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理咨询师:替来访者做决定时,你守住伦理边界了吗?

本文字数约2500字

案例已进行虚拟化,并征得当事人同意。


这几天看了lacan心理的推文,文中许标老师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部分咨询师狂妄自大的造神乱象。

莞尔之余我想到两件事情:

1、

致心理咨询师:替来访者做决定时,你守住伦理边界了吗?

闽南地区几乎五步一个土地公小庙,十步一个地方大庙,从妈祖再到开漳圣王,每个月的十五号,人们虔诚地祭拜神明。

上个月回家赶赴神明的生日,在准备祭品的时候,姥姥对大舅妈嘟囔:"小孙女怎么没回来啊?"

大舅妈说女儿作业很多,每天都在赶作业。不到十分钟,姥姥又重复了一遍刚刚的话,大舅妈拉下脸语气蛮横地说:"她每天做作业做到凌晨一点多!学校作业布置那么多我有什么办法!"

小舅舅不耐烦地冲姥姥喊了一句:"人家都说了没空回来,问那么多干嘛?"

我当即感到十分难受。不是难受姥姥的信仰与舅妈的客观事实冲突,而是他们之间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到底匮乏到何种程度,才能将这样的小事差点延伸至矛盾?

在这股难受中,我恨不得马上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件事情其实是小事,一家人可以好好沟通。

但快要说出口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是他们的人生,他们的命运。而我的人生不止于此,这个时候去说出自己的建议只会加大矛盾。

故事的最后,大舅妈祭拜完准备回县城,姥姥提着一捆青菜递给她:"她每天做作业到那么晚好辛苦的,你带些菜回去,她最喜欢吃奶奶种的菜。"

满地鸡毛的一天在最后时刻变得温情,大舅妈接过姥姥手中的菜要她好好休息,别太操劳。

致心理咨询师:替来访者做决定时,你守住伦理边界了吗?

你看,矛盾由她们而起,和解也在她们之间升华。

如果说姥姥与舅妈是我的来访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什么都没做,她们却已经达到了某种平衡的默契。这算不上疗愈,但这是她们对待人生的方式,旁人过多的干涉,只会添堵。

2、

另一件事情颇具现实意味,因为这困惑着大多数的爱好者甚至是持证上岗的咨询师。

这件事情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过多干涉来访者的私事?为什么我们不要在咨询过程中带入过多个人情绪?为什么咨询是一个隐秘的过程,不能公开?我们能不能给来访者做免费咨询?

我把这么多的为什么归纳成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为何一再强调伦理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引入我个人的某段经历,在我还是个助理的时候曾经接待过一个十分愤怒的来访者,初次见面就轻蔑地攻击我:"你们这些咨询师还不都是一个样。"

身为小助理的我事后气愤地对老师抱怨,抱怨这位来访者一点礼貌都没有!老师笑笑对我说或许接下来会对她有所改观。

大概是第三次咨询,咨询结束后她泪眼婆娑地走出咨询室,我给她递了张纸巾,她低头说了声谢谢,慌乱离开。

正是这个无意之中的契机,为期十次的咨询结束后我们成为朋友。身为朋友的我在了解到她的故事后,突然体会到,她强烈的愤怒背后其实满是哀伤。

在上一个咨询师那里,她敞开心扉痛诉父母之间的狗血让她多么难过。可在咨询结束后,她的咨询师扭头就把所有事情告诉她的母亲。

从那以后,母亲开始长期对她的辱骂与贬低,给你吃给你穿,给你一个良好条件,你就那么脆弱吗?能让我跟你爸的事情影响?

好不容易放下防备的她原本渴望那位咨询师能够带来疗愈,没想到带来二次沉重打击。她对咨询师这一行业再也没有信任,于是我奇怪地问她:"那为什么会来找我们呢?"

她俏皮地告诉我,因为遇到了一个特别好的男孩,那个男孩给了她很大的信心并鼓励她应该继续尝试。她为最初的鲁莽向我道歉。

我拿起桌上的热饮,笑着对她摇摇头。

致心理咨询师:替来访者做决定时,你守住伦理边界了吗?

这个故事被我简化了很多细节,当中有着许多的冲突不便详细告诉大家。但我想表达的还是前面那句话:我们为什么一再强调伦理问题?

先思考一个问题,故事中的咨询师涉及伦理了吗?涉及。

因为你的干涉、你的曝光,都是在满足你的自恋。你以为这是好的,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他人,却没意识到自恋也会伤人。

你自以为是地替来访者做决定,殊不知这个改变背后发生的一切未知全该由你承担。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有家暴倾向的来访者从咨询师那里得到建议:该好好对待你的伴侣,你不该这样做。

那么,在咨询师给出这些建议的时候,他看到来访者家暴倾向潜在的原因了吗?

他看到背后的情绪,看到来访者了吗?

这些建议短时间内或许是有效的,来访者采纳了这些意见好好对待伴侣。但与此同时那些没有被咨询师看到的情绪瞬间变成潜在危机,在情绪下一次来临时,他的暴力倾向只会再度来临。

这对双方都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咨询师越是在满足自恋的道路上前行就越难放下自恋,来访者的情绪也会被这种自恋所忽视,导致诸多的不可控。

在我们剖析别人的时候,了解自己、日常督导也十分重要。因为这保证我们是否能够以一个稳定的状态来面对来访者。

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讨论关于咨询师态度问题,他提及一个重要概念——柔软。即像水一样的涵容,你可以掐住我的喉咙,但你不能掐死我。

柔软不是脆弱,是软而不脆。一颗掉落在荒漠的种子是无法扎根发芽的,倘若将它放置在营养过剩的环境也无法保证成长,只有在打击与支持中,它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只有我们稳定了,来访者才能在与我们相处的过程中得到稳定。

致心理咨询师:替来访者做决定时,你守住伦理边界了吗?

建立在这个态度上,咨询师更加需要注意边界与反移情。

几个月前有一个来访者自曝在某知名平台的签约咨询师那里受到侵害。这件事情给每个咨询师敲起警钟:我们应该与来访者保持一个什么样的边界?

在国家心理咨询师标准中,政策明确指出四点:

  • 尊重求助者意愿。
  • 促进求助者的身心健康。
  • 对求助者的个人信息及提供资料保密。
  • 与求助者建立平等的咨询关系,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之外的关系。

第四点准确无误地指出咨询师要与来访者保持一个什么样的边界。来访者只是来访者,咨询师也只是咨询师,除了咨询,我们不能与来访者产生咨询之外的联系。

一旦突破这个边界,来访者对咨询师发生反移情,咨询过程将烟消云散彻底失去意义。

致心理咨询师:替来访者做决定时,你守住伦理边界了吗?

我们为什么反复强调咨询师的伦理?因为咨询的目的先是来访者,再是咨询师本人。

你看到了对方的什么情绪,你对之有什么感觉?再结合理论与伦理继续进行咨询。

这对每个咨询师来说都是一个终生的重大挑战,需要高度集中的觉察与责任心。

心理咨询的神圣不在于让你塑造一个神话形象,在于身为凡人的你要如何去对待你的来访者,你能够始终"清醒"地面对你们的关系吗?

它不是一门玄学,更不是招摇撞骗的江湖邪术;而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面对,共同进步的学习过程。

只有坚守住伦理边界,才能真正恪守职业道德,才是对来访者的负责。

咨询道路道阻且长,我们应该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