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難產”凸顯歐盟內部分歧

儘管歐盟三大機構在“最後一刻”對2020年歐盟預算達成了初步協議,但依舊難掩歐盟內部尤其是南歐、東歐和北歐、西歐兩大陣營之間在支出政策上的嚴重分歧。

歐盟三大機構——歐洲理事會、歐洲議會、歐盟委員會終於在11月19日零點這個最後時限內,就2020年歐盟預算達成初步協議。這不僅意味著未來一年歐盟有望在應對氣候變化、增加就業、服務青年、強化安全保障等領域投入更多資源,更可能為歐盟2014年—2020年預算週期順利結束奠定基礎。歐盟委員會預算和人力資源事務委員奧廷格表示,這份預算的基調是“政策延續”,特色是“撬動整個歐洲的資源”,作用是“穩定且持續地創造歐洲價值”。

歐盟2020年預算承諾總額和支出總額分別為1686.9億歐元和1535.7億歐元,分別較2019年增加1.5%和3.4%。從支出領域看,佔比最大的仍是促進經濟增長領域,支出規模達到839.3億歐元,較2019年增長了4.1%,在總預算中佔到“半壁江山”。2020年,該領域將重點聚焦歐盟整體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其中586.5億歐元將用於縮小歐盟成員間發展差距,包括通過歐洲結構投資基金向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促進融合領域增加投入。28.9億歐元將用於青年教育和交流計劃,較2019年增加3.6%。1.66億歐元和1.45億歐元將分別注入“歐洲團結企業”組織和“青年就業倡議”,為居家就業、歐盟域外就業和青年失業救濟提供保障。

最為引人注意的變化是歐盟總預算中“綠色經濟”的成色更濃了,高達21%的資金將用於應對氣候變化、落實環境政策。其中,用於實現歐盟減排指標的“地平線2020計劃”支出總規模將高達134.6億歐元,較2019年顯著增加8.8%。用於貫徹執行歐盟環境和氣候政策的“LIFE計劃”支出規模將達5.9億歐元,較2019年增加5.6%。可再生能源、節能交通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的“歐洲能源設施連接計劃”將獲得12.8億歐元,較2019年大幅增加35%。

另外,加大投入科技、安全和軍工領域也是歐盟2020年預算的一大亮點。歐洲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計劃”將獲得12億歐元,較2019年大幅增長74.7%,這筆錢將主要用於實現“2020年前覆蓋全球12億用戶”目標的市場推廣活動。

應該說,歐盟能達成這份預算實屬不易。與國別預算不同,歐盟預算由成員國按一定標準和份額共同出資,且不允許出現赤字。歐盟委員會通常在每年春天提交來年的預算草案,但這次由於各方意見不一,直到今年6月份才形成承諾總額和支出總額分別為1668億歐元和1531億歐元的草案,較上年分別增加0.6%和3.3%。這一延遲導致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分別到9月3日和10月23日才能就草案表決。

在此過程中,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一度就預算規模和支出方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分歧,德國、荷蘭等在國內“勒緊腰帶過日子”的出資大國,堅決反對意大利、波蘭等高赤字國家提出擴大公共預算承諾總額和支出總額分別至1710億歐元和1591億歐元的主張,因為這一支出規模已突破“歐盟2014年—2020年財政框架”的上限。雙方不得不啟動為期21天的“調解程序”,在調解的最後期限(11月18日)才達成妥協。

據瞭解,歐洲理事會預算委員會計劃於14天內正式通過該預算草案,歐洲議會計劃於11月27日以大會表決方式通過這份預算草案。然而,即便2020年預算最終獲得通過,仍難掩歐盟內部尤其是南歐、東歐和北歐、西歐兩大陣營之間在支出政策上的嚴重分歧,這將影響歐盟2021年—2027年預算的制定。

歐委會早在2018年5月2日就提出了下個預算週期的草案,但經歷保加利亞、奧地利、羅馬尼亞、芬蘭4任輪值主席國後,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仍無法達成一致。目前,市場普遍認為2020年1月份開始擔任輪值主席國的克羅地亞恐無力推動各方妥協,轉而對2020年7月份開始擔任輪值主席國且財大氣粗的德國寄予厚望。德國政府則希望協議能在其“接手”歐委會前達成。如此看來,這份承載著歐洲復興希望的中長期預算前途未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田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