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極度舒適的浙江“最小”鎮,一年寄出6000萬個包裹

編者按:滄海納百川,敢為天下先。在蒼南高質量建設浙江美麗南大門之際,中共蒼南縣委宣傳部和浙江日報溫州分社聯合推出《“峰”會蒼南》欄目。由浙江日報知名記者甘凌峰牽頭的採編團隊走進蒼南,聚焦“奮戰1161、奮進2019”要求下的蒼南智慧和蒼南貢獻,呈現“鑄鐵軍比擔當抓落實”的蒼南熱情和蒼南作風,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如果你有網購內衣,很可能來自蒼南縣宜山鎮。

宜山是浙江面積最小的鄉鎮,鎮域面積12.9平方公里,只有西湖景區的四分之一。

鎮雖小,名氣卻大。宜山以針織、棉紡聞名,擁有“中國內衣名鎮”等國字號金名片,相關企業上千家。宜山產的內衣舒適,性價比高,產品遠銷全球。

如果你覺得這麼說不夠形象,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一年從宜山寄出去的快遞包裹超過6000萬個,宜山的一個普通銷售員年薪可達二三十萬元。

宜山能創造這樣的奇蹟,靠的是螺螄殼裡做道場,精打細算過日子。為了破解土地要素制約,宜山提出了“宜居宜業精緻宜山”的口號,在精緻上做足了文章。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一個地方要發展,關鍵在於人氣。作為當家人,宜山鎮委書記陳國子始終把“人”放在首位,實施“產業引人、教育興人、環境留人”的發展戰略,匯聚八方人才。

让人极度舒适的浙江“最小”镇,一年寄出6000万个包裹

宜山鎮全景 池長峰攝

一、記者:針織、棉紡產業是宜山的特色產業,近年來,宜山鎮不僅獲得了“中國內衣名鎮”、“國家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兩張國家級金名片,當前還在全力創建國家針織品電子商務質量提升示範區。宜山鎮採取了哪些具體舉措持續做強針織棉紡產業?未來還將有哪些規劃,讓宜山成為別具一格的針織特色小鎮?

陳國子:宜山的紡織行業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我們宜山逐漸形成了棉紡、針織內衣兩大主導產業。身處新時代,宜山鎮黨委政府立足傳統產業,創新實施“聚人工程”,不斷提升營商、教育和人居環境,網聚人力,匯聚人智,凝聚人心,吸引更多優質資源匯聚在宜山,讓“小鎮宜山”迸發經濟社會發展大能量。

首先就是從產業發展入手,強化傳統產業優勢,打造新興產業亮點,實現宜山經濟發展的華麗轉變,進一步做大做強產業,讓更多人“業在宜山”。

疏堵結合,實現無序向規範轉變。我們全面貫徹縣棉紡行業專項整治工作要求,圍繞“疏堵結合”方針,鐵腕推進“四無”整治和拆違行動,倒逼產業規範入園。通過產業差別化電價規範濼口機經營行為,促進濼口機行業環保、規範經營,全力推進宜山規上企業環評手續合法化工作,加大“標準地”改革,為更多優質企業、“單打冠軍”“隱形冠軍”提供發展空間,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在整治生產經營亂象的同時,同步做好產業騰挪,建成珠東村臨時交易市場,針織產業標準園區、再生纖維加工園區,推動興南創業園、梁宅小微園建設,全面搭建產業規範化平臺,清除企業園外生產、無序經營行為。實現無序向規範轉變,為宜山傳統針織、棉紡產業轉型升級打下堅實基礎。

让人极度舒适的浙江“最小”镇,一年寄出6000万个包裹

宜山鎮針棉織小微園 池長峰攝

新舊結合,實現由單一向多元轉變。宜山鎮黨委政府立足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互聯網,全面建立高於國家標準的針織行業標準質量體系,高標準創成國家級針織品電子商務質量提升示範區。同時以國家級電子商務質量提升示範區創建為牽引,撬動產業經濟新增長點。2018年,我們電商快遞單量突破4000萬單,佔全縣總量的三分之一,2019年截至目前,快遞總單量已達5230萬單,全年有望突破6000萬單,電子商務產業蓬勃發展。與此同時,我們注重產業品牌的塑造。積極與高校對接,謀劃開展好宜山時尚內衣秀、內衣設計大獎賽、“十大品牌”評選等有吸引力、有影響力的宣傳活動,進一步打響“中國內衣名鎮”區域品牌。

招引結合,實現分散向集聚轉變。我們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克服宜山招商平臺小、土地指標少等不利因素制約,立足宜山產業特點,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抓好招商引資“一條龍”服務,實行重大項目領導幹部掛鉤聯繫、項目全程幫辦制度,招引優質資本進入。我們以鄉情為紐帶,成立鄉賢聯誼會,招引更多在外鄉賢回鄉投資,助力家鄉宜山的共同發展。下一步,我們計劃在新洋村(龍金大道與靈龍公路交叉口西面區域)建設一個針織電商產業物流園,該項目佔地128畝,預計投資超過5個億,建成後將成為集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運營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針織電商產業綜合體,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水平,預計可新增規上企業10餘家,推動宜山產業做大做強。

让人极度舒适的浙江“最小”镇,一年寄出6000万个包裹

宜山鎮主入城口雕塑 李小眉攝

二、記者: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宜山鎮作為工業重鎮,特別是在互聯網+背景下,電子商務的發展,更需要人力的支持。宜山鎮在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教育等方面有什麼樣的規劃嗎?

陳國子: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宜山的人才教育有著輝煌的過往,也是教育強鎮,我們通過強化人才保障,強化幹部管理,強化教育品質,讓更多人學習、成長在宜山。

一是做好人才招引。我們積極實踐溫州“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鼓勵科技創新,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加速設備升級、工藝更新,確保科技研發經費年增速保持3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速保持25%以上,企業技改投入達3000萬元以上。大力實施人才強鎮戰略,在全縣“人才新政18條”基礎上,立足宜山實際,不斷提高人才獎勵扶持力度,為企業與人才提供保障,吸引更多人才來宜山助力宜山發展。

二是強化幹部管理。各項工作的落實,需要依靠全鎮黨員幹部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們創新優化考績辦法,推行考績“紅黑榜”,通過每月一部署一考核一排名一公示“四個一”機制,實行鎮三套班子、機關幹部、村社幹部責任包乾,以實績確定獎懲,實現考績到崗、責任到人,推行逐年加大的差異化獎懲任免機制,徹底打破“吃大鍋飯”現象,全面激發全鎮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熱情。

让人极度舒适的浙江“最小”镇,一年寄出6000万个包裹

宜山鎮金河廣場 池長峰攝

三是打造教育品牌。我們通過做好“獎、謀、融”文章,進一步鞏固教育強鎮的地位,答好教育這一民生課題。做好“獎”,通過繫牢鄉情鄉愁紐帶,不斷緊密與在外鄉賢的合作聯繫。我們積極號召鄉賢能人捐資助教,在2018年9月成立尊師重教促進會,籌措資金用於興資助學。在今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晚會上,我們隆重表彰了100名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兌現獎教金20餘萬元,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做好“謀”,通過優化教育佈局,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推動宜山一中分校,深入實施“午餐工程”,全面推行小學放學後託管服務,規範校外教育培訓,不斷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滿足群眾對高質量教育需求,讓更多宜山群眾能夠享受到最優的教育資源。做好“融”,不斷完善文化基礎設施,新建城市文化客廳、針織博物館、文化禮堂等文化場所,將宜山特色文化與教育相融合,深入挖掘宜山獨特的歷史文化、水鄉文化和民俗文化,注重“夾纈印染”“大型彩扎”“古建木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鼓勵倡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民俗活動。將傳統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各類宣傳推介活動中,講好宜山故事、發出宜山聲音,打造具有宜山特色的文化名片,不斷提升宜山人民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形成“教育+文化”的大教育格局,真正實現在宜山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三、記者:在宜山,一直有一句“打造宜居宜業精緻宜山”的口號。而要讓小鎮變得精緻離不開城鄉環境的改善,社會管理能力的提升等,宜山鎮在推進“精緻宜山”建設中做出了哪些努力?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何方?

陳國子:群眾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為此,我們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為契機,不斷提升精緻宜山的宜居度,切實提升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與幸福感。

让人极度舒适的浙江“最小”镇,一年寄出6000万个包裹

宜山鎮宜一社區濱水公園 池長峰攝

聚焦平安建設,提升安全感。鞏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果,率全縣之先推行全科網格2.0版,推進城鎮管理精細化、數字化,大力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建設。依託“全科網格2.0”,營造安全良好的人居環境,提升治理工作效率,創造連續650余天未發生“兩搶”案件的宜山紀錄。我們不斷夯實生產安全基礎,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治理,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發生,打造綜合治理工作的宜山樣板。另外,我們首創“15分鐘城鎮頑疾處置精細化管理”機制,有效治理城區內佔道經營、車輛違停、垃圾亂堆等亂象,得到群眾一致點贊。

聚焦為民服務,提升獲得感。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真徵求並辦好民生實事,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在今年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我們結合活動要求,深入推進“最想解決的民生小事”行動,幫助群眾解決關心的熱點、煩心的堵點、擔心的難點。我們也注重為民服務平臺的建設,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高標準宜山鎮便民服務中心。目前,除部分特殊審批事項外,可辦事項100%進駐鎮便民服務中心,村社事務全面實行網格員代辦幫辦制,實現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我們推進“垃圾革命”“五水共治”,深化市場化保潔機制,繼續推進城鎮截汙納管建設,紮實開展“汙水零直排區”創建,打造塘西濱水公園、黃良河濱公園、前河蔣生態研學基地,通過這些民生項目的推進落地,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

让人极度舒适的浙江“最小”镇,一年寄出6000万个包裹

宜山鎮球山公園 池長峰攝

聚焦空間規劃,提升幸福感。宜山地少人多,人口密集度大,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最大化滿足發展需求就是我們必須解決的難題。我們通過“向內挖掘,釋放空間,向外拓展,擴大空間”,讓群眾更好地生活,讓企業更好地發展。一方面,我們科學用好拆后土地,留足產業發展空間,補足城鎮功能短板,我們深入推進梁宅美麗民居、甲第城中村二期建設和八岱城中村、老城同樂園區塊改造,宜二城中村改造工作進入實質性審批,按照“成熟一個實施一個”原則,有序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工作,走出老城改造新路徑,進一步挖掘空間。另一方面,我們結合宜山實際,規劃將原城鎮北邊界從鎮北路向靈龍大道沿線拓展,適當增加空間利用版圖,用於高端商業住宅區。另外,隨著工業產業發展,沿龍金大道往西拓展,包括靈龍大道以北新洋村段、八岱村以南至芙蓉村段,適當增加空間利用版圖,用於今後工業產業發展。進一步釋放發展活力,讓精緻宜山更精緻,吸引更多人居住在宜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