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肋疼痛?是肝胆出问题了,辨证调理莫盲治

胁痛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

可能有一些人都不知道胁痛是哪里痛。胁,指侧胸部,是从腋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

胁痛在肝胆疾病很常见,主要特征是胁肋部疼痛。其痛可能发于一侧,也可能同时发于两胁。疼痛性质可表现为胀痛、窜痛、刺痛、隐痛,多为拒按,间有喜按者。常反复发作,一般初起疼痛较重,久之则胁肋部隐痛时发。

胁肋疼痛?是肝胆出问题了,辨证调理莫盲治

为什么会胁痛?

胁痛主要问题出在肝胆上。因为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循行两胁,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两胁。胁痛的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致肝胆疏泄不利,不通则痛,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不荣则痛。

与肝脏直接相连属的经脉是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在人体循行路线是:起于足大趾→上循足背→ 内踝→沿大腿内侧→环绕阴器一到达少腹→与胃经并行一入属肝胆→上贯横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进入鼻咽部→连于目系→向上经前额与督脉会合于颠项。目系的分支下行颊里,环绕口唇。

胁肋疼痛?是肝胆出问题了,辨证调理莫盲治

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简单来说,就是肝脏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调节精神情志,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分泌排泄胆汁,维持气血运行,又参与生血藏血,在人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如果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因外感湿热等病因,累及于肝胆,导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即可引起胁痛。

胁痛有哪些情况?

1、肝气郁结

若情志不舒,或抑郁,或暴怒气逆,均可导致肝脉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发为胁痛。

主要症状为: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则痛增,胸闷,善太息,得嗳气则舒,饮食减少,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

胁肋疼痛?是肝胆出问题了,辨证调理莫盲治

调理方向:疏肝理气。

2、瘀血阻络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郁气滞可以及血,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血行不畅而瘀血停留,或跌仆闪挫,恶血不化,均可致瘀血阻滞胁络,不通则痛,而成胁痛。

主要症状为: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疼痛持续不已,入夜尤甚,或胁下有积块,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调理方向: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3、湿热蕴结

如果身体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肝胆,或嗜食肥甘醇酒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蕴热,内外之湿热,均可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而成胁痛。

胁肋疼痛?是肝胆出问题了,辨证调理莫盲治

主要症状为: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

调理方向:清热利湿,理气通络。

4、肝阴不足

因素体肾虚,或久病耗伤,或劳欲过度,均可使精血亏损,导致水不涵木,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不荣则痛,而成胁痛。

主要症状为: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口干咽燥,两目干涩,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胁肋疼痛?是肝胆出问题了,辨证调理莫盲治

调理方向:养阴柔肝,佐以理气通络。

总的来说,胁痛主要问题出在肝胆上,且与脾、胃、肾相关。病机转化较为复杂,既可由实转虚,又可由虚转实,而成虚实并见之证;既可气滞及血,又可血瘀阻气,以致气血同病。故不能盲目判断,任何情况都应辨证!

应该注意些什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愉快的心情,情绪稳定。

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休息。

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

少喝酒,少食辛辣肥甘之品与生冷不洁之品。


※重要提示:

1、图文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2、图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3、有任何不明白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