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如果可以,我選擇一生孤獨

當這部片子在國內高清重製上映的時候,我就決定再次交一份“念舊稅”。從1998年在國外上映到如今的2019年在內地上映,整整過去了21年。有些人會說,這是老電影的圈錢方式,可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這次的4K修復版賦予了影片新的生命,用來洗滌靈魂。

《海上鋼琴師》:如果可以,我選擇一生孤獨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的感覺,震撼,不可思議,懷疑......種種的思緒交雜在心頭。當時的我很不明白,為什麼他會一生都不下船,就待在他那個自己所能看見的小世界裡。直達我再次欣賞完,我或許懂了他一點點,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

這個從出生就在船上的孩子1900,被賦予了天才一般的鋼琴能力,孤獨而神秘,他不像是個人類,反而像一個上帝派來的音樂使者。即使一直呆在船上,哪怕靠岸的時候,他也沒有下船的慾望。在陸上生活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船上一樣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那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也許1900一直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只能從上船的那些人中窺探船外的世界,在循環往復的人潮中感受著外面世界的各種悲歡離合。而全劇的第一個高潮則是他和那個爵士樂鼻祖的鬥琴大賽,換句話說,發明了爵士樂的這個人和1900都是被孤獨詛咒的人,不同的是,他是在絕望中離開家鄉,在旅行中發現原來世上還有更加美好的地方,更美好的事。

這也促使了1900的第一次嘗試下船,可當他即將走下樓梯,踏上陸地時,他停住了。或許在他望向這座城市的時候,他幻想了無數種場景,相比於海上的世界,他根本看不到盡頭。所以他又回去了,那一刻,我甚至認為他是懦弱的。

《海上鋼琴師》:如果可以,我選擇一生孤獨

他不敢走出自己的那片世界,他連街道也數不清,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闢一道風景,然後一起走向死路。這裡面有太多的選擇,太多複雜的判斷,他說他怕自己精神崩潰。

慢慢的,好像我理解他了,這就好比鋼琴鍵,這88個鍵看起來是有限的,可一旦彈奏起來,它所展現出來的音樂卻是無限的。在大海上,他是一個音樂精靈,他可以彈奏自己想要的一切,淡出塵土,遠離世俗;可在陸地上,他找不到自己的空間,無所適從,他能預料到所有的悲劇。

《海上鋼琴師》:如果可以,我選擇一生孤獨

我喜歡電影裡面的音樂,喜歡1900幫助好友克服暈船所彈奏出來的鋼琴曲。閉上眼睛,我彷彿自己也坐在那艘船上,隨著海浪起伏搖擺。這時的音樂是可以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飛翔,感受到旋轉,感受到跳躍,這裡只有美好。我以為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海上鋼琴師》:如果可以,我選擇一生孤獨

我相信,這也是1900的感受,也是他不想下船最堅定的因素。

他就像是一個從來沒有存在過的人,第一次放棄下船,他放棄了財富跟名氣;第二次,他則放棄了生命。人們把音樂當成一種比賽,他不在意虛名和輸贏,人們想利用他的才華致富,他不願意讓他的音樂離開他。人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去問他‘為什麼’,因為他想活的簡單點,這就是我之前說的,寧願一生孤獨,我也不願隨波逐流。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海,他的大海是輪船,是音樂。

《海上鋼琴師》:如果可以,我選擇一生孤獨

1900註定是孤獨於世的,即使給你執筆的權利,你也不會往他身上加一點點世俗的幸福,因為他已經很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他只適合待在他的空間裡,他不適合未來。

《海上鋼琴師》:如果可以,我選擇一生孤獨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喧囂和繁鬧,所以我覺得孤獨才是人生的底色。我們置身於世界的一隅,彷彿置身孤島,可鄙夷的是這座城市越來越摒棄孤獨,它不允許你有時間孤獨,它讓你感覺孤獨是可恥的,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下船,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1900拒絕融入,在人群深處孤獨的守著屬於自己的位置,最開始的我認為他是懦弱,害怕未知。可後來才明白,他不需要,他的人生有著大海和音樂就已經足夠了。

《海上鋼琴師》:如果可以,我選擇一生孤獨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很多的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你們不停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這是1900的獨白,也是對孤獨的浪漫定義。

《海上鋼琴師》:如果可以,我選擇一生孤獨

我們的人生不需要表演,只需要為了自己的內心所想去堅持,為自己而活,即使孤獨,也是無與倫比的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