業化服務,共同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一個典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經營門道

蟈族老年養護院“醫養結合”的優勢

蟈族老年養護院是社區衛生中心開展“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服務的實踐典型,在居民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開辦養護院,實現“醫-養一護”一體化的專業服務,具有很多的優勢,也為其他地區“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服務的發展提供了借鑑。

1.醫療條件優越,服務水平高

蟈族老年養護院採取“樓上養老、樓下醫療”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資源優勢:

一是服務設備齊全,中心擁有X光機、彩超、半自動生化分析儀、血流變檢測儀、12導聯心電圖機、尿十一項檢測儀等先進儀器,在老人需要的時候,所需要的醫療器械可以送到老人的病床前,直接為老人做檢査,免去老人轉院的舟車勞頓。為臥床病人提供製氧機、霧化器、吸痰器、接尿器等設備,提供專業的醫療護理。

二是醫護人員充足,醫生資質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護士人員充足,且醫護水平專業性強,還有D市著名的專家坐診。養護院護士對老人進行24小時監護,每天有醫護人員進行查房。為臥床病人做日常護理,入住的老年人打針吃藥和常規的身體檢查在床頭都可以解決。

三是直接與醫院對接,服務便捷。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建立轉診制度,開通養護中心至D市中心醫院的預約就診綠色通道,當入住老人出現緊急病情時,可以迅速轉至醫院救治。便利齊全的醫療設備和高水平的醫護人員可以為老年人提供了優質的醫療服務,這是蟈族老年養護院中最突出的優勢。

除此之外,蟈族老年養護院還有專業化的康復訓練服務,例如針灸按摩推拿等,配合藥物治療,有利於改善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這種醫療服務也是其他養老機構不具備的,是蟈族老年養護院“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亮點。

一個典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經營門道

2.醫養銜接程度高,責任明確

首先,蟈族老年養護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歸屬於同一院長管理,由院長控制整個機構的運營與發展。對外,他是主要負責人,一旦出現問題,要由院長負責處理,責任清晰明確,不存在利益衝突。

其次,在管理上,樓下負一層是中心的辦公室,設有院長辦公室、中心辦公室、財務室等,分管整個養護院的行政事務和財務問題。養護院在二樓也設有自己的辦公室,由一名院長管理,主要負責護士、護工的管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問題,安排住院等。“醫養結合”強調“醫”和“養”的協調性和持續性,蟈族老年養護院醫生、護士、護工相互合作、職責明確,醫養銜接程度高,服務具有持續性。

3.具有國家醫保做支撐

目前我國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已經實現了全民覆蓋,但是,只是在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享受醫保定點服務,而對於很多中小型養老機構內部設立醫療室,這種性質的“醫養結合”資質低,很難納入到醫保定點的範圍。

而老年人在選擇“醫養結合”型養護院的時候,看重其所具有的醫療資源優勢,而養護院是否納入國家醫療保險報銷範圍之內,影響老年人的選擇。老年人屬於社會的弱勢群體,沒有經濟來源,依靠退休金和自己的積蓄,有的靠子女供養。醫療和養老方面的費用會花費他們大部分的積蓄。

如果入住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沒有納入國家醫療保險報銷範圍之內,不能享受醫保待遇,這會加重他們及家庭的經濟負擔。而蟈族老年養護院恰恰具有這天然的優勢,成為吸引老年人入住的一大重要原因。

族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D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定點機構,具有醫保結算權。蟈族老年養護院在2016年己納入醫保範圍,入住養護院的老年人,將按照醫保住院病人的診療項目和收費標準進行收費和報銷。藥品報銷方面,門診醫療費符合醫保規定範圍的,可報銷45%。入住的老年人可以像住院一樣,享受同等的醫療保險報銷待遇。有了醫保做支撐/可以吸引更多老人,使服務惠及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4.距離社區近,地域優勢突出

社區是我們熟悉的生活環境,在靠近居民社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養老機構符合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有很多老年人拒絕入住養老院,認為自己被拋棄了,在養老院中會產生失落感,抑鬱情緒。而蟈族老年養護院的一大優勢就在於,靠近社區,將老人送到這裡,一方面老人的歸屬感較強,在這裡可以找到熟悉的社區居民,彼此之間相互慰藉。

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子女去探望父母,老年人可以感受到家人的關愛。在調研中,就遇到一位阿姨推著父親散步。這樣,子女下班空暇時間就會來照看自己的父母,也為家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目前蟈族老年養護院的入住率100%,供不應求,受到了周圍社區居民的歡迎。這是蟈族老年養護院的一大地域優勢。

政府部門在大力倡導與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向基層延伸,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醫療康復功能。大力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社區、居家養老結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辦養護院符合我國的國情,覆蓋面廣,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而蟈族老年養護院走在了發展的前列,為D市積極推廣基層“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樹立了典型。

一個典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經營門道

蟈族老年養護院“醫養結合”存在的問題

筆者通過觀察並與蟈族老年養護院中的醫護人員、院長和老人交談,發現蟈族老年養護院“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在運行中存在一些問題,阻礙目前的發展,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護工人員數量不足,工作量大

目前蟈族老年養護院護工與老年人的比例為1:10,一個護工至少需要護理七八個失能老人,護工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很大。護工的平均年齡在40週歲以上,文化水平低。

據蟈族老年養護院的院長介紹,“中心的護工很多都是社會招聘來的,多為外來務工人員、下崗職工,缺乏專業系統的培訓。他們文化素質低,招聘來以後要經過長時間的專業培訓,才能上崗從事服務工作。而年輕人來了根本幹不了這裡的工作,以前也有過一批專科院校的護理人員來工作,但是,工作強度高,又髒又累,工資待遇普遍較低,社會認可度低,尤其是護理員,他們的工作強度高,承受心理壓力較大,很快就離開了。”

護理人員數量不足、素質偏低是阻礙“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的一大因素,失能老人的數量在不斷地增加,而醫護人員卻越來越難招聘,供需矛盾突出,這.也增大了在職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會出現照護老人不周等問題,使服務質量下降。

2.缺乏心理慰藉等專業化服務

在對養護院進行調研時發現,養護院的失能老人大部分情況下都只是在自己的房間,很少到外面活動,每個房間裡都有一臺電視機,老人只能在房間裡看看電視。而養護院為老人提供的娛樂活動也是唱唱歌等,很無聊,一些老人不願意參加。

這些入院的老人大多數都是子女不在身邊的,他們缺乏親情,心理有失落感,他們渴望被關注。再加上有些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會產生無用感,脾氣會很暴躁,對護工很挑剔,心理狀態不良也會加重他們的疾病,反而不利於身體的康復,這會導致老人變得抑鬱、焦慮、自閉等。

失能老人對於精神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而蟈族老年養護院所提供的服務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筆者在調研中也發現,養護院在介紹時寫到本院可以提供心理慰藉、臨終關懷等服務,而在實際的服務過程中並沒有。養護院中沒有聘請專業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來為老人開展心理方面的服務,而院長表示,這方面的工作都是由護士和醫生來做的。

從調研中發現,所謂的心理輔導就是一些簡單的娛樂活動,老人的積極性並不高。但是,老人對於精神方面的需求是很強烈的。在調查中筆者還發現,實際護工人員也是需要心理慰藉服務的。他們長期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老年人的負面情緒可以向他們發洩,可是他們卻沒有地方發洩。加上沒有假期,工作壓力大。這些工作人員也需要專業的社工和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疏導,這方面的服務欠缺。

一個典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經營門道

3.整體收費偏高,政府補助力度低

從蟈族老年養護院的繳費標準看,蟈族老年養護院的收費是偏高的,最低的標準也要每個月三千左右。

調查中發現,當前入住的老年人中60%是退休工人,他們有自己的退休金。由於工資水平的差異,退休工資較高的為三四千左右,他們每月的退休工資即可繳納護理費用。而一般水平的退休工資在兩千左右,不夠每個月繳納的護理費,還需要子女補貼。

另一部分是沒有退休工資,是靠兒女養活的,護理費用也由兒女繳納。D市失能老人達8.8萬,是否每個失能老人都能住得起養護院,而對於那些家庭經濟情況一般的老人來說,每個月三千多的費用是難以承擔的。

D市政府對入住養護院的老年人給予經濟補貼,但是力度有限。自理和半自理老人每人每月補助200元,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每人每月補助400元。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的退休金會出現供給不足的問題,老年人又沒有經濟收入,僅僅依靠老年人的養老金來支付入住養護院的費用是很困難的。

4.發展不均衡,“一床難求”和入住率低問題

蟈族老年養護院有兩個院,一院位於田夏街,靠近居民區,交通方便,成立時間較早,吸引了周圍各個區的老年人入住。發展到目前,己形成“一床難求”的局勢,目前處於走一個進一個的狀態,已有很多預約入住的老年人等候入住。而有限的地域空間和醫護人員,難以滿足大量老年人的需求,同時也限制了養護院的發展。

而新成立的二院在太平公園附近,所處位置離市中心有點遠,交通不是很方便,很多家人就不願把老年人送到那邊去。即使二院的環境等條件都優於一院,還是存在入住率低的問題。兩院發展不平衡,也給養護院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養護院的院長認為這是目前養護院發展過程中的困境,政府部門應該給予用地優惠政策,擴大社區養老用地,這樣才能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醫養結合”養老服務。

一個典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經營門道

發展機構“醫養結合”的建議

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未來一定會是一條規範化、制度化之路,建立完善的醫養結合機制,為醫養結合穩定、養老健康化發展保駕護航。因此從機構角度結合本次研究的“K”頤養園,筆者對醫養結合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人才引進,培育專業化隊伍

醫養結合養老專業服務人才培養日趨朝著綜合化、社會化、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養老服務機構應該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積極發展養老產業,擴充養老人才隊伍,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

提供服務管理技能實訓實習場所,開展養老護理實踐的高等教育和訓練,提高現有行業人員的技能素質,不斷提升人員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提供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顧及掌握一般老年人常見情況的應急處理。與培養護理專業的學校建立合作關係,組織學生到養老機構參加實業與社會實踐,加強與學校的聯絡活動和實踐教學活動,從而提高養老服務意識與技能,推動學校與機構服務活動的開展,促進校企之間完成有效對接。

2.創新人性化服務,完善醫療養老服務體系

醫養結合中“醫”是指醫療護理,“養”是照料,包含醫學照料和生活照料。為老人提供滿意的優質化服務,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通過創新人性化服務加強精神文化層面的“軟服務”。關心老人,首先要了解其性格特徵,對於失能老人更要了解其所患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更要了解老人們的心理反應,進而掌握其心理需求,很多時候老人們語言溝通不流暢,護理人員應該學習並運用人性化語言進行溝通。

為滿足不同層次老人的多元需求,構建和完善適合實際的醫療養老服務體系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機構在服務上應該專、精、優方向上發展,同時尋求與醫院等機構合作,積極整合資源,服務體系應是包括政府,社會的供給,政策導向等一系列主體在內的多主體建立,最終使老年人在生活中獲得的全方位服務支持的系統。

3.多方籌資,提供高品質多元服務

民營養老機構要積極拓寬籌資渠道,多層次、多角度籌集資金。資金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源泉。在這方面,民營養老機構在現有優惠政策和按床位目標給予財政補貼外,更需要提升服務品質,擴大養老機構的影響力,力求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養老的核心即是服務,做好服務是盈利的前提。完善高標準的服務體系,制定各類醫療、護理、康復管理制度。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根據老年人的體質,醫院可以針對不同老人制訂養生食譜,既保證飲食適應老人病症,又保證營養均衡。在關注老人身體健康的同時關注老人心理健康,營造家一般的氛圍,開展適當的娛樂活動豐富老人入院生活。

4.引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服務

老年人不僅需要醫療和養老服務,還需要精祌文化生活、心理慰藉、臨終關懷等服務。這就需要引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至少為每個養護院配備一名社會工作者。社工介入到“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中,主要從兩方面入住,一是老年社會工作,二是醫務社會工作。

老年社會工作視角下,社工可運用個案、小組工作的方法,對機構中的老年人展開服務。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來安排一些可執行的小組活動,豐富老年人的閒暇生活,並且可以在活動參與中,讓老年人挖掘自身的價值;針對個別老人,可以開展個案工作,老年人需要被關注,我們要及時瞭解他們心中的問題,為其進行心理疏導。

社工可採用心理社會治療、行為治療、人本治療和危機干預老年人的情緒,有利於老年人配合治療,加快病情的康復,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針對病危老人,可以開展臨終關懷服務,併為其子女開展哀傷輔導服務。

另外,養護院的醫生、護士和護工同樣需要社會工作者的服務,定期為其開展多種形式的小組工作,有利於有緩解工作人員的壓力,增強醫護人員之間的互動,提髙相互協作的能力,更有利於提高工作的熱情,為老年人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