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现象不复存在,城区道路整得熨帖多了

今年以来,市城管局坚持城市管理与城市创建并重、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齐抓的原则,按照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两级执法”体制的要求,推行市级统筹、区为主体工作模式,在中心城区大力开展了市政设施、市容市貌等专项整治。近日,浔阳晚报记者先后到浔阳区花果园北路与濂溪区学子路进行探访,如今这两条道路干净整洁,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现象不复存在。

人行道乱停乱放现象少了

近日,浔阳晚报记者来到浔阳区花果园北路,该路段道路平整、功能完善、美观整齐、设置规范,老百姓的车辆也能按照规定停放在指定位置,道路上也未见到流动摆摊和占道经营等现象,整条道路给人一种干净、舒心的感觉。

市政局调度中心主任桂云千告诉浔阳晚报记者:“以前,这条道路盲道不贯通、道路不平整,自从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城管部门对该路段进行了改造。”

随后,浔阳晚报记者又来到了濂溪区学子路。在这里浔阳晚报记者看到,这条道路上的车辆大部分停放在规定停放位,仅有几辆三轮车停放不整齐,各个门店也未曾将货物摆放在门外。濂溪区城管局副局长查恒春说:“我们每天都会组织人员开展巡查执法,让辖区内不再出现违规违法现象。”

“路长制”机制运行 道路更加美观

据了解,按照“道路平整、功能完善、美观整齐、设置规范”的总体要求,市市政、园林部门全面排查中心城区主次干道道路路面、人行道、窨井盖、路灯、行道树、绿化带等设施。探索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大力推行“路长制”,将市建市管范围内的道路、路灯、景观灯、人行道、桥梁、排水等市政设施进行包干分配,为145条道路、6万余盏路灯(景观灯)、55座桥梁全部配备了“路管家”,做到责任到人、巡查到边,确保高质量完成创建工作任务。

截至目前,市市政部门共计完成道路维修7.3万余平方米、道路防沉降窨井改造233座;维修人行道1.1万平方米,路沿石611米,维修破损雨水井694座,对31处积水点进行改造;维修路灯景观灯6342盏。市园林部门共补植各类乔木794株、灌木68万株,铺设地被植物约2.5万平方米,更换草花约100万盆,设置道路护栏2000米;修理地面石板、绿地路沿石维修150处。另外,城管部门还针对占道经营、流动摆摊等顽疾,各区按照常态管控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原则,持之以恒开展了一系列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基本做到了每周组织四、五次集中整治行动,形成了全区性的大整治周周有、小区域的小整治天天有的态势。整治前,组织城管人员登门入户进行宣传,发放《致市民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把与市容市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向商户讲清楚、说明白,尽量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整治中,采取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的办法,每次出动人员少则30~50人,多则上百人,对主次干道进行渐进式整治,整个区域的路面上长期保持在200人以上参与动态管理。整治后,继续安排城管人员进行守点,并采取上下班高峰时段错时守点方式,即早上7点半到9点、下午4点半到6点,重点在人流密集的商业区、学校周边、菜场周边等重点地段,规劝和纠正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的违规经营行为。

同时,针对城区人行道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市城管局采取了疏堵结合的办法加大整治成效。首先,城管部门对中心城区人行道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进行调查摸底,并结合停车位划线规范和创建标准制订具体的施划方案,重点路段和场所、部位的人行道优先施划,截至目前已新增人行道临时停车泊位700余个。其次,盲道等市政道路设施,特别是对不具备停车泊位施划条件的地方,城管部门在人行道出入口两侧或盲道线外侧设立了阻车桩杆。另外,该部门还加强违停查处,做到有违必罚。对线外停放的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早、中、晚高峰时段乱停乱放易发多发的路段,实行了错时执勤;对私设路桩、地锁和私划泊位等违法现象,采取了强制清除、依法处罚;对屡教不改或经劝导仍不驶离的车辆以及在人行道上长期停放的“僵尸车”,采取了强制拖离措施。


浔阳晚报记者 黄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