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情诗写给武则天

宋之问,约656年出生,712年去世。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为虢州弘农,即今河南灵宝县人)。唐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字延清,名少连。

两次夺得皇家诗歌比赛第一名

宋之问的门第并不显赫,但他有一个相当发奋的父亲。据史书记载,他的父亲宋令文经过一番卓绝的努力,练得一手好书法,写得一手好文章,还有一身好武艺,世称“三绝”。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也都勤奋好学,结果各得父之一绝:宋之问专攻文词,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

宋之问,情诗写给武则天

文学才华对宋之问来说,是天生的。《旧唐书》中称他还是个少年时,就有了名声,尤其擅长五言诗。凭借这份过人的才华,上元二年(675年),年仅19岁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武则天把持朝政后,宋之问与“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被召入内文学馆,负责宫廷教育,后又入崇文馆充任学士。教学之余,宋之问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陪同武则天游巡和宴会,这给了他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

宋之问,情诗写给武则天

久视元年(700年)春天,武则天驾临洛阳龙门香山寺。女皇的心情不错,她兴致忽起,命随侍的大臣们即兴赋诗,还拿出一件锦袍,宣布说:“谁的诗先写成,这件锦袍就赏赐给谁。”侍臣们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功夫,左史东方虬就第一个交卷了。武则天拿过一看,是一首《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诗写得相当有意境,武则天很是赞赏,当即就把锦袍赏赐给了他。东方虬得意地把锦袍披在了身上,可还没坐稳,宋之问也把诗送到了武则天手上。这首题为《龙门应制》的诗写道:“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全诗长达四十二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完整地记叙了武则天访问龙门之事,盛赞其所建立的周朝万象更新。武则天一见,吟赏不已,又传给左右的大臣们观看,都以为这首诗“文理兼美”,莫不称善。然而作为最高奖项的锦袍只有一件,怎么办呢?武则天显然是个很任性的人,全然不顾“先成者赐以锦袍”的游戏规则,命人从东方虬身上夺回锦袍,披在了宋之问身上。由此,“夺锦才”就成为后人喻指才识超群之士的古谚。

宋之问,情诗写给武则天

宋之问一战成名,声誉远布。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让位于唐中宗,宋之问参加了又一场皇家诗歌大赛,主持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儿。

景龙三年(709年)正月,唐中宗临幸昆明池,命群臣赋诗,从中选一篇优秀作品。大家不敢怠慢,或吟或咏,下笔如飞,很快就有百余篇诗稿交了上来。上官婉儿在殿前的一座彩楼上,负责评判,大臣们都聚拢到了楼下,等待结果。不一会儿,纸落如飞,落选的诗作都被掷了下来,大家纷纷上前辨认,赶紧藏在怀中。最后只剩下沈佺(音同全)期和宋之问的诗还没有被扔下来。在当时,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时人有“沈宋”之说。过了一会儿,一张纸飘然而下,大家争着上前观看,乃是沈佺期的诗,宋之问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宋之问,情诗写给武则天

对于这样的结果,沈佺期当然有些不服。上官婉儿的回答是:“你们二人的诗功力相当,难分轩轾,然而你那首诗最后一句‘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词气已竭,就不如宋诗‘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然绵绵不尽。”沈佺期听了,只好叹服。

凭借两次夺得皇家诗歌比赛第一名的佳绩,宋之问声名鹊起,成为初唐文坛的掌门人。有如此才名,无论是武则天还是唐中宗,都应该对宋之问倍加宠爱。可惜的是,武则天一直对宋之问很冷淡。

香山寺诗歌会夺冠后,宋之问被召进奉宸府,任左奉宸内供奉。他的顶头上司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宋之问对张氏兄弟倾心附媚,极为用心。张易之知道武则天雅好词赋,便也时常附庸风雅,无奈才气有限,常令宋之问捉笔代劳,宋之问不但不抗拒,反而深以为荣。

宋之问,情诗写给武则天

只是,宋之问的付出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武则天曾召一些文学之士作为自己的参谋班子,时人称之为“北门学士”,这是文人在政治上得以晋升的大好时机,宋之问对此很垂涎,于是也提出了申请,不料却未被批准。这让他十分郁闷,为什么张氏兄弟仅仅凭着一副好相貌,靠服侍皇帝就飞黄腾达,自己长得也很帅,又才华横溢,怎么就不被认可呢?思来想去,他写下了一首《明河篇》,呈给了武则天,诗末云:“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这件事记载于《本事诗》,有人说这只是宋之问在不得志时发发牢骚,也有人说这是他在借机向武则天大胆示爱,理由就是武则天见到此诗后,曾对著作郎、右史内供奉崔融说:我不是不知道宋之问是个有才华、懂情调的人,只是恨他有口臭罢了。这就很可疑了,如果仅仅是求为参谋,有学问就够了,你还管人家嘴里气味干什么呢?可见女皇的理解并不一般,看出了宋之问的心思。

宋之问,情诗写给武则天

得知这样的答复,宋之问有些无地自容,据说从此他一天刷几十次牙。不仅如此,上殿时还要口含鸡舌香。只可惜,女皇最终也没能看上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