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間諜迫害敵國卻使自己國家滅亡,成果卻成為歷史上偉大的成就

廣義來說,間諜是指從事秘密偵探工作的人員,從敵對方或競爭對手那裡刺探機密情報或是進行破壞活動,以此來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

派間諜迫害敵國卻使自己國家滅亡,成果卻成為歷史上偉大的成就

間諜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孫子兵法》中把間諜分為“五間”:因間(敵國的鄉民),內間(敵國的官員),反間(本來是敵國的間諜,為我所用),死間(向敵方提供假情況,事發後被敵方處死的人),生間(完成任務後活著返回的人)。

今天我們來說一則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間諜事件,不巧的是,這個間諜事件不但沒有幫助本國獲得收益,還加速了自己的滅亡,但其留下的戰果卻成為歷史上宏偉的工程之一。

派間諜迫害敵國卻使自己國家滅亡,成果卻成為歷史上偉大的成就

戰國末期,在秦、齊、楚、燕、趙、魏、韓七國中,當秦國國力蒸蒸日上,虎視眈眈,欲有事於東方時,首當其衝的韓國,卻孱弱到不堪一擊的地步,隨時都有可能被秦併吞。

公元前246年,韓桓王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採取了一個非常拙劣的所謂“疲秦”的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員鄭國為間諜,派其入秦,遊說秦國在涇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間,穿鑿一條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說是可以發展秦國農業,真實目的是要耗竭秦國實力。

派間諜迫害敵國卻使自己國家滅亡,成果卻成為歷史上偉大的成就

這一年是秦王政元年。本來就想發展水利的秦國,很快地採納這一誘人的建議。並立即徵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鄭國主持,興建這一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小小伎倆豈能瞞天過海,鄭國畢竟只是個水利工程師,不是專業做間諜的,韓國“疲秦”的陰謀敗露,秦王大怒,要殺鄭國。鄭國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秦王政是位很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認為鄭國說得很有道理,同時,秦國的水工技術還比較落後,在技術上也需要鄭國,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人稱鄭國渠。

派間諜迫害敵國卻使自己國家滅亡,成果卻成為歷史上偉大的成就

鄭國渠修成後,大大改變了關中的農業生產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較大的涇水進行灌溉,增加土質肥力,農業,迅速發達起來,雨量稀少,土地貧瘠的關中,變得富庶甲天下,秦國關中平原頓時成為糧倉,糧食產量超過其他諸國數倍。自此而後,秦國愈強,韓國愈弱,不久韓國即被秦國滅掉,這是韓恆惠王幹出的最傻缺的事情了。

派間諜迫害敵國卻使自己國家滅亡,成果卻成為歷史上偉大的成就

鄭國渠是以涇水為水源,灌溉渭水北面農田的水利工程。《史記·河渠書》、《漢書·溝洫志》都說,它的渠首工程,東起中山,西到瓠口。中山、瓠口後來分別稱為仲山、谷口,都在涇縣西北,隔著涇水,東西向望。

派間諜迫害敵國卻使自己國家滅亡,成果卻成為歷史上偉大的成就

它是一座有壩引水工程,1985年到1986年,考古工作者秦建明等,對鄭國渠渠首工程進行實地調查,經勘測和鑽探,發現了當年攔截涇水的大壩殘餘。它東起距涇水東岸1800米名叫尖嘴的高坡,西迄涇水西岸100多米王裡灣村南邊的山頭,全長2300多米。其中河床上的350米,早被洪水沖毀,已經無跡可尋,而其他殘存部分,歷歷可見。經測定,這些殘部,底寬尚有100多米,頂寬1 - 20米不等,殘高六米。可以想見,當年這一工程是非常宏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