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家底,盘资产,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透露了哪些趋势?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来啦!普查结果显示,近五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市场主体大量增加,二三产业企业数量五年增长126.2%,新动能不断壮大。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摸家底,盘资产,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透露了哪些趋势?

这次普查发现了啥

普查结果显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大量增加。2018年末,全国共有从事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178.9万个,比2013年末,也就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时候增长100.7%,翻了一倍还多。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857万个,占85.2%,比2013年末增长126.2%;产业活动单位2455万个,增长88.3%。另外,全国共有个体经营户6295.9万个。

普查结果同时反映,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鲜祖德介绍,第三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占第二、三产业总数的比重达到80.3%,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也达到81%。

从单位数量、从业人员、资产、营业收入等多方面看,第三产业占比均占有很大优势,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实至名归。

普查结果还反映,我国创新发展深入推进,新动能培育不断壮大,具体表现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蓬勃发展。

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企业法人有6.6万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7%,比2013年增长了37.9%。

全国有11.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新产品开发,比2013年增长了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R&D经费支出比2013年增长55.7%,申请专利数量增长70.7%。

从从业人员情况看,2018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3亿8323.6万人,增长7.6%。其中,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7255.8万人,下降10.4%;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1067.7万人,增长28.9%。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毛盛勇说,这“一降一升”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从制造业看,制造业规模效益在扩大,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在提升,包括技术在不断提升,导致制造业的用工规模总体是下降的。第二,第三产业点多面广,企业数量大量增加,第三产业越来越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摸家底,盘资产,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透露了哪些趋势?

许树泽财经观察

4%的回报是做生意的及格线


根据公报披露的数据,全国所有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一共收入了295万亿。为了得到这笔收入,公司们一共投入了290万亿的净资产(914万亿资产,624万亿负债),翻译一下,你在中国做生意,撇开农业不谈,你投入一块钱的资本金,大概一年可以得到一块钱的收入。


利润率按照4%来粗略计算,你在中国做生意,能真实赚到投入资本的4%,这是一个市场竞争环境下,参与者基本都能得到的一个回报水平,它是一个及格线。上市公司,大概能得到10%左右,极少数优秀的企业,大概能提供15-20%的回报。

求职者的北极星指向中西部

如果你是一个求职从业者,我们发现东部地区的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数的比例,都在下降,而

中部和西部地区正在上升。
从工业用电量的情况,也能佐证我们的这个发现,整个经济的地区差异在缓慢的变小。东部地区现在正在变成一个消费中心。大量的生产和就业在往中西部地区迁移,中西部正在变成巨大一个巨大的生产中心和就业中心。人口、尤其是就业人口流动的方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先行指标,这个趋势,相当于北极星,可以为求职就业者指引方向。

数学概率让中国科技必然胜出

研发投入的力量越来越大。整个经济平均投入研发经费占比达到2.2%,相比上次统计,中国的发明专利增长了80%!


中国的快速增长的研发能力,来自我们的工程师红利。杰出的研发,是按照概率来涌现的。比如,最伟大的发明专利如果是万分之一的概率,因为我们的工程师足够多,那么我们未来能出现的杰出专利,从数学上,就一定能够胜出。

效率革命 个人的时代全面到来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经济中企业数量变多的同时,个体经营户的数量在大幅增长。


过去人们必须依赖公司,因为公司形式能够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而当未来5G时代到来,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发挥比公司更强的低成本优势,更加效率便捷的协作革命出现,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的覆盖,个人的经济能力,将可能被全面的解放出来,属于你个人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