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車險:被價格戰“玩壞”的健康險

“百萬醫療險和終身重疾險的產品費率已發展到極致,再保市場已感受到壓力。未來如果繼續一味低價競爭,市場會越做越小,市場和風險的平衡可能被打破。”

這是怡安再保險解決方案健康險業務大中華區負責人李純侃在陸家嘴國際再保險大會期間的一番言論。健康險越來越低的產品價格,越來越高的手續費,已經令再保市場都承受不了。

事實上,這並不令人驚訝。在成功地把車險市場變成各家廝殺的紅海,中國保險業再一次把價格戰燒向了剛剛成長起來的健康險。曾經沒人疼沒人愛的健康險,或許沒想到這幾年會成為炙手可熱的搶手貨。

從2009至2018的十年間,健康險保費收入從574億元增長至5448.13億元,暴漲近10倍。2019年前三季度,健康險保費收入高達5677億,同比增長30.9%,佔整個保險行業保費收入16.5%。

看看主要幾大上市公司近幾年人身險險種結構的變化:

平安:萬能險和分紅險佔比明顯下降,長期健康險則從2017年13.9%上升到今年上半年14.8%。

太保:長期健康險佔比從2017年11.8%上升到今年上半年20%。

國壽:健康險從2017年13.2%上升到今年16.5%。

如果覺得變化還不夠明顯,那麼從新單保費結構中更能看出各家保險公司對健康險有多偏愛:國壽2017年新單保費中有18.2%為健康險,今年上半年已經達到32%。新華更為“瘋狂”,2016年時這一比例還只有20%,今年上半年已經達到58%之多。

作為健康險的兩大支柱,重疾險和醫療險大有勢不可擋的趨勢。從保監會人身險備案產品情況來看,醫療險在2018年新品佔比達到29.6%的高點,而重疾險在2019年仍然持續推出,行業競爭加劇明顯。

曾經有嘉賓在首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健博會)上談到健康險的賠付時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打工人員用幾百元買了一款互聯網健康險產品,後被診斷為肺腺癌,獲得了34萬元的醫療費用賠付,在使用了靶向藥以後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病情得以穩定。”

對於患者和整個社會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情。但是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這個溫暖的故事可能會有另外的含義:健康險的市場競爭氛圍越來越像是拍賣場裡競價拍賣的場景,而佔領市場卻並不一定是最後的贏家,反而可能會攤上無法擺脫的“詛咒”。

所謂“贏家的詛咒”通指在任何形式的拍賣中,由於拍賣品的價值是不確定的,贏得拍賣品的中標者出價高於其他競標者,但其很可能對拍賣品估價過高,支付了超過其價值的價格,從而贏得的拍賣品的收益低於正常收益,甚至為負。

當然,很多人可能不以為意。因為保險產品是建立在嚴格的精算基礎上的。但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產品定價不再看風險因子,而是看競爭對手的價格,不得不說,在保險精算師這個行業裡,中國的同行們可能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群體了。與此同時,健康險的保障範圍卻越來越多,你家保障50種重大疾病?我家再加50種!

對於健康險來說,賠付率可能就是那個詛咒。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百萬醫療險”的簡單賠付率大約在30%以上水平,平均綜合成本率水平在70%~80%之間。隨著醫療技術的改進、新藥的研發上市以及人均壽命的延長等,都對長期健康險的賠付造成了巨大壓力,不只一家再保險公司警告稱,需警惕健康險賠付率快速攀升的風險。

其實,“詛咒”已經開始顯現了。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賠付率與保費增長“倒掛”。與此同時,行業的拒賠率以及經過通融協商的賠付率均在大幅上升。中信保誠人壽保險公司的副總經理崔蘶曾經透露,業內某知名終端醫療企業拒賠率已經達到50%,另一家大型醫療公司的賠付數據中,含有通融協商成分的佔據70%。

健康險即將成為下一個車險,與車險不同的是,健康險無底線競爭的後果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充分暴露,到時候,那些寫在產品宣傳上的美好誓言究竟是會變成一場災難還是一場騙局,恐怕連保險公司自己也不知道。

新金融記者 盛長琳

關注新金融傳媒微信公眾號(xjrcm1),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