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南唐時期鑿石所建,江西省泰和槎灘陂

槎灘陂,位於江西省泰和縣禾市鎮橋豐村境內。離縣城30公里,陂壩位於贛江二級支流牛吼江上,陂壩以上集雨面積為971平方公里,素有"江南都江堰"的美譽。

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南唐時期鑿石所建,江西省泰和槎灘陂


據史料記載,周矩在天成末年(公元930年)隨兒子周羨和女婿吉州刺史楊大中遷居泰和的萬歲(今泰和螺溪鎮)。他體察民情,深知群眾受旱欠收之苦,便決定興修水利。

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南唐時期鑿石所建,江西省泰和槎灘陂


公元937年,周矩經過多年的謀劃後,選擇了屬贛江水系禾水支流的牛吼江上游的槎灘村畔,用木樁、竹筱、土石壓為大陂。據《泰和縣誌》記載:古陂長一百餘丈,橫遏江水,開洪旁註,故名槎灘陂。又於灘下七里許,伐石築減水小陂,儲蓄水道,俾無氾濫,名碉石。古陂設計合理,均設在河床堅硬、水流緩慢處,以免遭沖毀,並在陂上設置大小泓口,供船、排通行,保證航運暢通。建成槎灘陂後,周矩父子開挖灌溉渠道36條,使當時禾市鎮和螺溪鎮9000多畝田地變成吉泰盆地的魚米之鄉。

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南唐時期鑿石所建,江西省泰和槎灘陂


槎灘陂分為主壩和副壩兩部分。筏道、排砂閘,引水渠、防洪堤、總進水閘組成。主壩頂高程78.8米,長105米,副壩頂高程78.5米,長152米,筏道寬7米。水渠自西向東依次流經禾市鎮,在上蔣村時又分為南北兩條支流,分別稱為"南乾渠"和"北乾渠",繼而流經螺溪鎮及石山鄉,在三派村匯入禾水。在主壩上的基角處,暴露出眾多的紅石條是最早的築壩材料,已阻水千年。這些紅石條分四五層壘疊築起。浸於水中的紅石條有4米長,寬0.4米,厚約0.5米。

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南唐時期鑿石所建,江西省泰和槎灘陂


2013年,槎灘陂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1月,被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評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2017年2月,槎灘陂水利風景區獲批為2016年度江西省省級水利風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