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树梨花压海棠,苏轼调侃张先的《江城子》才是意味无穷

说起北宋词人张先,大家一定都听过“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典故。以八十岁之龄纳十八岁少女为妾的风流韵事传为千古谈资。这里我就不再详述了。

不过张先的风流做派可谓古今皆知,时常派遣仆人为他物色美貌少女,苏东坡的另一首词就讽刺其寻花不断的行为:“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

不仅如此,在出席朋友的酒宴时,也经常“勾搭”朋友家的歌姬侍女。

譬如其一首词《更漏子锦筵红》,便是炫耀他成功“约”到一位小美眉的故事:“耳畔向人轻道: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不但成功约到,而且还主动邀约。可见我们的风流才子的魅力有多大了。不过他也有望穿湖水而不得的时候。

除了一树梨花压海棠,苏轼调侃张先的《江城子》才是意味无穷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据《墨庄漫录》载:东坡在杭州,一日与张先同游游西湖,见湖心有一彩舟渐近,中有一女风韵娴雅,方鼓筝,二客竞目送之。一曲未终,人翩然不见。公因作此长短句戏之。

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时,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忘年之交张先同游西湖,把酒吟诗。忽然看见湖心有一艘彩舟缓缓划来,小舟之上有一少女风姿绰约,恬淡娴雅。一首古筝曲哀婉动人,让人心动不已。我们的张老才子更是春心大动。只可惜这次却铩羽而归,一曲未了,佳人就飘然远去。苏轼看见朋友的窘态不仅没安慰,还大笑不止。更是作了这首《江城子》戏谑了一番。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除了一树梨花压海棠,苏轼调侃张先的《江城子》才是意味无穷

古诗今译

凤凰山下,细雨初晴,

湖光映衬着晚霞云淡风清。

湖面上的一朵荷花玉立亭亭,

虽然开过,仍然美丽清净。

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对白鹭,

有意来欣赏弹筝人的动人的歌声,

在水面上特意留停。

忽然听见江上的调子变得哀伤,

含着悲苦又怎么忍心去听。

云彩为之收色,烟霭为之敛容,

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幽情。

一曲未了,她已经飘然而去,

只剩下静静地立在湖边的数峰青青。

除了一树梨花压海棠,苏轼调侃张先的《江城子》才是意味无穷

作品赏析

这首咏筝词题为《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是和张先的唱和之作。不过张先的词作却已不存。

上片写湖上景,由雨后初晴的凤凰山写到湖上的清风、天边的晚霞、盈盈的荷花、飞翔的白鹭,

描绘出一幅动人的杭州西湖风景图;下片写闻弹筝,先是写筝声哀婉,再转写弹筝佳人,化用“湘灵鼓瑟”典故,营造出了一种美妙却凄迷的意境。

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的娇艳,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接着更是以白鹭的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

下片则重点写音乐。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说出乐曲哀伤,谁能忍听。

下句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连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

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倾诉自己的哀伤。用娥皇、女英之典故,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与此同时,又隐喻弹筝人堪比湘灵的美貌。

词的最后,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山间水际。“

”人不见,数峰青“两句,是化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虽是化用却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