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来自澄海连下的潮商不仅经商有奇招还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外交官

​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槐泽乡里,是一个贤达辈出的地方。在澄海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澄海三莫死,学敏、必孝、刘绍喜”,意思就是在澄海这个小地方,有三个人本事很大。其中的王必孝(广东南洋工业城集团董事长)和刘绍喜(宜华集团董事长)就是出自这个乡里,而南非华联集团董事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南非洲粤港澳总商会会长、非洲潮人联谊会会长王建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位来自澄海连下的潮商不仅经商有奇招还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外交官

少年时大陆知青,青年时香港商人,成年之后,任几内亚比绍外交官,现已成为不负众望的南非侨领,并出任《南非华人报》社社长,王建旭半世足迹遍及亚非,他的经历堪称传奇,引人神往。

经营药材 获利颇丰

至今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潮汕话的c1955年出生于广东澄海,祖父侨居泰国,家庭背景有着浓重的侨色。1975年王建旭在家乡高中毕业后,下乡到湛江雷州林业局林场当知青。1977年,恢复高考时,王建旭考进广东的一所农学院,有了一圆大学梦的机会。1980年,王建旭获得了定居香港的许可,他怀揣着一百多元人民币,和妻子一起走过了罗湖桥,来到了香港创业。

这位来自澄海连下的潮商不仅经商有奇招还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外交官

在回忆初到香港的窘境时,王建旭曾感慨万千说到,初抵香港的第二天,他就到处打工,从早上7点干到下午5点,再从晚上7点干到9点。即便如此辛苦干,家人尚不得温饱,当时又居无定所,借住在工厂的仓库内,一间房屋以木板隔断成8小间,区区几平米,仅容一床而已。而在他两个孩子相继出生之后,这种窘境更甚。然而,就是如此艰难的境况下,王建旭每日再忙也挤出时间就读英语补习班,利用读书求知,填充个人技能,丰富自己视野。

从1984年起,以打工挣得辛苦钱积累了初步的资金之后,王建旭开始经营中药材生意。当时,由于港、澳、台和东南亚的华人生活安定之余,对于保健养生的人参、鹿茸等中药补材需求量颇大,王建旭就看准了这个商机,北上东三省采购出自长白山的中药材运到香港出售,果然获利颇丰,很快就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位来自澄海连下的潮商不仅经商有奇招还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外交官

岂能一本天书读到老

中药材的生意让王建旭尝到了甜头,然而又让他很快尝到了苦头,这一甜一苦之间,让王建旭领略到了商场的风云变幻,从而扭转了他经商的根本思路。

这个变化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苏联解体,也令经贸出现大幅变数。加之随着大陆市场的开放,药材中间商的发展空间变得极为狭窄。

这一变化让王建旭认识到做生意不可从一而终,不一而足才是至理。他常感慨道不能一本天书读到老,有了这个教训,他决定走出香港,环游列国,寻找自己发展的天空。

这位来自澄海连下的潮商不仅经商有奇招还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外交官


(与南非总统雅各布•祖玛(Jacob.G.zuma)摄于南非总统府)

踏入南非 紧握商机

在南非国门刚刚洞开之际,王建旭踏上了这片气候温和、资源富饶、国民经济千疮百孔而又百业待兴的国土。新一代海外华商起步,大抵选择经营轻纺产品或传统的中餐馆。王建旭刚到非洲,首先做的生意同样也是服装和轻工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牛仔服、牛仔裤风靡全球,黑人消费者对于牛仔装均到了痴迷的地步。当时南非货币为兰特,1兰特约可兑2港元,而一条牛仔裤,香港定货价仅30港元;而当时服装生意的市场,远不止南非一国,与南非接壤的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莫桑比克等国;王建旭看准这一商机,又在当地注册了一间公司,服装生意干得越来越红火。

后来,王建旭又投资开办加油站、中餐馆,为充实南非市场、促进南非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独具慧眼 开报关行

在当地服装市场利润转淡之后,王建旭又果断决策,转而另辟天地,进军报关业务,与友人刘承雄合力开办了华联报关行。

1999年前,在非洲的华人办报的不多,仅有两份华人报纸,看到非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移民,却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所以王建旭决定办报,在1999年元月《南非华人报》应运而生。

这位来自澄海连下的潮商不仅经商有奇招还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外交官

当年10月,成功推出电子版,进入国际互联网,一时之间《南非华人报》成为当地华文报刊的后起之秀。

荣任几内亚比绍驻南非约翰内斯堡总领事

上世纪90年代,在非洲大陆的资源出口中,木材占了重要地位。此时经营非洲木材立即成为王建旭的关注点,几经调查后,一个地处热带林木资源丰富的西非小国几内亚比绍跃入他的视线,遂决定去该国一闯。

这位来自澄海连下的潮商不仅经商有奇招还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外交官

几内亚比绍森林资源丰富,但要获得入境签证却很麻烦,原因是该国在南非没有设立大使馆或领事馆,几内亚比绍虽然与南非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尚未互设领事馆。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王建旭认识了几内亚比绍的总统和外长,并被任命为几内亚比绍驻南非荣誉总领事,实际上执掌总领事所有职权,成为非洲地区首位获此殊荣重任的中国人。

这位来自澄海连下的潮商不仅经商有奇招还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外交官

(1996年6月与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总统若奥•贝尔纳多•维埃拉摄于其总统办公室)



为中非交流搭建桥梁 力促中南合作更上层楼

王建旭荣任几内亚比绍驻南非约翰内斯堡领事多年,他为几内亚比绍开拓外交,引领华人资本进入西非国家。他曾多次自己出资安排比绍政府要员多次赴香港、澳门出访,引导敦促,为中国与几内亚比绍的重建邦交搭建桥梁,为中国与南非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经常应邀出席两国的重要活动。

中国与南非建交后,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日益增多。2001年,王建旭发起成立了“南非-中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一方面以各种形式积极向南非介绍中国文化,一方面向中国企业介绍南非的国情和投资环境,既为南非引进了中国的资金,又为到南非做生意的中国商人提供了全面的经商信息。他还自筹建立非洲潮人联谊会,利用他在南非创办的首份华人报刊《南非华人报》,积极给侨胞翻译传播南非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和风俗传统,维护同胞在非洲的权益。

这位来自澄海连下的潮商不仅经商有奇招还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外交官


(与时任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外长费尔南多•达席尔瓦及秘书吉达摄于驻南非约翰内斯堡名誉领事馆)

在一次全国政协会议上,王建旭诚恳地说,作为在南非生活多年的海外华人,熟悉非洲国家的情况,愿意为华人投资非洲牵线搭桥,为祖国的现代化效力。

乐善好施 出资建校

这位来自澄海连下的潮商不仅经商有奇招还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外交官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华夏子民秉持不散的品格。侨胞爱国爱家、思乡报亲之情已绵延几百年,这些优良传统深深植根于王建旭心中。当年他刚在香港立下脚跟后,就出力促建澄海槐泽端本学校,同时他又和乡友筹资在家乡捐建槐东华侨学校,时至今日他仍是槐东华侨学校的校董。

服务同胞、慈善家乡,这是他传承潮商大商善天下的表现。王建旭说:为生意的奔忙仅是生存,服务他人的忙碌能让生活更有充实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