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5天三度“降息”,5年期LPR迎首降,“降息週期”開啟?

央行15天三度“降息”,5年期LPR迎首降,“降息週期”開啟?

如何看待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姚 進

11月20日,“新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第四次報價顯示,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均較前值下調5個基點。這一下調基本符合市場預期,而監管層通過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推動貸款利率市場化的意圖也正在得以實踐。

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意在用市場化改革的方式促進降低企業貸款實際利率,即通過改革完善LPR報價機制,形成“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LPR—貸款利率”傳導路徑,引導貸款實際利率下行,進而推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本月,中國人民銀行在兩週內先後下調MLF利率和逆回購利率。11月5日,央行開展MLF操作4000億元,期限為1年,中標利率從3.30%降為3.25%,是去年4月份以來首次下調該政策利率。11月18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7天期逆回購1800億元,中標利率為2.5%,較此前中標利率2.55%下降5個基點,這也是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自2015年10月27日以來首次下調。

央行15天三度“降息”,5年期LPR迎首降,“降息週期”開啟?

政策利率的普降,以及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同時降低,表明監管層更加關注“穩增長”的態度。當前物價指數的結構性特徵比較明顯,即CPI高、PPI低,在此背景下下調政策利率,顯示出央行的定力,既不搞“大水漫灌”,也不會貿然收緊貨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場擔憂,穩定市場信心。

央行近期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8月20日首次發佈了新的LPR,至10月21日第三次發佈新的LPR,1年期LPR已較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低了15個基點,5年期LPR較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低了5個基點。同時,央行督促金融機構抓緊運用LPR定價,推動LPR成為金融機構貸款的主要定價基準。總體看,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數據顯示,9月份新發生貸款中運用LPR定價的佔比已達到46.8%,其中主要運用於企業貸款。隨著LPR改革效果的逐步顯現,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效率提升,帶動企業貸款利率下降,9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較2018年高點下降0.36個百分點,初步體現了以市場化改革的方式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政策效果。

事實上,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也是“加強逆週期調節”題中應有之義。LPR改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其中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這使得LPR報價的市場化和靈活性明顯提高。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監管層釋放出清晰的逆週期政策調節力度加大信號,將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和宏觀經濟運行。

值得一提的是,5個基點的調降幅度並不大,顯示出監管層“小步慢行”的節奏,這將有助於保留貨幣政策空間,維護我國在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行常態貨幣政策國家地位,同樣避免出現“大水漫灌”的現象。

下一步,央行將繼續做好LPR報價和運用工作,引導和督促金融機構合理定價,進一步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疏通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監管層的態度一如既往,正如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所說:繼續保持定力,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加強逆週期調節,加強結構調整,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

央行15天三度“降息”,5年期LPR迎首降,“降息週期”開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姚 進

預調微調有助穩增長防風險

董希淼

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是新發放貸款的定價基準,LPR下行有助於引導貸款利率下行,下一步貸款利率仍有下行可能,對此應理性看待。

8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決定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8月20日起,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公佈LPR,作為銀行發放貸款的主要參考和定價基準。此次1年期LPR下降時機以及下降幅度,完全符合預期。此前的11月5日,央行開展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4000億元,中標利率從3.30%降為3.25%,為2018年4月份以來首次調降。LPR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是1年期MLF)上加點報價。因此,MLF中標利率下降之後,LPR下降成為大概率事件。

11月19日,央行召開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強調要推動金融機構真正參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定價,促進實際貸款利率下行。自新LPR公佈以來,1年期LPR已經從4.31%下降到目前的4.15%,下降了16個基點。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因時而變,預調微調,有助於穩增長、防風險。

央行15天三度“降息”,5年期LPR迎首降,“降息週期”開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5年期以上LPR同步下降5個基點,略超市場預期。今年以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率雖有明顯提升,但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從期限上看,企業中長期貸款佔比下降。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新增9.67萬億元,同比多增6440億元,但主要來源於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3.48萬億元,同比少增2400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乏力,表明企業信心尚待恢復,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仍然較低。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調降5年期以上LPR,旨在引導銀行降低中長期貸款利率,有助於提升企業獲取中長期融資的積極性,穩定市場預期和信心。

那麼,此次5年期以上LPR下降,是不是利好房地產市場呢?8月25日,央行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定價機制進行調整,將房貸利率定價基準由基準利率轉換為LPR。但與一般貸款不同的是,房貸利率實行“下限管理”。這主要是為了堅守“房住不炒”定位,不向房地產市場發出錯誤信號,同時也有助於穩定居民部門槓桿率。所以,此次5年期以上LPR下降,並非放鬆房地產市場調控,而且LPR下降並不意味著房貸利率直接下降。在當前形勢下,受利率下限以及銀行加點等約束,LPR下降後房貸利率下行的概率並不高。此外,日前發佈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再次強調,按照“因城施策”原則,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應保持定力,在穩增長、防風險、調結構等多種目標中尋求平衡,更好地穩金融、穩就業、穩預期。首先,穩健仍是貨幣政策主基調,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繼續引導金融資源從低效領域退出,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其次,更多采取市場化手段如調降MLF、逆回購利率,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引導LPR和市場利率下行,增強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同時,研究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再次,更突出結構性調節功能,如基於“三檔兩優”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框架,實施定向降準,加大對中小銀行流動性的增量支持。最後,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正向激勵,使流動性能夠更有效率地注入到實體企業,更好地應對局部性社會信用收縮壓力。

央行15天三度“降息”,5年期LPR迎首降,“降息週期”開啟?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 董希淼

(本欄目話題由今日頭條提供大數據分析支持)【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在今日頭條平臺優先發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