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城市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

先锋阿庆


所谓兵家必争之地,是指某些拥有天险,打仗时地形适合防御或进攻的地方,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起边境防御,抵抗外族入侵,主要是一些险关要塞,如山海关、函谷关,虎牢关等等,其二是内地一些重要城市,大多是处于交通要道,可控制局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如太原徐州等等。中国幅员辽阔,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有很多,本题干问的是城市,下面就罗列几个比较著名的。

山西太原

山西太原,拥有非常有利的地势,古代有得山西才得天下,得山西自然是得太原。

1)太原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为晋阳,是三晋之中的赵家筑成,并且在和智伯的持久战中,利用晋阳坚守了三个月,并且最后实现反杀,而赵家也终成战国七雄之一。三家分晋后,赵国很长时间都以晋阳为都城。战国时期,长平之战也在晋阳附近展开。

2)唐朝的时候,李渊李世民父子就是从晋阳起兵反隋,最后成功建立大唐王朝。安史之乱,唐朝大将李光弼依靠晋阳坚固的城防,生生把数倍于己军的史思明部抵挡住。晋阳,堪称唐朝的福地。
3)宋朝,赵氏家族的赵光胤、赵光义两位兄弟皇帝,先后都亲征晋阳。

4)近代时期的平型关大捷也是发生于此。

陕西汉中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形成汉中盆地,自古就被赞誉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汉中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

湖北襄阳

襄阳号称“华夏第一城”,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襄阳东面有大别山脉和桐柏山脉,在东面有淮河,西面有秦岭山脉,在西是西川诸山脉。唐河白河交汇,交汇之流又注入汉江,而襄阳则位于三江交汇之上,襄阳城背靠岘山,虎头山,等诸多小山脉。

有此地势只能说襄阳是个易守难攻之地,并不能说明它具有战略价值。他之所以重是因为它背面是南阳盆地,直到黄河无险可守,南面是江汉平原,可直达南岭,东可达长江之尽头,西出汉中进入川陕。足可见其战略价值之重。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襄阳城城墙之坚固冠绝华夏,当年,蒙古欺负南宋,襄阳城在蒙古的猛烈攻击下,竟坚守了长达38年,不可不谓奇迹。后来,若非汉奸作祟,恐怕蒙古别想攻破襄阳城。

襄阳,很多人都会想到《神雕侠侣》中的郭靖夫妇就是在这里为宋朝抵御金兵。而且仅凭郭靖夫妇,杨过夫妇和一些武林人士就守住了数十万金兵,也足以说明襄阳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

辽宁锦州

锦州是扼华北和东北的要塞,咽喉部位。古代东北游牧民族对华北地区虎视眈眈,从东北要想进入华北,必须经过锦州。如果从其他地方就要翻过崇山峻岭,极难通行。从地图可以看出从承德到秦皇岛一线已形成天然屏障。如果不走锦州,进入中原就要绕道蒙古荒漠,行程会大大叠加。

锦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老马识途”的故事、著名的“松锦大战”都发生在这里。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战略决战,更使锦州成为了一座英雄城市。锦州战役是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对据守辽宁省锦州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它是在东北的其中一场决定性战役。

江苏徐州

徐州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有“五省通衢”的美誉,是古代重要战略位置。徐州可比作一位巨人,站在一个制高点,可督苏鲁豫皖四省。徐州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中国南北的“咽喉”,均属要害位置,适宜两军决战。

据史料记载,在徐州爆发或者与徐州有关的战争多达400次。三国的时候曹操和刘备对徐州多次争夺,近现代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以及淮海战役等,都和徐州有关系。


金鳞戏兰池


徐州

首先,徐州是战略交通枢纽。

华北平原的一大半是在黄河与长江之间,中间被淮河分开。

黄河与淮河之间自古就有多条天然水道相连接,再加上人工运河,就成了当年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淮河与长江之间虽然没有天然水道联通,但借助于一代代的人工运河工程,也实现了联结。

这就使得黄河、淮河、长江,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密的战略要区.黄河与淮河的联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远比淮河与长江的联系更密切、更重要。

徐州在南宋黄河大改道之前,既是陆上驿道的枢纽,又是水运的枢纽,联通黄、淮,东临大海,西接中原。南北朝隋唐时代尤其重要。正如严耕望前辈指出的那样,当时海岱之间有两条最重要的军事干线,西线以彭城(铜山)为枢纽,东线以下邳(邳州)为枢纽。二者既控制陆上交通线,又控制水上交通线。彭城是泗水、汴水(古猚水)的交集,下邳是泗水、沂水的交集。铜山、邳州至今仍是徐州下属区县,可知徐州正当要冲。三国名将吕蒙说徐州是“许、洛襟要”;南北朝时王玄谟说“彭城要兼水陆”。都是立足于此。

谁控制了徐州,谁就掌控了这个战略交通网。是北上黄河、南下淮河、西出中原的枢纽。

其次,徐州又是一个重要的资源控制点。

直到北宋时期,徐州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农业产区,“良田十万余顷,水陆肥沃”。又有优越的水利环境,“足以溉灌”,“兴置屯田,资粮易积”。直到北宋时期,这里依然是“土宜菽麦,一熟可资数岁”。而且民风彪悍,长期是优质兵员的提供地。在农业文明时代,有土有田,有粮有兵。是资源竞争的必争之地。

曹操就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利用刘备、吕布、袁术、袁绍之间的矛盾,以徐州争夺战为焦点,联此制彼,逐个击破。在海、黄、淮之间,屯田养士,奠定了霸业的基础。最终打败河北袁绍,成为汉末群雄中的No.1。

第三,徐州城本身长期是战术攻防要点。

“彭城险固,繇来非攻所能拔……为必争之地。”

——南梁·顾野王

南宋之前的徐州地区,外围地势起伏较大,多山、多河流,非常适合打防御战。徐州城本身更是坚固无比,是黄河与淮河之间最重要的一个人工军事要点。其得失对双方影响极大。南北朝时期的东部战线,绝大部分的战斗是围绕着徐州展开的。

直到北宋时期,苏轼依然评价徐州“为南北襟要”,是首都开封以东各要点的“安危所寄”。苏轼笔下的徐州,外围地区北东南三面是山,只有西面较为平坦。“西走梁、宋,使楚人开关延敌,真若从屋上建瓴水也”。徐州城西北东三面环水,只有南面通联陆地。但又有险要的戏马台扼守要道:

“其高十仞,广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筑战守之具,与城相表里,而积三千粮于城中,虽用十万人,不能取也。”

综合以上三点,就会发现,徐州在宋之前是黄、淮之间重要的战略支点。只有控制了徐州,方能攻防两便。退可以屏障两淮,进可以北上幽燕、西出中原。反过来,如果徐州失守,两淮就要面临严峻的国防压力。北朝则可以立足徐州形成强固的南下基地。

所以,唐代名臣李泌才说:“若失徐州,是失江淮。”

因此才有了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的格言。强调的就是淮北、淮南、江南是一个完整的战略区域。动一环则必然影响下一环。这就是为什么宋陈无己说:“彭城之地,南守则略河南、山东,北守则瞰淮、泗,故于兵家为攻守要地。”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近代徐州历经的战役: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军光复南京,张勋退驻徐州。

公元1912年,孙中山下令北伐,光复徐州。

公元1913年,徐州陷入张勋冯国璋之手。

公元1925年,直奉孙传芳张宗昌争夺徐州。

公元1927年,蒋介石指挥北伐军数次攻徐,南北激战经年。

公元1930年,蒋介石坐镇徐州,指挥蒋冯阎大战。

公元1938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徐州大会战,血战台儿庄。

公元1948年,淮海大战。


城北


第一徐州不接受反驳,直到现在徐州依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军最多的城市,以往历史中每次有大的动荡都会有徐州附近的战争


不忘初心的liu


分区域的来讲。

一,东北地区:

1,锦州,是辽西走廊核心城市,也是内地出山海关与东北交通的最核心通道。自明以来,军备常驻。

2,大连,含旅顺口。东北门户,京津东大门,北方造舰核心工业,常驻北海舰队一部。

3,丹东,应该叫安东才体现真正的战略地位。朝鲜半岛是东北亚主要的不稳定因素,而安东作为中国防范北朝鲜,未来征服朝鲜全境主要兵力也将由此南下,海陆空全方位军事战略通道。

二,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的战略要地主要都是围绕北京城存在的。

1,张家口,北京通往西北方向的通道核心,控制内蒙古,震慑外蒙古。

2,保定,北京南大门,万岁军驻地,军事上的首善之区。保定以南200公里的京广线集中了中国的陆军精锐。

3,太原。山西的自然地貌决定了其对中原河北关中的高屋建瓴之势,而太原城自古也成为龙兴之地,奠定了多个朝代的开国基业。山西高原的南北两翼有上党高地和大同盆地两个次等战略要地。

三,华东地区。

和华北对应的华东地区,也是以围绕南京为中心的战略地位。

1,徐州,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淮外。作为淮外地区的核心,徐州当仁不让的成为华东的首要战略要地,乃至于中国内部的南北战略分割点。古往今来无数次的战争遗迹也印证了这一点。

2,寿春,近现代由于铁路兴起,蚌埠逐渐取代了寿县的地位。淮河中下游的核心城市,从南京北向出兵,这里是粮草兵员的中转集结地。

3,江阴,南京的东向门户,长江的第一道要塞。由于海军的发展,现在江阴的作用应该是让位于北仑——舟山的东海舰队基地群了。当然由于海防力量的更加强大,我们的海防门户应该拓展到冲绳岛一线。

四,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的主要任务在于震慑宵小,维护海疆。未来最核心的战略要地莫过于海南岛及附属的人工军备岛屿群。从历史及现在来讲,可以有几处。

1,惠州,西接广州,南界深圳,遥制香港。一旦有变,香港是个不稳定根源,需要钢铁的意志和力量去约束,惠州毫无疑问是战略之地。

2,柳州,作为广西的工业中心和铁路枢纽,其实更是南方战区的陆军集结地,进可南下谅山,直取河内。退可在失去平原地带情况下依托西南,周转回旋。题外话一句,一个均衡发展的广西,前途可能会更好,弱柳州肥南宁,恐非长策。

五,华中地区。

最核心的城市是武汉,其围绕武汉或者古荆州而立的要地现在作用都已不再那么明显,稍微简略。中原地区的洛阳周边战略要地同理。

1,襄阳,南北分界线附近的城市,汉水流域的天然核心。北进中原,南下荆州,西接巴蜀,东制江南。湖北的一主二副战略,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2,宜昌,蜀中的东大门,其意义在于,益州得之可图荆襄,荆州得之可保无虞。

3,洛阳,中州之地,围绕洛阳周边的孟津,洛口,虎牢关,荥阳,宜阳,函谷关等,处处都是古代的兵家要地。

4,衡阳,处于洞庭湖平原之外,南接两广,交通战略要地。

六,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的天然核心是四川地区。

1,汉中,请原谅我把这一属于陕西的地方说成四川的北大门,而不是剑门关。四川的名字来源即可佐证。

2,奉节,三峡出口。

3,林芝,拉萨安不安分,印度老不老实,全看林芝。

4,大理,缅甸是中国大西南印度洋战略的核心,经略缅甸,尤其是缅北地区,若不并入华夏版图,不止印度洋战略破产,也是中国之耻。

5,康定,攘外必先安内,藏区的稳定关键还得看康定城的和谐。

七,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古代的重点是在长安,围绕长安的潼关,河西走廊,无定河谷,河湟谷地等无一不是围绕西安,就不一一论证了。

到了现代,重点在于新疆问题。

1,哈密,新疆的东部大门,从关中河西腹地进入新疆的必经之地,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哈密从新疆军区剥离出来。

2,喀什,南疆地区的核心城市,也是维族的聚居核心。自古以来都是经略西域的关键节点。

3,伊宁,伊犁盆地东部。其面向西部张开的巨口,是中国展望中亚故土的最佳选择。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收复旧山河。对于中亚,我们在乎的是那块地,绝不能留下原住民,这是后话。

八,其他。

才疏学浅,仓促之间也没有举证太多而且多有缺漏。比如关于台湾的吉隆港,山东的潍坊青岛,云南的文山等没有一一罗列。


天睿_国际


1.

武昌,因两湖地区对东南地区有高屋建瓴的优势,又因武昌扼守长江,是仅次于襄阳的两湖重镇,所以,武昌当之无愧成为两湖与东南博弈的焦点。三国时期,孙权攻取武昌,随后夺取了荆州西部,实现了全据江南、三分天下的目的。

2.

汉中,位于今川、陕、鄂诸省的交界处,是四川的北大门。三国蜀、魏交兵,蜀军占领汉中之地,进可作攻魏的跳板,退可为据守四川的屏障,成为蜀汉政权能够长期偏居一隅的有力保障。汉中之剑阁道是修建在大、小剑山峭壁间的栈道。该地两崖夹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就是巴蜀之地。后来刘邦兵出陈仓,一举占领关中。三国时期刘备曾经和曹操在汉中血战一场,如果曹操占据汉中,那么西蜀无险可守。南宋初期,金国铁蹄踏遍大好江山,西路军一举攻下了西安。幸亏南宋死守着汉中,汉中一失,整个四川就尽落敌手。

3.

徐州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有“五省通衢”的美誉,是古代重要战略位置。徐州,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西北部,古时候也叫彭城,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毫无争议的“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可比作一位巨人,站在一个制高点,可督苏鲁豫皖四省。徐州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中国南北的“咽喉”,均属要害位置,适宜两军决战。所以,除了河南之外,徐州是中国古代战争的必争之地。

4.

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欲得天下,必先取中原”等说法,表明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排在首位。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指今河南一带。河南是战略要地,东西南北的贯通枢纽。河南物产丰富,占据了这里,就会取得极为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就有了称霸天下的基础。

5.

纵观中国历史,一般“厄某地之咽喉”的关隘、“兼有政治和经济双重目的”的城池以及港口都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况且在中国历史上,因地理条件而受到影响的军事与战争的例证也是不胜枚举。首先,从大处着眼,比如中原王朝为什么要在边境上修筑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在周边民族大规模入侵中原时,双方又为什么常常会以秦岭、淮河为界。为什么山西高原、关中地区、四川盆地、江南一带、福建区域乃至岭南地区经常会出现军阀割据。

6.山西是个多山的省份,属于黄土高原,东有太行山脉,西有吕梁山脉,南有中条山脉,北有阴山余脉和恒山,中部有太岳山脉。此外,还有五台山、洪涛山、系舟山等。黄河奔腾萦流于西面和南面。山西境内山岭起伏跌宕,沟谷纵横交错,山间多陷落盆地和河流切穿的沟壑深谷。地理形势所决定,山西关隘众多,在历史上,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关隘险阻也是最多的。比如娘子关、雁门关、孟门关、杀虎关、汾阳金锁关、风陵渡、平型关等等。山西是中原王朝抵御草原政权的前沿,其中燕云十六州就有四州在山西,可见其重要性。






洋葱头008


有一个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那就是金庸笔下的《射雕英雄传》中所提到的湖北襄阳,郭靖都说,襄阳是大宋军事上的屏障,兵家必争之地,必须严防死守,所以郭靖带领其妻子黄蓉及弟子,苦守襄阳十几年,当然,这毕竟是小说,真正死守襄阳的是吕文焕将军。


襄阳为什么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襄阳地理位置非常关键,它与河南省的南阳挨着,从地理形式来看,襄阳是一个盆地的出口。因此襄阳对于南方的政权非常关键,只有守住了襄阳,才能保住两湖地区,襄阳是敌人打入南方的重要关口,襄阳一带失手,整个南方地区将会沦陷,所以襄阳是重中之重。

襄阳也古代是南方地区的最后一片天险,再往南皆 是平原,再说襄阳的西边儿是宜昌,宜昌又是四川和重庆的重要门户,襄阳在地形上就好比是一个十字路口,无论是东西南北,哪个方向都得死死的卡住敌人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否则将功亏一篑。

襄阳也是诸葛亮发际的地方,当年关羽带兵攻打,曹操就害怕襄阳失手,因为一旦失手,关羽就很快攻进北方,请神容易送神难,再往外赶,恐怕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当年岳飞为什么从鄂州起兵,非要先把襄阳打下来再谈恢复中原?就是因为襄阳不夺,就没有去中原的通道。

蒙古军带领大军攻打南宋,进入了重要关口襄阳,是守城之将吕文焕带领将士们苦苦守城五年,最后襄阳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吕文焕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在万分无奈之下,他只好带兵投降元朝,襄阳沦陷,整个南宋也瞬间失守。



总结:襄阳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四战之地。南通江汉、东接汉口、信阳、北上中原、洛阳,西去长安、汉中。中国发生大事的地区,总能和襄阳扯上点关系。


佳宁谈历史


只要有战争,那么总有一些城市会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个各兵家的争夺之地,比如徐州、襄阳、西安、洛阳、晋城、锦州、汉中等。

城市名 著名战役 徐州 徐州会战、楚汉彭城之战 襄阳 关羽襄樊之战、宋元襄阳之战 河南(洛阳) 官渡之战、巨鹿之战、牧野之战 晋城 长平之战 汉中 汉中战役。

(著名城市战役表格)

兵家必争之地,大多都分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黄河流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经济带交界带的徐州、武汉三镇、汉中。

第二类: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交界带的云中,幽州、云州、贺兰山。

第三类:易守难攻的城市:山海关、襄阳、

一、 徐州

据不完全统计,史料上徐州这个城市从古至今,大致发生的战役共有400场左右。据《竹书纪年》记载年代最为长远的发生于公元前21世纪,称彭伯寿征西河,而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战役为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发生于1947年。

被争夺原因: 1.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徐州这个城市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平江淮、北扼齐鲁。

它进可攻、退可守。在古代,徐州向北就是中原,那里是古代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往南便可到达江淮地区,那可是经济最繁华的经济带。


朱德说“徐州市决战的古战场”。

更有人比喻徐州市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南北的“咽喉”,可想而知都是要害之处,是胜负转战的好地方。 水源丰富,河流众多、交通方便。

就意味倘若占据了这个城市,就可以利用河流到底不同的地方,还能快速的大规模运粮草、还有运送兵。 丰富的矿产资源。

既然国富民强,那么在不缺少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下,可以制作大量的兵器。

二、 襄阳

且不说襄阳城因为历朝历代战争的发生本来就固若金汤,就是它本身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就极为特殊。还有说“得襄阳城者的天下”。

当年关羽攻打襄樊,可是威震华夏。

而蒙古人花六年的时间攻破襄阳,最后直取了鄂州,导致南宋防御系统直接崩溃。


可见襄阳这个城市是有多重要。

被争夺原因: 1.地理位置,易守难攻。

襄阳位于一个盆地,还是处于十字路口,南北之间贯通,要经过这里;东西贯通,也要经过这里。

还位于三江交汇之上,东南西北都有很多小山脉形成天然的屏障,造成了襄阳城易守难攻。

2.向东走可以把江汉平原这个富饶之地掌握在手,那无疑就是得到一块肥肉。

三、洛阳

大多数人都知道“\t逐鹿中原”这句话,也知道这话来源于巨鹿之战,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这场战役是发生在今河南洛阳这个地方。

洛阳自古都是十几个朝代的都城。唐玄宗曾说治理天下必在洛阳。


被争夺原因: 1.洛阳地处中国的中心位置,是通往华北、关中、荆襄要道,且离各边疆地区都特别近,利于联络通信。

2.洛阳能获得关东和南方的经济;能支持幽州、并州、关陇的边防需要,有极其重要的军事价值。

四、锦州

锦州虽说在古代中国没有多少记载是兵家争夺之地,可是这个地方的价值就要从近代才开始得以体现。比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锦州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北为松岭山脉、南临渤海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如果不走锦州一线,那么路线就要从绕过蒙古,穿过万里长城进来,费时费力,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最直接的证明的就是清朝多尔衮带兵入关就是走的锦州这条线路。所以它成为了兵家必争的一个地方。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所谓兵家必争之地无非两类,一类是险要关隘,一类是城镇,关隘的作用常表现在一个“险”字,正如李白所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城镇的作用往往表现在交通咽喉与资源两方面。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势复杂的大国,不管是险要关隘还是军事重镇亦有很多,影响我国进程的很多战争都爆发在这些地方,如函谷关,潼关,山海关,虎牢关,襄阳,太原,济南,徐州,夷陵等等,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

函谷关是我国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座要塞,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是山东(并非山东省)进入关中的战略要道,战国时期秦国曾凭此险关多次抵挡住山东诸国的联合入侵,而魏国亦曾占据函谷关封锁秦国使之不能东出。

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自汉末以来潼关就是经关中进入中原或者燕地的必经之路,曹操曾废除函谷关,从此潼关的地位与日俱增,曹操与马超爆发的潼关之战是发生在这里的第一场大战,此后在潼关爆发的大规模战争不下四十余次,足见其重要性。


山海关是沟通辽东与华北的重要关口,最出名的莫过于明末,如果山海关不开,清军想要一统华夏非常难。

襄阳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游,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交通要道,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南下围攻襄阳,襄阳坚守六年岿然不动,此时南宋尚且可保一隅,襄阳城破后,南宋灭亡已成定局。

徐州位于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交界,自古以来不管任何政权任何势力想要夺取天下,徐州都是必须争夺的,从徐州出发可南可北,得徐州则可望天下。


夷陵位于长江中上游分界线,是巴蜀通荆襄的必经之路,若川蜀政权得夷陵,则有望出荆襄进而北上中原争夺天下,这也是当年刘备伐吴必夺夷陵的主要原因,而中原政权得夷陵,则可进取巴蜀。蜀汉当年正是因为失了夷陵才导致后期诸葛亮北伐只能绕道北上出祁山。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攻破陪都重庆以打击我军民之抗日决心也曾派重兵进攻夷陵,于是在这里爆发了著名的石牌保卫战,最终我军战胜日军取得战争的胜利,成功的遏制住了日军入侵重庆的势头。


咸鱼闲聊


个人认为徐州[机智][机智],原因如下:

我想徐州你听的最多的时候,就是三国吧,曹操刘备,想方设法想要徐州,这是为何呢?我们首先来看地形,徐州的东部不远,就是大海,谁也过不去,在看一看西边,西边就是一片平原啊,徐州的北方呢?北方是山,南方同样还是平地。意思很明白,有人把徐州比作了一个大巨人,可以俯瞰南方还有西方,另外呢,徐州被称作中国南北方的一个腰眼,想想,一个人身上腰的作用是多么的大啊。另外呢,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役,差不多有四百多次。



知百事


何“兵家必争之地”?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其实是一种文学化的说法,从军事上说它是一个战略要地,也就是说对阵中的两方当中任何一方的特点,拿下了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就等于“成功制服”了对方。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存人失地,人地可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符合这个条件,称得上“兵家必争之地”呢?

像素以为这个答案还要从古人的这一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去找答案。这里的“粮草”所指的便是后勤,后勤补给是否及时,直接影响一场战争的结果。

在古代我们可以看成粮食产地,如巴蜀地区、关中地区等;在近现代则要加上军工业基地和石油储备基地。因为这些地方的得失直接影响的是,这场战争你能维持多久和装备多少数量的军队。

其次便是交通枢纽!

说白了后勤问题搞好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装备、石油、粮食生产出来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需要运输和分配给部队。所以对交通枢纽的占领是很重要的,可以说谁占领了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这样的地方古代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盆地”,只要占领了仅有的几个出口,便可以直接切断对方的运输线;其次还有京杭大运河,只要占据其中任何一个枢纽,便可以将上下段切开,切断敌军的后勤补给。



现代的有如“马六甲海峡”之类的枢纽地带,一旦占领便可以切断N多国家的石油供应,这不用我多说了,大家都懂!!!

当然现代还有,各敌方的铁路枢纽、军用机场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