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食用菌,致富大良方

近年來,圍繞產業發展“八要素”,周覃鎮三願村結合當地土地、水源、氣候等優勢,大力發展“短平快”高效特色優勢產業,以“村支兩委+合作社+農戶”的造血帶動模式,引導群眾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助推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小小食用菌,致富大良方

(圖為:三願村合作社專家正在培育菌種)

在三願村食用菌核心實驗中心,技術人員正在製作菌種。用消毒後的鑷子獨取一粒玉米芯,在長得茂盛的菌子上“蹭一蹭”再放進培養瓶,十多天後,新的菌絲就會生長出來了,在菌種室等待20天,再移植到菌棒上,30天左右就會出菇。

秸杆、玉米杆、野草等都可以作為製作食用菌菌包的原料,成本低、見效快,為了鼓勵更多的群眾自主發展,實現脫貧,合作社先以每噸300元的價格跟群眾收購原料,統一配發菌包,統一技術指導,保證食用菌品質。

小小食用菌,致富大良方

(圖為:三願村合作社的專家在查看菌種)

“我們把菌包製作好發給貧困戶拿到自己家裡管理,並且還配了技術員去指導他們。”周覃鎮三願村合作社負責人潘顯同說。

楊水是附近寨子的貧困戶,以前在家務農,自食用菌合作社成立後,楊水成了基地的一名菌包製作工人,在基地工作一段時間後,掌握了一定的食用菌培育技術,加上看到了食用菌的發展前景,他還利用家中空地發展庭院經濟,種植食用菌,現在的他每天都可以收穫雙份收入。

“來這裡工作,一天最少能掙70塊,我家裡還有3000多個菌包,自己做,一天也有100多塊的收入。”周覃鎮三願村村民楊水說。

小小食用菌,致富大良方

(圖為:三願村種菌戶楊水通過合作社的帶動,品嚐到了豐收的喜悅)

幾年前,三願村是一個種植水稻為主的村落,人均耕地少,並且厚種薄收。近年來,在脫貧攻堅項目的支持下,村裡結合實際情況,積極調整種養結構,村民逐漸走上了生態經濟之路。如今的三願村共發展菇棚21個,菌包數5萬餘棒,覆蓋農戶16戶89人,其中貧困戶7戶41人,戶均增收1000元。

“從七月份開始出菇,逐漸達到高峰期,每天可以有一噸左右的出菇量。”周覃鎮三願村合作社負責人潘顯同說。

小小食用菌,致富大良方

(圖為:三願村貧困戶在合作社的廠房裡裝菌棒)

產業發展起來了,為了實現產銷對接,合作社與企業達成長期合作共識,將無公害的食用菌送上全縣中小學生的餐桌上,不但解決了群眾的銷售顧慮,也為學生們提供了綠色、健康的放心食品。企業負責人也表示,會盡最大努力,幫助三願村解決食用菌的銷路問題,助力三願村脫貧攻堅。

“我們已經持續一個多月每天都到三願村來收購食用菌了,每天收購的數量在2千斤左右,我們儘自己的責任和最大的努力,給我們三願村的群眾提供食用菌的銷售平臺,讓三願村的群眾能夠增產增收。”企業負責人鍾旭說。

小小食用菌,致富大良方

(圖為:三願村合作社負責人潘顯同從農戶手裡收購食用菌賣給營養公司)

合作社負責人告訴我們,一個菌棒正常能夠出菇5次左右,對於不在出菇的菌棒還可以回收,加工成為有機肥再次利用和外售,將廢棄菌棒變廢為寶,實現產業的循環發展。

“出菇完了以後,我們可以利用這個菌菇的廢料喂蚯蚓,蚯蚓可以用來餵雞,目前就種菌來說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周覃鎮三願村合作社負責人潘顯同說。

小小食用菌,致富大良方

(圖為:三願村合作社負責人潘顯同從農戶手裡收購食用菌賣給營養公司)

三願村的小菌棒的重複利用只是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一個小縮影,成千上萬的水鄉群眾正在食用菌這條道路上昂首向前走。目前,全縣共發展食用菌3200萬棒,產業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2975戶11979人以上,全年總帶動務工人員11.28萬人次,務工收入戶均2505元,種植食用菌戶均增收956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