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碩士、年薪過百萬的高管,為什麼也扛不住職場中年危機?

我有一個做獵頭的朋友,年齡還不到30歲,但是最近受到工作上的一些觸動,對職場中年危機充滿了恐懼。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她其實並不是一個能接觸到一流公司的獵頭,手上把握的人力資源基本上都是學歷一般、能力尚可,工作履歷或許還不錯的。

這一類人群在35或40歲後遭遇中年危機似乎很正常,因為能力不夠再上一個臺階,但是腦力和體力卻明顯比不過年輕人了。

但是最近她接觸到的一個客戶有些不同,對方40歲,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清華唸的,畢業後一直在一家大公司工作,被公司掃地出門之前是年薪百萬的高管。

最可怕的是,對方的原單位挺正規的,朋友原以為這樣的公司辭退後的賠償金應該挺高的。沒想到對方只領到了不到兩個月的薪水,因為在被辭退半年前,在公司經營情況已經不景氣的時候,公司出臺了一項類似於末尾淘汰的制度。而他就是不符合要求後,被淘汰的一員。

雖說過去有年薪百萬,但是這位高管顯然沒想到會以這麼落魄的狀況被淘汰,妻子已在家賦閒十幾年,兒子在國外唸書,他還承擔著贍養父母的責任。收入渠道被砍斷了,但是開銷沒有一樣是可以儉省的,他只能馬不停蹄地開始找工作。

從一流的獵頭公司開始聯繫,沒有一家合適他的。他又被婉言介紹到了二流的獵頭公司,跟一堆普通的中年人一起競爭工作機會。獵頭朋友說,他還是很有機會找到工作的,只不過收入必定會大跳水,能找到年薪超過20萬的工作就相當不容易了。

“清華光環,大企業高管,這些難道都不算‘核心競爭力’嗎?”朋友很困惑,她忽然很擔心自己現在的努力並沒有多大用處,35歲後仍然會面臨中年危機。

清華碩士、年薪過百萬的高管,為什麼也扛不住職場中年危機?

聽完這位高管的經歷,我的腦海中浮現出3個觀點:

1. 人到中年,職場環境是很殘酷的,也是憑一己之力很難改變的。

但既然看到了現實職場的殘酷,抱怨是沒有用的,除了發出點聲音為自己爭取生機外,更重要的還是努力提升自己。

2. 過去的榮耀都是過去的,它可能影響兩三年之後你的發展,但是五年、十年後,再把很久以前的履歷搬出來,那就叫“吃老本”了。

所以,人生的任何階段都不要想著偷懶,每個階段都要有新的成績在。

3.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樣的,有時候危機也早已潛伏了。

像你腳下的平地,可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變成了不穩定的冰層,然後一點一點消融。

等冰層徹底融化了,你掉下去了,打溼了一身,就很難再爬上來了。

唯一的辦法是你多多關注一下外面的世界,時刻留意自己的處境,別在安樂窩裡沉浸太久了。

清華碩士、年薪過百萬的高管,為什麼也扛不住職場中年危機?

這位高管從安逸的職場環境到被迫重新求職,薪資大跳水,這中間必定有經濟形勢不景氣和公司發展不順利等外界因素在。但是往他的內在因素看,他的能力顯然是不足的,也根本沒有意識到潛伏的風險。

以此為前車之鑑,普通職場人究竟該如何提防職場中年危機呢?

1. 正確的認識“職場核心競爭力”。

清華碩士這樣的學歷是競爭力嗎?

顯然是的,但學歷的分量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輕,十幾年後早已經成為錦上添花的那朵花了。

曾任大公司的高管算競爭力嗎?

恐怕這只是一個頭銜,僅僅是與你曾經的競爭力有些關聯而已。

就像一個男子在街頭問路,他可能會呼喚10個陌生女子為“美女”。但是最終這10個人的顏值如何,最後顯然與美女這個頭銜沒有直接的關係。

所以,曾經帶著什麼樣的頭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頂著這個頭銜做過哪些實事兒,做出過什麼樣的成績。

職場競爭力不是你在某一家公司工作時領著很高的薪水,也不是某一個階段你處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你當下能力、經驗、眼界、人脈和魄力的累加,它能夠幫助你換下一個時間段內,在換一個公司後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清華碩士、年薪過百萬的高管,為什麼也扛不住職場中年危機?

2. 打造多元化的收入結構。

“副業剛需”是近年來特別火的一個詞彙,我身邊很多20多歲、剛剛進入職場的人都躍躍欲試,因為他們的本職收入太低了,跟難滿足個人消費需求。

我不建議職場小白做副業,因為進入職場的頭3~5年,甚至是頭10年,認認真真地做好本職工作才是正經事。此時你資歷尚淺,經驗不足,能力也欠缺,但精力卻是很有限的。挖掘一項通用的職場競爭力,比如寫作、演講作為愛好,這是很必要的。但是談“變現”或者“副業”,確實還太早了一些。

但是步入中年後,收入結構一定要豐滿起來!

舉個例子,如果你30多歲在職場上還是沒有很好的發展,可能說明發展受到了某方面限制,很難再上一層樓了。

此時A的薪資是10000元,但是全部都來自工作、獎金和加班費;B的收入也是10000塊,這其中可能有7000來自工作,3000來自兼職或副業。那麼B的收入結構顯然是比A穩定的,如果兩個人都失業了,至少B還有3000塊的副業收入。

除了做兼職,投資一下保險或者房產也是不錯的選擇。

到了職場中後段還指望拿工資養家的人,除非你的職業發展真的很穩定,不怕換個工作。否則單一的薪水就像是孤零零戳在地上的竹竿,一點抗風險的能力都沒有,別人碰一下就倒了。

而中年有第二份收入甚至是第三份收入來源的人,就會像一個穩固的信號塔一樣,主副業相互成就,抗風險能力更強。

清華碩士、年薪過百萬的高管,為什麼也扛不住職場中年危機?

3. 避免做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

前文中的那個高管急於找工作,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是家庭唯一的收入來源——父母的養老金微薄,妻子早就不工作了,孩子還在唸書。

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收入結構不穩定,而是整個家庭都不穩定啊。所以當他面臨職業危機,家中所有人的生活都會受到巨大影響,實在是難以不焦慮。

現在很多全職媽媽選擇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出來找工作,這個過程雖然不容易,但是卻非常有利於小家庭的發展。如果雙方的父母也能靠養老金生活得不錯,那麼整個家庭的抗經濟風險能力就高多了。

除了不能做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外,每個家庭一定要留一筆“靈活應急資金”,萬一家中的主要勞動力失業了,這筆錢就能維持一段時間日常開支。

應急資金最好能留足一個家庭3個月的硬性開支,比如房貸、車貸的月供,水電煤和伙食費等等。經濟大環境不好的時候,這筆錢甚至要留到6個月到1年的份額,必須要考慮近期無法及時找到工作,或者是薪資大跳水的情況。

清華碩士、年薪過百萬的高管,為什麼也扛不住職場中年危機?

不知是因為這兩年的經濟大環境不好,還是最近中年危機的風越刮越盛,我身邊像獵頭朋友這樣的年輕職場人也變得戰戰兢兢,生怕自己未來也躲不過這樣的危機。

的確,危機是要儘早防患於未然的,但是20多歲也要好好享20多歲的福。至於30歲、40歲之後的危機,多留點心防範就好了。

堅實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眼睛多關注一下外部世界的變化,你的中年或許會是一片鴻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