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能力有3点最基本,家长这样做能帮助孩子成为自控高手

儿童阶段是一个人最好学也最愿意学的阶段,这个时期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和人格养成都是关键时期。自控力对人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一个自律的人将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能够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效果和更容易获得成功。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的自控能力能够影响一生。同时也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情商力。

那么身为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呢?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要求孩子说到做到,但是自己并没有这样做,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就不会表现出守信的品格。

即便对于大人来说,自控力也是一种挑战,更何况孩子。其实孩子的自控力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最好的时间其实是在6岁之前。

大脑神经科学家发现在大脑中负责自控力的部分,从三岁之后就开始变得非常活跃了,所以宝宝三岁开始就有了自控意识,四岁就可以把控制发挥的更好。延迟满足,坚持不懈,等等都可以开始培养和训练了。

儿童自控力启蒙关键期是从三岁开始,也就是说孩子在三岁之前家长要求他们不哭不闹是不可能的,但是三岁之后就能够通过语言的方式与孩子进行约定,从而训练他们的自控能力。而且三岁之后的孩子处于家长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的阶段,也是培养自控力最好的阶段。

自控能力有3点最基本,家长这样做能帮助孩子成为自控高手

培养自控能力的黄金期是4-5岁,孩子的自控能力更好,能做的事情也更多。

自控力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话题,那么具体到孩子身上,什么样的行为才叫做有自控力呢?

1. 目标力

也就是孩子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要做什么,比如要看动画片,或者是要玩玩具,这都是目标。

2. 拒绝力

孩子能够约束自己,不去做什么事,比如他正在收拾玩具,但是电视机打开了,能不能够依然坚持收好玩具之后再去看电视。对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坚持,约束自己不去做中途打断的事情。这就是拒绝力。

其实这个能力对于很多大人来说都不能合格的做好,比如说工作中途禁不住拿手机的动作,就是拒绝力弱的表现。

孩子从小没有拒绝力,上学之后就会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做事磨蹭。

3. 行动力

有了目标之后能够产生行动,去做该做的事情,这个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现在应该去吃饭了,孩子能不能够放下手里的玩具马上去执行。

以上就是自控能力中最重要的三个能力,缺一不可。如果宝宝能够拥有这三个能力的话,他们将来就有可能成为自控力高手。

自控能力有3点最基本,家长这样做能帮助孩子成为自控高手

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呢?

1. 制定家庭规则

对于训练孩子的自控力来说,规则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中在孩子从小的时候就有很明确的家规,对于孩子做事有目标是很有帮助的。

他们从小就会知道父母对他有什么期待,同时明白自己在家里就要守规矩,大家共同遵守约定。

规则对于自控力的锻炼来说是最基本的,因为孩子从小就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其中判断的标准就是家庭中与父母一起制定的规则了。所以要先有规则才能帮助宝宝去执行规则,锻炼自控力。

1. 规定孩子起床睡觉吃饭的具体时间

给孩子制定这些生活的基本时间,能够培养孩子时间观念,并且可以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好准备。

2. 明确制定买玩具的规则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买玩具了,在这件事请上能够非常有效的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

在这件事请上能够制定的规则有很多,比如多久买一次,一次买多少,什么玩具可以买,什么玩具没有必要买。年纪小的制定的范围可以大一些,年纪大的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加细致的规定。

除了能够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之外,再买玩具上还能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金钱概念等等。

自控能力有3点最基本,家长这样做能帮助孩子成为自控高手

培养孩子的情商力,父母比拼的是育儿理念,而不是经济基础,如果父母有经济能力,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对于自控力的培养是毫无益处的。

如果家长说自己不差钱,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导致孩子有大量的玩具,对于孩子成长来说反而是一种阻碍,过去大量的研究表明,孩子有过多的玩具会影响他们的专注力,因为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了,孩子会玩着这个想着那个。

玩具太多也会造成浪费,宝宝会不懂得珍惜,玩一下就扔了,因为还有别的可以选择。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幸福感的敏锐度会很低。

而且这样做会剥夺孩子因为一个简单的玩具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

所以三岁之后其实就可以开始与孩子约定关于买玩具的规则。

除了买玩具的规则之外,还可以有做家务的规则,吃零食的规则,看动画片的规则等等。如果都能够有明确的规则,那么清楚的告诉孩子让他们知道,对于培养孩子自控力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只有规则的前提下,孩子才能清楚的有行为目标,通过自控来遵守。

2 温和而坚定的执行家规

比如已经和孩子说好了的规矩,家长就要坚决执行,比如说玩玩具半个小时,超过了之后就要停止,孩子在玩这件事请上都是很没有约束能力的,家长不要轻易妥协。

随便破例或者强迫执行对于孩子来说都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父母自己都不遵守规则,对于孩子来说自然就不能够很好的培养自控习惯。

自控能力有3点最基本,家长这样做能帮助孩子成为自控高手

当孩子不遵守事前约定的时候,父母要意识到这是一个培养他们自控能力最好的机会,一定不要放过。

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 接纳孩子的情绪

比如说与孩子约定好的玩游戏的时间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孩子肯定会央求父母再多玩一会,爸妈先要表达对孩子心理感受的理解。

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正在兴头上,想要继续玩下去”。

2. 温和说明原因

“因为我们之前约定好了玩游戏的时间”。

3. 坚定执行规则

“所以你现在就要停止”。

4. 鼓励孩子去想解决方案

对于六岁以下的宝宝来说,他的自控能力还在慢慢的养成当中,所以即使他们想要按照规定开始,但是心里也还是很难受的,如果家长能够明显感受到孩子的情绪,就可以给孩子两个选项,是既让父母能够接受,孩子也能够喜欢的。

这个时候就可以说“停止玩游戏之后,你是想要吃小点心还是想要和妈妈一起读个故事呢?”

让孩子可以在两个选项中自己做一个决定,这样其实能够让孩子重新找回掌控力,这样其实也是在给孩子做示范,让自己开心不是只有玩游戏这一件事情,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也能让自己很高兴。

这样做其实也在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

5. 肯定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自控力的表现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能够按照约定做到的话,家长就要马上给予鼓励。通过做事来告诉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强。

以上就是训练孩子自控能力的实践例子。应用在各个方面都可以。

自控能力有3点最基本,家长这样做能帮助孩子成为自控高手

在执行的过程中,家长要明确表示自己要和孩子一起遵守约定,这一点很重要。

“我决定和你一起遵守约定”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承诺,让规则变得很公平,而不是父母强迫孩子一个人执行的。会更容易接受,不反弹。

这样先表示接受孩子的情绪,能够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自己的,在充满安全感的前提下,孩子更愿意用理性思维来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坚守规则也是有凭有据的,而不是看心情,也能帮助孩子锻炼自己的自控力。

孩子就会明白,自己哭闹或者拖延是没有用的,只有遵守才是正确的。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大脑神经科学家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锻炼自控力就像锻炼肌肉,每一次锻炼就会让肌肉更强。

3.父母要以身作则

很多父母自己都做不到有好的控制力,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比如家长规定孩子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游戏,自己一有空却玩的不亦乐乎,这样的环境怎么能让孩子遵守。

只有家长说到做到,孩子才能有样学样遵守定好的规矩。

孩子的自控力在3岁之后就可以开始培养了,先从比较大的方面培养起来,然后随着年纪的增加逐渐细化。自控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体现出来的,如果从小培养,将来会受益终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